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1)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2)

近日,自称“职业打假人”的邵某在“毛妈妈土特产店”买了3碗扣碗粉蒸肉后,因没有标注产品相关信息,认为其是三无产品。随后,邵某又以4500元的价格下单150碗粉蒸肉,并将“毛妈妈土特产店”告上法庭,寻求十倍赔偿。法院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支持了邵某的诉求,判决店铺退款并赔偿共计约5万元,引发社会热议。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3)

[呆无辜]“妈妈的味道”粉蒸肉遭索赔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4)

有媒体报道,王女士销售婆婆毛妈妈“自制”的粉蒸肉、回锅肉等土特产时,被职业打假人邵先生盯上,指出货物没有标签,是“三无产品”,并向法院起诉。法院最终支持了邵先生的诉求,认为卖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的规定,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一审判决后,王女士上诉,但二审依然维持原判,判决王女士退还货款并给予10倍赔偿,共计约5万元。

​[呆无辜]网上引发热议,观点不一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5)

王女士:对于判罚,王女士觉得十分委屈。她认为,自己遇到的是一位专门从事打假索赔的“职业打假人”。

邵先生:打假者邵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从头到尾只买过一次150份,另外三次由其朋友购买,包括三碗那次。王女士手下有百余人的销售团队、年销售50万元,他们的企业规模并不小,“毛妈妈”只是他们宣传的噱头。此外,王女士售卖自家产品多年,明知需注明产品信息,“偏偏却没有做,法院判决没有冤枉她。对于被称是“职业打假人”,邵先生并不否认:“你可以依法上诉甚至反诉,但是你不能靠卖惨博同情,来逃避法律责任。”

网友:有网友说:“150份熟肉,肉的味道没变,人的味道变了”,理性的网友说:“底层老百姓不懂法,但也不能违反食品安全法。”还有网友称:“如果他买10份,我无法辩解,如果他们故意买150份,那他们就是职业诈骗人!”,“打假没错,但不能丧失了人的底线和社会伦理道德。”

此事在网上成为热议话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毛妈妈满脸泪水叫屈的视频,勾起了网友们的同情;再加上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造成公众认知不太统一,支持者与反对者互不相让。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6)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7)

【模拟题目】近日,自称“职业打假人”的邵某在“毛妈妈土特产店”买了3碗扣碗粉蒸肉后,因没有标注产品相关信息,认为其是三无产品。随后,邵某又以4500元的价格下单150碗粉蒸肉,并将“毛妈妈土特产店”告上法庭,寻求十倍赔偿。法院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支持了邵某的诉求,判决店铺退款并赔偿共计约5万元,并引发社会热议。请谈谈你对“职业打假人”的认识?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8)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9)

01 扣题表态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消费者应具备的意识以及享有的权利,但是在打假人前面加上“职业”二字,不免让人产生联想,近些年来,职业打假人也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热议。类似题目中提到的“知假买假”现象,我们不能仅从主观上肯定或否定,应该通过深入思考来深刻认识这一群体。

02 分析影响(意义)

职业打假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职业打假人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从行政执法角度,一方面职业打假人有效地填补了有关职能部门人力不足的空缺,提高打假效率,他们具备法律知识,能够更直接和精准地发现产品问题,维护自身权利;另一方面,职业打假能以“职业”的形象出现,必然有其可取之处,这也给执法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思路,督促执法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执法能力,为我国在消费领域立法、执法起到了弥足珍贵的完善作用。

第二,从市场层面角度,职业打假倒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改变着消费市场格局,净化市场环境。职业打假人的出现,打击了假冒伪劣产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市场格局,如经打假后各类假冒伪劣的奇葩山寨产品的消弭。

第三,从消费群体角度,打假人的不断扩大和规模化,促使维权意识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普通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了消费者对假货的鉴别水平。

03 分析影响(危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部分的职业打假人在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之后,打着打假的旗号,找到商家进行私了,并通过“要曝光媒体、诉诸法律”等方式进行威胁、恐吓,要求商家赔偿金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打假成为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成为一个牟利手段,将产生以下不利影响:

第一,名义上的打假,实质上的赚钱,变了味的打假没有任何正面作用,反而散发着难闻的恶臭,会在社会上产生“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歪风邪气。

第二,当打假背离了初心,也就不再是打假,反而成了“假打”,这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违法和合法仅在一线之间,威胁着法律的“公平正义”,阻碍了法治建设的进程。

第三,可能产生恶意敲诈勒索、钓鱼打假、占用公共维权资源等社会性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04 解决措施

针对“职业打假人”这一社会话题,应该如何规范,使其发挥正向作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法律,规范打假。一方面实时完善职业打假的法律标准和细则,明确法律对职业打假人的保护条件,为职业打假提供法律支撑;另一方面,制定职业打假的标准、程序和打假人的行业规范,通过对职业打假人给予正面引导,并让其认识到不能逾越法律的界线,也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让其打假更加专业、更加有成效,并能够依法有序进行,从而达到净化市场的积极作用。

第二,政府主导,奖惩结合。在打假过程中,一方面,强化政府打假的主体作用,市场监管部门、商检部门等各级执法部门明确执法责任、细分执法范围,压实主体责任,提高专业执法素能,增强鉴别打假能力,同时采用招录和聘用的方式,扩充壮大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另一方面,科学设置奖惩机制,建立职业打假人诚信体系,对于公益性打假人要予以坚决保护和适当奖励,对于牟利性打假人要严厉打击,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确实保障民众权利。

第三,舆论助力,宣传教育。一方面,拓宽举报渠道,开辟网络媒体,信箱,电话等多种举报方式,引导职业打假人由诉讼转为举报,对于举报内容充分详实的,给予举报者相应比例的奖励;另一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打假知识普及,曝光“假打”、“售卖假劣产品”等违法行为,提高民众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的同时,增强普通的市场从业者也就是小商小贩的法律意识,不给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

第四,加强监管,动态管理。一方面,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市场监督局实时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辖区内的商品质量随机检查,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政务热线和畅通维权通道,方便群众反馈问题,一案一单,专人处理,跟踪反馈,让消费者维权更加便利。另一方面,建立企业诚信体系的同时,引进企业、个体工商户动态积分制度,依据积分制度规定,对商家、企业的正面行为加分,负面行为减分,实现动态管理。

中公面试真题讲解(公考面试热点答题版)(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