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海边或者沙漠里,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者地面出现远处的亭台楼阁。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1)

在作品《海市蜃楼》中,“我”与两位友人一起去海边观看这一奇特景象,最终一无所获。

表面来看,这就是一次失败的经历,然而能创作出《罗生门》这种直面人性,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的芥川,他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纪录自己的一次经历。结合作者的生平,作品《海市蜃楼》发表于1927年,而芥川就是在同年七月服药身亡。

今天,我们从作品中的隐喻符号入手,直面芥川龙之介的死亡世界,来谈谈文章对于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2)

隐喻符号:物象化的死亡方式,才是最令人窒息的操作

坎贝尔认为,好的隐喻使用“可感知事物”来暗指“纯理性的事物”,因而哀叹不该在可感知的事物之间进行类比。

《海市蜃楼》篇幅较短,整部作品隐隐中透露出一丝压抑,文章里处处可见的死亡意象,令读者毫不怀疑“我”对于死亡的恐惧与向往。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3)

我们一行人分别于白天和晚上两次去海边观看海市蜃楼景象,这一明一暗、一真一假的两处设计,巧妙地将作者的真实与幻想叙述得淋漓尽致,白天要看真的海市蜃楼自然景象,晚上要看的是潜意识,是对内心世界的揭秘。这样的构思,无愧“鬼才”称号。

文章分为两部分,白天和晚上,通篇来看,全文只是简单的叙述记事,没有特殊的结构框架,张弛之间把握读者情绪。文章看似贴合实际的实物描写,却具有深刻的内涵指向,以小见大,让读者在阅读中感知死亡。

笠井秋生评价说该部作品“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形式,成功地表现了芥川晚年凝视死亡的心象风景,也是作者最为自信的一部杰作”。

1、乌鸦:死亡的使者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4)

“我”、O君、K君三人白天兴致勃勃去海边看海市蜃楼,趴在沙滩上屏息凝神,蓝色缎带上一只乌鸦的影子略过。

阅读芥川龙之介的其他作品,可以发现,乌鸦是他作品里经常出现的一种动物,名篇《罗生门》中也有大段描写。

也不知是从哪儿飞来的这么多乌鸦。大白天里,这些乌鸦成群结队在高高的门楼上空飞盘啼叫,尤其是夕阳残照时分,黑黢黢的漫天像是撒了很多的黑芝麻,映照着夕阳的天空格外分明。

在我国一些地区,认为乌鸦往往带来不幸,是不祥之鸟,这种文化间的相通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芥川作品里的黑暗意象。

乌鸦一般多出现在傍晚时分,然而这次却在白天就飞出来,可想而知,“我”看见乌鸦在觉得扫兴的同时也意味着内心对死亡的渴望,甚至说是期待。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5)

2、无精打采的狗:失望感扑面而来

海市蜃楼景象在这个滨海小镇引起轩然大波,迅速成为热点新闻,连“我”家的女佣都知道“船的倒影和报纸上登的照片一模一样”,K君特意从东京前来,只为了一睹奇景。

我们三人结伴同去,却只看到“沙滩上,一缕缎带宽的蓝东西在摇曳”。K君大呼失望,这何尝不是我们的心声,借他人之口说出我的心事。在商量喝红茶时看到“一直雪白的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尾巴,迎面走了过来”,这里的狗不是狗,而是指“我”,以狗代人。在于死亡斗争期间,这件引起我兴趣的事最后还以失败告终,生活无趣,人间失望的情绪在一点点蔓延。

3、半开着的门:一扇门隔绝生与死

门出现在文章最后,“我”、妻子、O君三人在没有星星的夜晚从沙滩上散步归来,在家门口“我”看到“半开着的门”,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6)

这扇门不仅仅是一个屏障,也是隔绝生存与死亡的分界。门外是“我”一片恍惚的内心世界,门里是平淡熟悉的生活,直到最后,也不知道“我”有没有进门?

夜晚的这次散步,其实是对于“我”内心世界的探讨,没有火柴,没有光亮,内心的荒芜没有人知晓,“我”与外界的接触需要借助工具。当妻子与“我”说到父亲的金婚纪念时,家把“我”从荒芜里拉出来,回归到柴米油盐的真实世界,很难说这不是作者内心对死亡的挣扎徘徊,家庭需要“我”,可“我”走不出自己的心。

现实指导意义:光明源于黑暗,黑暗涌现光明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7)

《海市蜃楼》这部作品黑暗压抑,是芥川龙之介后期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

为什么作者要通过各种物象描写死亡?除了芥川自身的健康原因外,1927年日本遭遇经济危机,国民生存恐慌,在此背景下,作者感觉自己未来渺茫,看不到希望,这种情绪直观的反映到作品中,何尝不是一种求救信号。

抛开作者自身的情绪不谈,作品距离我们今天有90多年,我认为对当下年轻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生活只剩冷漠,做人毫无滋味。故事中的K君来自东京,却对穿着时兴的“新时代男女”有着强烈兴趣,表明他在生活中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对生活早已熟视无睹。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8)

我们当下的年轻人总说生活乏味,干什么也提不起兴趣,除了两点一线,刷剧、游戏占据了全部,不管别人怎么劝说宁可躺在床上也绝不走出大门,是忙是懒?我认为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对生活的冷漠,对已知的妥协,对未知的抗拒,他们不想了解外界变化,只想缩在自己的小壳子里安稳度日。如果生活中大家都是这么冷漠,情感得不到呼应,最终我们也会走向灭亡。人间烟火本就该热气腾腾,做人千滋百味,怎能让冷漠独占生活。

失望本是生活的原貌。K君特地从东京来看海市蜃楼,愿望没有实现就失望离开。其实,自我们出生时起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成长告诉我们不会事事如意,失望无奈才是人生的常态。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9)

现在社会上倡导挫折教育,因为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家面对挫折有多脆弱,生活有一点不顺心就结束生命,或是采取过激行为。可生活就像海市蜃楼一般,看到了是幸运,看不到是经常,没必要为了偶尔的概率就做出必然的选择。

拥抱生活,才是真正的勇者。“我”知道门内的一切有生活的琐碎,可门外就是死亡,两者该如何选择,芥川选择了死亡,他以逃避的姿态面对未知的生活,尽管才学过人,终究做了懦夫。

我想,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让生活的一丝色彩逼退内心的黑暗,尽管处处描写死亡,却在最后写了家,生的渴望还是占据上风的。芥川也想通过他的笔墨让读者自己好好思考,什么是勇者?

海市蜃楼包含哪些人文理念(从隐喻符号入手)(10)

总结:

《海市蜃楼》这部作品风格黑暗,感情压抑,处处透过实物来写死亡,让这种情绪更加具体,读者也能直面死亡的气息。

处处写死,也不过是想生,作者在自己的世界里挣扎太久,最后还是屈服了,我想,芥川最想告诉读者:

尽管生活给了你一千次打击,我却希望你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并鄙视的说:来啊,来打败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