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祖荣

淄博抗日战争红色英雄人物(七十七年前的七月一日)(1)

七十七年的今天,一九四四年七月一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召开英模大会。会上有两名淄川籍军人被表彰为爆破英雄,一位是鲁中军区二团工兵排长刘厥兰,一位是鲁南军区三团排长马立训。

爆破大王——鲁中军区二团淄川籍英雄刘厥兰

刘厥兰,山东淄川人,1917年4月出生,1938年3月参军,1939年1月入党。入伍后,他勇敢作战,积极钻研,在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下,创造了爆破与火力相结合,爆破与突击相结合等一套新战法,为部队在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攻坚战提供了新鲜经验。被称为“爆破大王”“爆破元老”。早在1941年4月,被山东军区授予“爆破英雄”称号,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工兵排班长,这次是第二次获得殊荣。

敌设据点建碉堡围墙,勇士拼死进攻壮烈牺牲

时间返回到1940年8月中旬,四支队一团对侵占我蒙阴根据地的顽军一个营盘踞的小张庄据点发起强攻。敌人凭借寨墙,以优势的火力,疯狂死守。在枪林弹雨中,大部分突击队员中途牺牲,少数人冲抵寨墙下,竖起木梯奋勇攀登,终抵不住众多敌人的反击,全部牺牲于寨墙之下。....

由于墙高难攀,寨门坚厚,敌火力凶猛,连续5天攻打,都功败垂成。敌寨墙之下,尸横枕藉,在场的指战员无不捶胸顿足,痛哭失声。

淄博抗日战争红色英雄人物(七十七年前的七月一日)(2)

王凤麟、刘厥兰关键时刻显身手

战斗受挫后,心情沉重的二团首长们,冷静地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副团长王凤麟沉痛地说:“打仗首先要爱兵,一要教会战士们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二要指挥得当,不打笨仗;三要千方百计用适当的军事技术把部队武装起来,绝不能再拿战士们生命去冒险。”政委李伯秋则认为,群众中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发动官兵动脑筋,总能想出打“乌龟壳”的办法来。

内爆法”炸敌堡垒,“土坦克”接敌,王凤麟、刘厥兰官兵一起研创爆破攻坚战法。

副团长王凤麟,他是东北抗联老战士,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工兵班学习期间学过爆破。1938年下半年来山东后,曾在沂蒙山区办过爆破训练班,是山东八路军部队中少有的爆破专家。以前讲爆破技术,主要是在伏击战中埋设地雷,在破袭战中炸桥破路,而今是攻坚战,过去也没有使用爆破技术的先例,能不能想办法用炸药代替火炮,打破敌人的堡垒?他在苦苦地思索着。

二团战士刘厥兰,过去在淄博矿区当过多年矿工,会用炸药雷管掘进采煤。他参军后参加过鲁中军区爆破训练班,听王凤麟副团长讲过爆破。他在想,用炸药能炸桥破路,也应该能炸开围墙和碉堡。想到这里,他飞快地跑去找王副团长谈他的想法,两个人不谋而合。

说干就干。王凤麟决定搞一次爆破试验。正巧,从小张庄逃跑的伪军丢下了一些雷管、炸药。于是,他带上李鸾举、刘厥兰,提着炸药,扛着镐锹,来到村边,就用伪军遗弃的石砌碉堡作试验。按照他们原来掌握的爆破知识,先在炮楼墙根下刨了一个洞,然后塞进炸药,安上雷管和导火索,外边再用粘土封严了——他们叫做“内爆”。待众人隐蔽好后,刘厥兰点着了导火索。随着导火索的“哧哧”燃尽,只听“轰隆”一声,大地抖动,烟石飞天,敌碉堡被炸去了一半。爆破试验成功,全团指战员十分振奋。

团长吴瑞林、政委李伯伙当即决定组织班子研究爆破攻坚技术,由王凤麟副团长专门领导,组建了团工兵班由刘厥兰出任首任班长,(以后扩建为工兵排)同时抽几十名骨干,组成武工队,潜入淄博矿区,搞炸药。从此二团的爆破攻坚试验就有了可靠的组织和物质保障。

1941年1月9日,二团决定拔除新泰县张家栏子伪据点。攻击中,爆破一再受阻,团首长命突击部队开枪掩护,但“土坦克”又被敌火力射穿,萧副排长牺牲。

见此情景,王凤麟心中万分焦急,他和刘厥兰带上炸药,一起来到一处小沟坡上,对着碉堡说:我封住上边那个射击孔,掩护你上去在下边那个洞里安炸药,一定端掉这个‘乌龟壳’!”刘厥兰应了一声,立即点着导火索,在王副团长掩护下,抱着炸药包冲了上去。他来到碉堡跟前,见下边那个射击孔里面已经堵上,外边留了半截洞子。刘厥兰使劲把炸药塞了进去,又用石头紧紧地堵上洞口,便立即向回跑,他刚跑到王副团长身边,就听炸药包象巨雷似的一声爆炸了,烟尘过后,只见敌碉堡被炸掉了半边。

这次战斗之后,工兵排进行了认真总结。通过炸敌碉堡证明,用“点火内爆法”爆破攻坚有效可行,存在许多不足。

淄博抗日战争红色英雄人物(七十七年前的七月一日)(3)

刘厥兰不得已的“外炸”,无意中让爆破攻坚试验走近成功

1941年2月,二团决定拔除徐家楼据点。这个据点围墙又高又厚。战斗开始也使用了战前改进的“土坦克”,但重了推不动,轻了又易被子弹击穿,进攻中又有几个爆破员在半路上牺牲。工兵排的队员们都急红了眼,刘厥兰几次要求上去爆破,王副团长没有同意。只见王凤麟蹲在一个坟丘旁,借用月光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随即和刘厥兰带着炸药来到村外的一幢房子边,这里离敌寨比攻击地点更近些,夜色下能看到高厚的围墙和耸立的炮楼。他指着敌寨对刘厥兰说:“前边那个碉堡和围墙上的结合部有道缝隙,你冲过去把炸药塞到那个缝里,把它炸开!我已通知三营用火力掩护你。”

随着王副团长一声令下,憋足了劲的刘厥兰点燃了导火索,飞快地冲了出去。已接到王副团长字条的三营同时开火射击,压制敌人。待敌发现刘厥兰时,他已冲到围墙底下死角处,寨墙上的火力打不着他。但由于冲的太猛,又加上是夜间,刘厥兰转了向,他抱着炸药跑过来,窜回去,怎么也找不到王副团长指给他的那个缝隙。导火索越烧越短,眼看就要爆炸,情急之下,刘厥兰只好把炸药靠在墙跟底下,转身向回跑。还没跑出多远,炸药轰隆炸响。等烟雾散去,只见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这次爆破虽然没有炸毁炮楼,但值得庆幸的是,爆炸声把楼内的敌人一时震懵了,突击队乘机冲进围墙,消灭了敌人。

刘厥兰这次迫不得已的“外炸”,却基本达成了作战目的。这无意中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爆破不一定必须埋药“内爆”,选好位置搞“外炸”,同样能炸毁目标。二是爆破手接近敌人可以不用“土坦克”,只要利用地形地物,选好前进道路,结合组织火力掩护,也可以完成爆破任务。

徐家楼战斗之后,二团又攻克了10多处敌人据点,都是工兵排“爆破”开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爆破攻坚”作战技术基本形成。

艰苦的反封锁、反蚕食战斗中“爆破攻坚”战法日趋成熟

——攻打徂徕山茅茨据点,创造“火力掩护爆破法”。

茅茨据点是敌人封锁徂徕山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的桥头堡,据点碉堡高大坚固。

1941年4月,二团领导决定拔掉茅茨据点。是战,于淞江参谋长命令三个连都组织特等射手打排子枪封锁中心炮楼,掩护工兵排冲抵中心炮楼北面围墙实施爆破。日军集中机枪火力封锁,工兵排又转到炮楼西北侧进行爆破。围墙很厚,连续两次爆破才炸开一个口子。恐慌的日军集中火力封锁缺口,我军无法接近。

......

仅剩最后一包炸药了,情况十分危急,刘厥兰争着去做最后一次爆炸,在同志们的掩护下,他冲到炮楼跟前,沉着地寻找炸点,发现前两次爆炸已把炮楼炸开一个洞,里边已堵上了一层新墙。他不顾枪林弹雨,麻利准确地把炸药放进洞里靠住新墙,外面用土石堵好,用脚踩实,便点燃了导火索。刘厥兰往回跑出去不远,只听一声巨响,五层炮楼轰然倒塌,烟尘冲天。突击队趁着爆炸的烟雾冲上去,很快消灭了敌人。

这次打茅茨据点是开展爆破攻坚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把它总结为“火力掩护爆破法”。在此后的作战中,火力组、爆破组、突击组密切配合的战术形式被频繁使用。

淄博抗日战争红色英雄人物(七十七年前的七月一日)(4)

战后,工兵班长刘厥兰在山东军区召开的英模大会上,萧华主任称为“爆破元老”,被命名为“爆破英雄”。

刘厥兰、王凤麟成功解决点火难题。

刘厥兰并不满足,他在努力地琢磨爆破中给炸药点火的问题。他想,原先的爆破方法虽然威力大,但是作业程序复杂,若先点火再去爆破,易暴露目标,十分危险;若冲到敌垒下安上炸药再点火,就延长了时间,很容易遭到杀伤。他又去找王凤麟副团长。他们俩反复研究、琢磨,终于受手榴弹拉火爆炸的启发,想出了用拉火和雷管相结合,给炸药安装拉火的新办法。就是用一段长点的导火索,一头按上雷管,一头接上手榴弹拉火,装在炸药包上,用时即拉,这样不就很好地解决了炸药点火的问题了吗?二人高兴得几乎蹦起来。此后在攻打日伪据点的战斗中,几乎每次都用。爆破手在火力掩护下,冲到敌垒墙下,安好炸药,一拽拉火,导火索点燃,爆破手立即撤离,炸药引爆,每战皆灵。

二团的“爆破攻坚”实验成果引起了鲁中军区首长的重视,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向工兵排表示祝贺,并指示兵工厂直接做拉火柄。鲁中军区兵工厂很快设计制造出炸药包专用的拉火装置。二团的爆破攻坚技术进一步完善。

在频繁的战斗中,二团屡用此法,均取得可喜的战果,但是他们并未就此止步。他们针对敌人的壁垒情况,在实战中不断摸索总结,创造了许多灵活巧妙的打法,不断把“爆破攻坚”战法推上新的水平。譬如:

“偷炸法”——在敌尚未发觉或敌火力死角处实施。

“悬炸法”——主要对付底层填土施爆无果的炮楼,即用竿子或叉子把炸药包竖到二层楼上爆炸。

“接力式连续爆破法”——主要对付特别坚固的敌垒。

这些办法在实践中屡获成功,鲁中区军民大受鼓舞。

二团的爆破攻坚技术迅速传遍山东,推广全军。爆破攻坚法在鲁中军区传开后,继而传遍山东纵队,在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开花结果,从而在炮火硝烟中涌现出一批刘厥兰式的爆破英雄。如鲁南军区爆破英雄马立训、渤海军区特等爆破手马兰坡、“津浦前线第一名爆破英雄”陈金合、董存瑞式的爆破英雄侯登山等。爆破英雄们在创造无数惊人战绩的同时,又进一步把“爆破攻坚”技战术发扬光大,使之达到炉火纯青。

淄博抗日战争红色英雄人物(七十七年前的七月一日)(5)

鲁南军区三团“神炮”-淄川籍爆破英雄马立训

马立训(1920年-1945年),淄博市淄川区人。从小失去父母,12岁就到煤窑当小苦工。1940年4月参加八路军并被编入山东纵队第4支队第12连。

1945年8月,在山东滕县阎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5岁。同年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马立训生前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为"立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

二十二军征战纪实有这样一段描述:

......

阎村战斗,英雄马立训倒下后,从团长、政委、营长、教导员、连长指导员到普通战士们,无不悲哀。在全团举行的追悼会上,指战员们呼唤着马立训的名字,抹着眼泪宣誓:要继续战斗,为最后战胜日本侵略军,收复河山,战斗到底!

据第二十二军军史记载:马立训家乡在淄川县,他是1940年春天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的。

军史评价:在近五个年头里,马立训从战士到排长晋升不算快,可是他的名望,一年年提高。牺牲前他就是闻名山东八路军的“爆炸大王”。他用炸药包开通了多少障碍,没有个准确的数字。他从入伍到牺牲四年多的战斗生涯中,有三年多身边没有离开过炸药包和雷管。他入伍第二年,开始学着把炸药当“炮”使用。他和他的爆破队,爆破过莱芜县的吴家洼敌军据点,把30多个伪军埋葬在碉堡底下;费县的刘家根炮楼、泗水的孙徐据点、滕县的石家楼据点、马前庄、庞庄等敌军据点碉堡,都是在马立训和他的爆破队“神炮”声中毁灭的;讨伐荣子恒的战斗中,他们大显身手;讨伐天井汪伪刘国桢部的战役中,他们立下大功。马立训“神炮手”的称号名副其实。炮兵还常有瞄不准目标的时候,马立训和他的战友,几乎是“百发百中”。

淄博抗日战争红色英雄人物(七十七年前的七月一日)(6)

马立训带领和培养出了高满成、马西玉、肖春波等优秀的爆破手,他们爆破成功不下百多次,至少有500多日、伪军和顽固派,都是葬身在“神炮”中的。

马立训是“老三团”的“神炮手”,他和他的爆破队,让坚固的城门、碉堡、壕沟在巨响声中变成废墟和平地。

这位惊天动地的“爆炸大王”和他的“神炮手”们,在新成长起来的二分区主力团和而后的八师、三纵队、二十二军,都迅速发展起来。在对日军大反攻战斗中,在解放战争中,马立训式的爆破手,一个个大显神威。炸药爆破成了我军攻城夺寨的首要武器

英雄倒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马立训和众多英雄的业绩,随着战斗的岁月,一页一页写下。

淄博抗日战争红色英雄人物(七十七年前的七月一日)(7)

“爆破攻坚”,在革命战争年代是人民军队打击、消灭敌人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作战手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步兵战斗条例》中,被列为步兵五大军事技术之一。这一战法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领导支持下,由王凤麟、吴瑞林、于淞江、刘厥兰、马立训等人,在残酷的抗战实践中发明和创造并不断发扬光大,他们对中华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时候,缅怀刘厥兰、马立训等爆破英雄,淄川人值得骄傲!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