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运动: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叫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就叫做机械运动。大到天体(地球绕太阳转动),小到原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都在发生机械运动。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1)

地球绕太阳公转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2)

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转动

比如:花朵的开放,“热运动”,“革命运动”等这些“运动”就不属于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3)

乘客相对于车是静止的,车相对于路边的人是运动的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4)

轻舟已过万重山,舟相对于山是运动的,人相对于舟是静止的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5)

刻舟求剑,人相对于舟是静止的,剑相对于舟是运动的,宋人忽略了静止是相对的

例题: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6)

运动的描述

答案: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说明B车是向西运动的,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是向西运动的,并且车速比B车大,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说明C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1静止;2向东行驶;3向西行驶但速度比B车小。

(二)参照物的定义和选取方法:

1.要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变化,就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坐在运动汽车上的乘客,以为参照物乘客就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就是运动的。生活在地球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性的,描述的结果也会是有所不同的。

4.不能选自身作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一旦成为参照物就假定“不动”。

注意: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静止的条件: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同样的速度运动,那么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7)

空中加油,加油机和授油机相对静止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1.比较物体通过相等路程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2.比较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较长的运动得快

3、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值大的运动得快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8)

S=60时,t甲小于t乙所以V甲大于V乙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9)

靠近S的速度都大,V甲大于V乙

(四)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公式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称为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3.计算公式:V=S/T

4.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1米/秒=3.6千米/时。

平均速度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10)

1表示匀速,2表示加速

注意:速度和时间轴组成的面积等于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11)

匀速图像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12)

0--t1匀速,t1--t2静止,t2---t3减速

(五)平均速度;V=总路程/总时间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13)

求平均速度实验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14)

注意:主要练习用停表和刻度尺求物体运动平均速度,

原理:v=总路程/总时间

用到的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挡板,小车。

测量注意:斜面坡度不要太小,小车匀速运动不明显,坡度也不要太大,否则运动太快,不容易测量时间,测量路程时不可以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的末端或中点,必须从小车的车头量到车头,或者从小车的车尾量到车尾。

运动时求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快慢)(15)

表格

V1表示全程的平均速度;V2表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表示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2大于V1大于V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