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以下是我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

1、失败是好事

“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在雷夫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上,四人一组组装火箭。

访客(很小声地说):雷夫,你都不知道啊,他们做错了。

雷夫:我知道啊。

访客:机翼都歪了。

雷夫:是啊,是歪了。

访客:发射架粘得太靠近火箭头了。

雷夫:确实如此。

访客:可是你就眼睁睁地坐在这里?

雷夫:是啊。

访客:他们的火箭会飞不起来呀!

雷夫:一开始会飞不起来……

访客:可是……

雷夫:他们接下来就得找出火箭飞不起来的原因。他们得回到教室自己好好想想。我们的科学家们一天到晚在做的事情不就是这个?

(摘自:《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这些话无疑使我茅塞顿开,父母爱子女,我爱我的孩子们,我们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指出错误,这无可厚非。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在孩子写练习题,做科学实验,玩玩具的过程中,指出他们做得不到位的,或做得不对的地方。这就打断了孩子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研究的重要一步。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浅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1)

比如:我女儿做电路实验的事。

去年,女儿的科学课学习过电路的原理。

我给女儿另外买了个电路做实验器材,用不同的拼装方法,可以拼出不同的电路,灯会亮,并且还可以用电流表测试电流大小。

女儿拿到电路实验器材,就兴致勃勃地开始研究。我买的电路,比学校让她们做过的电路实验要复杂。所以,我女儿看了说明书,自己组装了下,没有成功。她又拿起说明书以及示例图,仔细对照自己做的和示例图上的细节。

这个时候,女儿的爸爸忍不住了,“我来帮你看看,你看这……”

一组实验成功,女儿高兴得跳起来,“耶,太棒了。”

当时,看着女儿充满笑容的脸,我也很开心。很多时候,孩子的笑脸总能愉悦父母。

现在想想,我们何尝不是打断了女儿的“专注”。她在专注地研究电路实验,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可是,就因为自己知道答案,就迫不及待地打断她,告诉她答案。让孩子失去了一次“真正”的实验。

可是,科学家在做实验的时候,有谁能告诉他们?

没有。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碰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能告诉多少?

我们把自己知道的迫不及待地告诉了孩子,可是如果碰到孩子不会,父母也不会的难题,怎么办?

父母还能代替孩子解决吗?

不能。

是啊,在孩子的思考探索中,也是一种成长,是一种提高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

孩子做实验,一次的失败不算什么。失败一次,再来一次,就算再次失败。起码孩子在这次的失败中明白,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一次次地失败,离成功也一步步地靠近。

最后成功了,那对孩子有着很大的激励。

“我成功了。”

“都是我自己完成的。”

那种惊喜和兴奋,会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是呀,做父母的我们,要学会适当地闭上嘴巴,让孩子自己摸索。

我们收获到的“失败”会比“成功”更有意义。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浅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2)

2、课本联系实验

卡琳告诉我们,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学生上科学课的时候,理论知识是重要。需要理解的,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学生都应该掌握。

可是,如果把做实验的器材、步骤、结果,也仅仅拿来记忆,而不去亲自动手做的话。那么,很多知识,学生可能只是了解了他的理论知识,放到实验中,就不一定能成功。

理论不是“死理论”,不能机械地记忆理论知识。

学生对现象的了解需要实验,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把握需要实验。

比如: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钻木取火的原理听着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如果有人问你,钻木取火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会说:“钻木取火运用的是摩擦生热的物理学原理。”

简单地说,就四个字“摩擦生热”。

原理知道了,那就做做实验吧,能不能做到“钻木取火”呢?

不一定能成功。

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本。

就像陆游(宋)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浅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3)

再比如,英语考试与口语表达。

英语考试考得好,用英语交流几句却成了学生的难题。因为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虽然学生懂得了英语的理论知识,书面考试能力很强,写英语作文也完全没有问题。

放到实际应用中,却说不了几句英语。

这和科学做实验是同样的原理,科学知识要与实验相结合,英语知识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女儿的英语成绩不错,平时的配音练习老师都夸她。说她的发音偏向纯正英式发音的感觉,很地道。

我听了也觉得很不错,她读的英语书,配的英语配音,我都听不懂了。平时考试也挺不错的。

然而,有一天,我问她:“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要不,我们出去玩吧?你觉得去哪里玩比较好呢?”“你能不能把妈妈这句话用英语翻译出来?”

然后,女儿卡壳了,说不出来。

我这句话里,没有比较难的词语或句子。可是,能背诵书本中,一整课的英语,轮到自己说,却没有办法解决。

归根结底,还是平时说得不够多,没有把书本知识应用起来。

尝试说英语口语,刚开始可能会失败,说得不对。

但是,没关系,只有不怕失败,不怕说错,总结纠正,才能更好地锻炼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浅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4)

3、理论联系实践

举例:参观氨纶纺丝车间与专题培训。

我曾经参观过氨纶纺丝车间,心里对车间有了大体的认识。

纺丝倒班班长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纺丝流程和丝卷异常处理的专题培训,心中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概念。

如果说实地参观是实践,那么专题培训就是理论。

虽说实践让我获益良多,却没有令我对氨纶丝卷异常的处理有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专题培训正是补足了这个“缺陷”。

举个具体的例子:蛛网丝的异常处理流程。

造成的原因:1、兔子头损坏;2、人为造成;3、工艺不正确;4.机械故障 。

相应的对策 1、更换兔子头;2、加强操作水平培训;3、调整卷绕角度;4、维保维修。

处理方法 1、查看气圈是否正常;2、查看兔子头是否有损坏;3、查看自身平时落筒操作姿势;4、查看卷绕机是否异常;5、查看工艺数据是否正确。

从以上的例子里,我们看到了四个字“系统、全面”,对蛛网丝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这就是理论知识的力量。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去实践参观,那么就很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情形,以至于很难对事物有真正的了解与突破。

关于理论与实践,我们很容易忽视一方,但其实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缺一不可的。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浅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5)

说说我学习做菜的经历。

如果时间倒退两年的话,我从来没正经地做过菜。如果说,水煮白菜,炒蛋饭算的话,那么我做过。

两年前,我开始学做菜,做家常菜。

由于对做菜毫无头绪,我就在网络上找食谱,里面会有具体的步骤,有的甚至是用视频记录做菜的全过程。

我一看,还行,应该难不倒我。

可我做的菜却验证了一句话:“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我自认为已经按照步骤执行了,怎么会失败呢?

想不通,那就只能继续实践了。

还好,老公和孩子都很支持我,一般不会吐槽我做的菜太难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不会做菜的我,居然做出了几道拿手菜。糖醋排骨、咖喱鸡肉、高压锅炖牛肉,这三道菜是我最早出师的。每做一回,孩子们都赞不绝口,家人的赞美与肯定简直比我自己吃美食还要“美味”。

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对做菜的把握更准确。这个时候,我再去学习菜谱的做法,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浅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6)

可见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在做菜上也展示得淋漓尽致。

“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说过:“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

综上,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好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的学习才更有实效。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浅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7)

(图源:头条免费图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