宁德俗称闽东,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地处东经118°32′—120°43′,北纬26°18′—27°40′之间。东望台湾,西邻南平,南连福州,北接浙江省温州市。东西横距235公里,南北纵距153公里。全市陆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46公里。

福建省宁德市有多少个区(福建省宁德市概述)(1)

福建省宁德市有多少个区(福建省宁德市概述)(2)

福建省宁德市有多少个区(福建省宁德市概述)(3)

地形地貌

宁德市在福建省地层区划中属华南地层区东南沿海地层分区。境内除福鼎大部和柘荣一部地域属温州地层小区外,其余均属青田漳州地层小区。在地质构造带中,宁德位于闽东燕山火山岩断裂带北部,处在东南沿海火山岩带。

宁德市地貌基本轮廓在燕山运动末期即已形成,在福建省地貌区划中属闽中火山岩系中山地貌区和东部沿海花岗岩丘陵与平原地貌区。其地形西、北部高,东、南部低,中部隆起,大致呈“门”型的梯状。境内西北部有洞宫山、鹫峰山两大山脉,千米以上山峰696座,最高峰山尖海拔1649米;中北和中南部有太姥山和天湖山两条山脉,千米以上山峰189座,最高峰山尖海拔1479米;东面濒临太平洋,海域内港湾岛屿众多,海湾、港湾178个,岛屿305个,构成区内地势陡峻,其间杂有山间盆地,沿海一带夹滨海堆积平原。

气候条件

宁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最长,秋季最短;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由于有4个高海拔山区县,气象要素的地理差异较大。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7.5℃、生长期327.9天、无霜期270.4天、日照时数1637.7小时、降水量2350毫米。降水集中两个时段,即5—6月的雨季(前汛期)和7—9月的台风季(后汛期)。年平均有3.5个台风影响,暴雨日数年平均5.7天,大暴雨年发生概率全市平均为80.3%,特大暴雨多为台风影响造成,其中柘荣出现特大暴雨的概率最大。

水文特征

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较大的河流有24条,流域总面积为1.19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8.46%。其中最大的交溪和霍童溪两条水系的干流及其10条较大的支流,控制面积0.7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流域总面积的65.5%。地下水资源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4%左右,分布于全市各地,特别是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全市的水资源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闽东海阔港深。海岸线长度878公里,居福建省设区市之首;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9.34万公顷,可供作业的海域面积是境内陆地面积的3.3倍。区域内有大小港湾29个,其中三都澳深水岸线长度居全省港口之首。

海洋资源

宁德市东临台湾海峡,海岸线(不包括岛屿)长943.2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渔场总面积35.63%,区域内有岛、礁、沙、滩、岬角、水道、河口共1215个,其中岛屿307个,占全省岛屿总数的21.3%。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拥有三都、沙埕、三沙、赛岐等天然良港;尤其是三沙湾港,50万吨轮船可随时进港全天候作业,是远洋大吨位中转港和大项目开发的理想区域。2012年,三沙湾宁德城澳港和福安白马港区已经国务院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

闽东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海洋生物600多种。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 浅海面积9.34万公顷,滩涂面积4.36万公顷,盛产着大黄鱼、对虾、石斑鱼、二都蚶、剑蛏等。大黄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电资源

宁德市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溪流纵横,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河流总流域面积达11899平方公里,可开发电力185.49万千瓦, 交溪、霍童溪、古田溪等水系,具备建高水头电站、大水库的条件,宜于梯级开发。闽东海岸线长,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45.96万千瓦,其中三沙湾潮汐可开发利用129.34万千瓦,为省之最。截至2011年,全市已建成水厂35个,日供水30万吨。

矿产资源

截至2007年底,宁德市已发现各种矿产资源种数51种,占全省已发现矿产总数的38.35%,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5种,非金属矿产32种,水气矿产2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8种。已探明固体矿产矿床(点)178处,具小型规模以上的矿产地90处。其中,大型矿区2处,中型矿区21处,小型矿区67处,另有“零星分散”矿产88处。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16种,其中金属矿产9种,非金属矿产7种,上表矿区总数37个,大型矿区2处,中型矿区8处,小型矿区27处。矿山总数252处,按设计生产规模划分,大型矿山2处,中型矿山51处,小型矿山151处,“零星分散”矿山48处。

矿产资源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地域化的特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诸如铁矿主要分布在寿宁、周宁、福安一带;钼矿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安、古田、周宁一带;银矿主要分布在周宁、屏南、柘荣、福安一带;非金属以饰面石材最有优势,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而以福鼎、古田、寿宁、屏南、蕉城最为丰富。

土地资源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宁德市土地总面积2014.80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795.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9.14%;建设用地面积89.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5%;其它土地面积129.0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1%。农用地中,耕地241.60万亩,园地151.55万亩,林地1287.76万亩,草地68.37万亩,其它农用地49.40万亩。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46.90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1.92,水利设施用地18.44亩。

人口

宁德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宁德市户籍人口为33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93698人,十年共增加157993人;常住人口为2821996人,十年共减少169262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375572人,占13.31%,与2000年相比上升2.59%,标志着宁德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3]

201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1.5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7%,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6.3%,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14.2‰,死亡率7.0‰,自然增长率7.2‰。[1]

2010年宁德市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地区 人口数(人) 比重(%)

全 市 2821996 100

蕉城区 429260 15.21

霞浦县 461176 16.34

古田县 323700 11.47

屏南县 137724 4.88

寿宁县 175874 6.23

周宁县 112701 3.99

柘荣县 88387 3.13

福安市 563640 19.97

福鼎市 529534 18.76

注:蕉城区人口含东侨新区。资料来源

2015年宁德市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县(市、区) 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化水平(%)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宁德市 287 53.6 14.0 7.00 7.0

蕉城区 44.36 63.20 14.40 7.30 7.10

福安市 57.20 62.00 14.00 7.00 7.00

福鼎市 53.75 57.20 14.05 7.00 7.05

霞浦县 46.45 45.00 14.30 7.20 7.10

古田县 32.89 42.10 13.30 6.70 6.60

屏南县 13.80 41.70 14.00 7.00 7.00

寿宁县 17.80 45.40 13.60 6.70 6.90

周宁县 11.80 47.90 13.80 7.20 6.60

柘荣县 8.95 59.80 14.00 7.10 6.90

民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宁德市是属于多民族地区,有汉族、畲族、回族、壮族等3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265.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4.0%;少数民族34个,人口16.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在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达15.48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1.7%;其次是回族,占6.1 %,再其次是壮族,占0.5%。宁德市是福建省畲族人口的聚居地,畲族人口占全省畲族人口的42.4%。主要分布在沿海四个县市,占全市畲族人口的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