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继承制还是选举制?有人说上帝是永恒的,既不是继承制,也不是选举制,就像中国的“道”。
但是在中国却有个人说,上帝是有祖先的。这个人是老子。
他说:“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老子也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只知道它是上帝的祖先。
这是真针对@大蓄书院对“上帝之先”的理解,而做的个人解读。
大蓄书院先生《道德经》第四章的文本和解释是这样的:
原文与译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啊,空空如也万物生生不息却不能增其一份,源远流长是万物的源头,看不见却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我说不出道是怎么生成的,我肯定在“象帝”之前就已有之。
他的原文采用了谭献、马叙伦、陈鼓应等人的观点,删掉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段文字。但也有的学者认为,这段文字跟56章的相关内容虽然看起来重复,但却是老子的强调,是思想的重复而非简单的文字重复。对此,我保留意见。
但是对本章的解释,我不完全赞同@大蓄书院的观点。
我的理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冲,不能理解为“空空如也”。道是若有若无的,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信,不能说空空如也。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盈”与“冲”意义相反,所以这个“盈”只能是盈满的意思。意思是说使用它或许不能盈满。庄子说“注焉而不满”即此意。通读全句便是:道就像一个中空的容器,用它来容纳东西,或许装不满它。
关于“用”的意义。大蓄书院先生在“讲解”中说:用,指万物生生不息,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那个用。
不能赞成。本章这个“用”是其本意“使用”,动词,不是“弱者道之用”中的名词“功用”“作用”等,“用之”就是使用它,使用“道”这个虚空的“容器”。既然是容器,就是用来盛放东西的,
关于“不盈”。大蓄书院先生说:理解“不盈”,可以对照阅读《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是个认识上的误区。理解老子思想只需在《道德经》内求解,无须别经求解。“不盈”就是不满,“用之又弗盈也”就是用它来容纳万物是永远装不满它的。这就是大道的冲虚特性:大盈若虚。
借助佛经解老子之道,只能走向玄学。当然,喜爱玄学者,则另当别论。
渊兮似万物之宗,颜回,字子渊,是对“渊”的最好解释,渊,原指回旋之水,引申为深、玄,老子在本章所要阐述的是“万物之宗”即万物的来源,本身就具有玄深之意,似乎不涉及“道”的源远流长问题,只涉及到“道”的玄深不可知。
湛兮似或存,说文解字:湛,没也。古书浮沈字多作湛。又云:湛沈古今字。只有这样,“没”才能跟“似或存”相对应:没有但又似乎存在,这正是“道”的特征。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大蓄书院先生的解释是:我说不出道是怎么生成的,但肯定在“象帝”之前就已存在。
他理解的“象”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的“象”。我觉得“其中有象”的象通常是用来代之道的。比如“大象无形”“执大象天下往”等。
这两个象其实是一回事,不能说这个道在那个道之先。
高亨先生的解释值得借鉴,他说“谁之子”对“帝之先”而言,象帝之先就是“似天地之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