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篇是长文,很长的那种,没有收藏的建议收藏,最好是“关注后看,年赚百万”。

化肥涨了,农药涨了,油料涨了,眼看着春耕到了,能涨价的农资都涨了;猪价降了、羊价降了、菜价眼看着也要降。

很多年前,似乎也有这样的场景,但那是民不聊生的时代,我们看看叶圣陶描写的1930年时的中国农民面对的场景:

【多收了三五斗】(节选)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象潮水一般涌出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那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了比往年更坏的课兆!

“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 “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有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

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而不粜那已经送到了河埠头的米,却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粜呢?田主那方面的租是要缴的,为着雇短工,买肥料,吃饱肚皮,借下的债是要还的。

............

“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差不多是哀求的声气。

“抬高一点,说说倒是很容易的一句话。我们这米行是将本钱来开的,你们要知道。抬高一点,就是说替你们白当差,这样的傻事情谁肯干?”

“这个价钱实在太低了,我们做梦也想不到。去年的粜价是七块半,今年的米价又卖到十三块,不,你先生说的,十五块也卖过;我们想,今年总要比七块半多一点吧。那里知道只有五块!”

“先生,就是去年的老价钱,七块半吧。”

“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

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街心,睁大了眼睛说: “你们嫌价钱低,不要粜好了。是你们自己来来,并没有请你们来。只管多噜囌做什么!我们有的是洋钱,不买你们的,有别人的好买。你们看,船埠头又有两只船停在那里了。”

三四顶旧毡帽从石阶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是浮现着希望的酱赤的颜面。他们随即加入先到的一群。斜伸下来的光柱子落在他们的破布袄的肩背上。

“听听看,今年什么价钱。”

“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嘴脸。

“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却总得粜出,而且命中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米行里有的是洋钱,而破布袄的空口袋里正需要着洋钱。


何其相似的场景,还不到一百年的工夫,农民仿佛又达到了同样的生活高度。本来我想着按现在的场景仿写一段,但在重温这段经典的时候,我放弃了。我们只需接着往下看:

“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白白的米换不到白白的现洋钱,好象又被他们打了个折扣,怪不舒服。

“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投射出来, “一块钱钞票就作一块钱用,谁好少作你们一个铜板。我们这里没有现洋,只有钞票。”

......

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

旧毡帽朋友今天上镇来,原来有很多的计划的。洋肥皂用完了,须得买十块八块回去。洋火也要带几匣。洋油向挑着担子到村里去的小贩买,十个铜板只有这么一小瓢,太吃亏了;如果几家人家合买一听分来用,就便宜得多。陈列在橱窗里的花花绿绿的洋布听说只要八分半一尺,女人早已眼红了好久,今天粜米就嚷着要一同出来, 自己几尺,阿大几尺,阿二几尺,都有了预算。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的洋镜,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的绒线的小囝帽。难得今年天照应,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让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松一点,谁说不应该?缴租,还债,解会钱,大概能够对付过去吧;对付过去之外,大概还有多余吧。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些人甚至想买一个热水瓶。这东西实在怪,不用生火,热水冲下去,等会儿倒出来照旧是烫的;比起稻柴做成的茶壶窠来,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他们咕噜着离开万盛米行的时候,犹如走出一个一向于己不利的赌场,——这回又输了!输多少呢?他们不知道。总之,袋里的一叠钞票没有半张或者一角是自己的了。还要添补上不知在那里的多少张钞票给人家,人家才会满意,这要等人家说了方能知道。

......

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拖着短短的身影,在狭窄的街道上走。嘴里还是咕噜着,复算刚才得到的代价,谩骂那黑良心的来行。女人臂弯里钩着篮子,或者一手牵着小孩,眼光只是向两岸的店家直溜。小孩给赛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红红绿绿的洋铁铜鼓,洋铁喇叭勾引住了,赖在那里不肯走开。

“小弟弟,好玩呢,洋铜鼓,洋喇叭,买一个去,”引诱的声调。接着是:——冬,冬,冬,——叭,叭,叭。

噹,噹,噹,——“洋磁面盆刮刮叫,四角一只真公道,乡亲,带一只去吧。”

“喂,乡亲,这里有各色花洋布,特别大减价,八分五一尺,足尺加三,要不要剪点回去?”

万源祥、大利、老福兴几家的店伙特别卖力,不惜工本地叫着“乡亲”,同时拉拉扯扯地牵住“乡亲”的布袄;他们知道惟有今天, “乡亲”的口袋里是充实的,这是不容放过的好机会。

在节缩预算的踌躇之后, “乡亲”把刚到手的钞票一张两张地交到店伙手里了。洋火,洋肥皂之类必需用,不能不买,只好少买一点。整听的洋油价钱太“咬手”,不买吧,还是十个铜板一小瓢向小贩零沽。衣料呢,预备剪两件的就剪了一件,预备娘儿子俩一同剪的就单剪了儿子的。蛋圆的洋镜拿到了手里又放进了橱窗。绒线的帽子套在小孩头上试戴,刚刚合式,给爷老子一句“不要买吧”,便又脱了下来。想买热水瓶的简直不敢问一声价。说不定要一块块半吧。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买回去,别的不说,几个白头发的老太公老太婆就要一阵阵地骂: “这样的年时,你们贪安逸,花了一块块半买这些东西来用,永世不得翻身是应该的!你们看,我们这么一把年纪,谁用过这些东西来!”这罗嗦也就够受了。有几个女人拗不过孩子的欲望,便给他们买了最便宜的小洋囝囝。小洋囝囝的腿臂可以转动,要他坐就坐,要他站就站,要他举手就举手;这不但使拿不到手的别的孩子眼睛里几乎冒火,就是大人看了也觉得怪有兴趣。

“乡亲”还沽了一点酒,向熟肉店里买了一点肉,回到停泊在万盛米行船埠头的自家的船上,又从船梢头拿出咸菜和豆腐汤之类的碗碟来,便坐在船头开始喝酒。女人在船梢头煮饭。一会儿,这条船也冒烟,那条船也冒烟,个个人淌着眼泪。

看到这里,“乡下曲辫子”的字眼儿依然刺疼了我的眼睛,这表情、这语气,活灵活现,和有些人居高临下地吐出的“农民工”几个字何其的相似。一样的语气、一样的鄙夷,从头到脚流露出天生的优越,感觉是羞与“农民工”为伍。那些新潮玩意儿,和如今的电子数码产品是多么相似啊。网购的朋友们,一定要量入为出,慎之再慎。

“要是让我们自己定价钱,那就好了。凭良心说,八块钱一担,我也不想多要。

“你这囚犯,在那里做什么梦!你不听见么?他们米行是拿本钱来开的,不肯替我们白当差。”

“那末,我们的田也是拿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为什么要替田主白当差!”

“我刚才在廒间里这么想:现在让你们沾便宜,米放在这里;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的!”故意把声音压得很低, 网着红丝的眼睛向岸上斜溜。

......

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

地主感觉收租棘手,便开会,发通电,大意说:今年收成特丰,粮食过剩,粮价低落,农民不堪其苦,应请共筹救济的方案。

金融界本来在那里要做买卖,便提出了救济的方案:(一)由各大银行钱庄筹集资本,向各地收买粮米,指定适当地点屯积,到来年青黄不接的当儿陆续售出,使米价保持平衡; (二)提倡粮米抵押,使米商不至群相采购,造成无期的屯积; (三)由金融界负责募款,购屯粮米,到出售后结算,依盈亏的比例分别发还。

工业界是不声不响。米价低落,工人的“米贴”之类可以免除,在他们是有利的。

社会科学家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从统计,从学理,指出粮食过剩之说简直是笑话; “谷贱伤农”也未必然,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之下,农也得伤。

这些都是都市里的事情,在“乡亲”是一点也不知道。他们有的粜了自己吃的米,卖了可怜的耕牛,或者借了四分钱五分钱的债缴租;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留所里,两角三角地,忍痛缴纳自己的饭钱;有的沉溺在赌博里,希望骨牌骰子有灵,一场赢他十块八块;有的求人去说好话,向田主那里退租,准备做一个干干净净的穷光蛋;有的溜之大吉,悄悄地爬上了开往上海的四等车。

按理说,农民身逢前所未有的好世道,但单靠着单纯的种地,已经没办法养活全家了,这日子,真没法说;按道理,农业税免了,各种税负都没了,农民身上所有的禁锢都打碎了,种地国家还给补贴;应该是个个欢喜、人人高兴的盛世。但是,单靠种地,也就是勉强混个温饱,想要把日子过好,我们依然需要像我们的前辈一样:

“我看,到上海去做工也不坏。我们村里的小王,不是么?在上海什么厂里做工,听说一个月工钱有十五块。十五块,照今天的价钱,就是三担米呢!”

我们依然需要在节后拾掇衣裳,打点行装,外出讨生活。和从前那些溜之大吉的穷光蛋一样,爬上开往**的四等车。

农民苦也!

从前为了过上好日子,无数的先烈“献了青春献子孙”,到了最后:

又得把自己吃的米粜出去了。唉,种田人吃不到自己种出来的米!


以上纯属就事论事。介意者狠喷,作者都接了。


虽然生活不易,我们仍需负重前行,忆苦是为了思甜,不忘昨天的人,才有可能过好今天的日子,赢得辉煌的明天。老祖宗教导我们:勤能补拙,只要一天还在动弹,就一天短不了刨弄讨生活,自古亦然。

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国家富强了,工业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理应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威胁之下,做出“节能”和“减排”的贡献,“碳中和”“碳达峰”由此应用而生。太高大上的东西,土里刨食的人也搞不懂,只是想知道,在“碳中和”“碳达峰”之中,农民究竟能不能从中受益,能不能也学着“躺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能。为什么说能呢?这就得着落在“碳中和”三个字上。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1)

战略行动

这三个字并不难懂,碳指的是碳元素和氧气结合,经过燃烧释放能量,变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用能量驱动了设备做功,生产出了丰富的产品,现在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能在田间地头刨弄,靠的就是煤炭和石油,煤炭石油最终都会释放能量,变成二氧化碳。还有就是用能量发电,然后驱动各种电器电气。在利用能量的过程当中,碳从元素单质变成了化合物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会吸热保温,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灾难的形式很多,简单的像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气候变暖导致局部地区温度过高,以至于热死人的事近年来屡见不鲜;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变化,引发洪涝灾害、飓风暴雪;这些自然气候导致的风险随着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增加,将会越来越严重。深层次的比如压在地壳上的非常重的冰山融化,导致局部地壳压力释放,而这种压力释放会引起地球板块变化,这也就是这几年全球火山地震频繁的另一个原因。

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会落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

而解决这一巨大影响的办法就是“中和”;也就是用草木在光合作用的情况下,利用太阳光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这一过程是燃烧碳,变成二氧化碳的反向变化;简单地去理解,就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太阳赋予了植物以能量,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碳留在了体内,把二氧化碳中的氧释放了出来。这样一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变少。

我们所说的“碳中和”,就是我们在生产活动中产生多少二氧化碳,就要利用植物吸收掉多少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持续的,最终要达到一个平衡,以维持地球最适宜人类的环境。

这就和我们农夫的本业结合起来了,说起种树,大家都表示:毫无压力。

先别急着操作,在操作之前,首先还得再多学一个名词:“林业碳汇”。不是你种点草、种点树,就有人给你给钱,这里面还有很多门道。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2)

“林业碳汇”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有减碳压力的企业可以自己不去植树造林,购买碳汇便可实现减碳;也意味着,进行植树造林以及维护森林系统的组织和个人,可通过出售碳汇获益。

农民本来就是造林的主体,理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下面进入今天的干货环节,也就是农民要怎么样操作,才能在数千亿的“碳中和”当中分得一杯羹。我们以问答的方式进行了解。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3)

一、农民的自种林地、果园、苗圃可以开发吗?持有林权证的天然林可以吗?

答:不是所有的林地都可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只有符合方法学要求的林地才可以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项目仅仅指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果树、桉树、橡胶树等)和苗圃林很难被认定为碳汇造林。

不管是碳汇造林,还是森林经营,均指人工林,因此,天然林不符合开发条件。项目开发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方法进行,并经国家发改委备案,所产生的碳汇才能进入碳市场交易。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4)

二、房前屋后种的树可以作为林业碳汇进行交易吗?

答:根据林业碳汇方法学的要求,(造林)成林后和(森林经营的)中幼龄林的植被状况必须达到连续面积≥0.0667公顷、郁闭度≥0.20、树高≥2米(m)的要求。房前屋后、田间树(即四旁树)无法达到连续面积≥0.0667公顷(即连续面积满1亩地以上)的要求,不可以作为参与林业碳汇项目。

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的项目一定要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属于增量部分,这部分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判断;另一方面,我们的项目是否符合方法学,判断该项目是否可开发为CCER,需要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审定和核证。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5)

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主要分为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网上已公示的林业碳汇类项目中,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下面以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为例,看看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条件:

1、土地合格性:要求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无林地、或少量的次生林,土壤不能为湿地、有机土;森林经营则要求2005年2月16日之后实施森林经营的人工中、幼龄林,必须为矿质土壤。两种类型均要求项目活动对土壤的扰动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土壤扰动面积比例不超过地表面积的10%、且20年内不重复扰动;项目活动不涉及全面清林和炼山等有控制火烧,不涉及农业活动的转移。

这里面所说的扰动也就是耕种,所以套种的林木首先不满足条件,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营的,也很可能无法通过审核。

2、土地合格性证明文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土地合格性证明文件。

3、树种要求:乔木林。

竹林虽然不是乔木林,但竹林也可以。

4、土地权属证明: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符合法律的规定。

5、文件资料: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及其批复(森林经营要求森林经营作业或方案及其批复)、开工证明、验收报告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6)

竹林

四、哪些树种的碳汇量最大?

从已公示的林业碳汇项目PDD来看,造林项目每亩可产生碳汇量0.3-1.2吨/年左右,南方地区如广东省的碳汇量最高可以达到亩均1.2吨/年,北方地区如河南省在0.3-0.6吨碳汇量/年、亩左右。毛竹林树种碳汇量较多,可达到1.5-1.8吨/年。从树种看,阔叶类树种碳汇量较多,落叶松较少。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7)

五、申请林业碳汇项目的树可以砍伐吗?

计入期内允许以森林管理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间伐或主伐,但主伐后必须进行更新(植苗、播种或萌蘖更新均可,取决于项目设计)。但是,间伐特别是主伐时间的设计不能与监测和核查时间相近。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8)

六、林业碳汇怎么交易?

目前我国可进行碳汇交易的机制主要指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交易产品主要包括两类,即碳配额和碳减排量,碳配额由各试点当地发改委签发,碳减排量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发改委签发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通过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的经核证的减排量,就可以进行交易。因此,狭义的林业碳汇,也指林业碳汇CCER项目。总而言之,林业碳汇的产品是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的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核证减排量,可以通过中国八大碳交易试点交易所进行自由买卖。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9)

七、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遵循?

2010年,国家林业局批复浙江省临安市建立全国首个 “碳汇林业试验区”,当地首批农民获得了“林业碳汇证”。此次参与交易的临安农民均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注册并获得“碳汇证”,减排量由国家林业局批准的计量单位计量监测,由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托管。据测算,在20年的项目计入期内,42户农民预计产生的碳汇减排总量将达2.203万吨,以目前每吨30元的交易价格计算,交易总额可达66.09万元。据李怒云介绍,除本次交易外,后续期间的临安农户森林经营碳汇减排量将部分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利用企业捐资购买。

此外,贵州实施了“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明确了单株碳汇项目的树种、碳汇量等,已经可以通过种树挣钱了,按照每棵树每年碳汇价值3元计算,发动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移动端APP和微信公众号购买,购碳资金直接全额打入贫困户的个人账户,实现了碳汇扶贫。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10)

八、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还须符合什么条件?

1、2005年2月16日后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但是目前《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正在修改,以修改后的规定为准。

2、不属于湿地或有机土。

3、碳汇造林(含竹子造林)项目必须是在无林地上实施的造林项目,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的造林都不能列入碳汇造林项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必须是人工林。

4、项目具有额外性。通过碳汇项目的实施,产生的项目碳汇量高于基线碳汇量的情形,且这种额外的碳汇量在没有拟议的林业碳汇项目活动时是不会产生的。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11)

九、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须遵循那些法律法规和标准?

碳汇项目管理,需根据《中国绿化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中国绿化基金会项目管理办法》、《中国绿化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规则》和《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进行适用性对照。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数千亿的大市场启动)(12)

十、风险提示

凡事勿要冲动,在行动之前,请详细阅读:林业碳汇开发的时间、成本及收益,项目主需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实力。根据以往经验,林业碳汇开发周期大概为8-10个月。其开发费用约为50-80万元。按每亩每年产生1吨的碳汇计算,一个有10万亩地的业主,3-5年的检测期,按每吨30元的交易价格计算,可获得900万元的收益。

了解了这么多,我觉得贵州省的做法最靠谱,至少是最符合广大的农夫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施,这就需要当地多想办法,拿出创新手段,来为农民创效,以持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种树的自救行动中,蕴含着巨量的赚钱机会,广大的农夫们在更加广大的土地上,将从中获得持续的收益。那些时刻留心、处处留意,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人,将在这场自救行动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未来。

好了,今天就到这了,耕读饿了,要去煮一包“老坛酸菜面”宵夜,各位保重。

耕读,既耕且读,欢迎关注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