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的发动机,它不是一部纯神话的国学。

插图出至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至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动物故事(国学山海经毕方)(1)

毕方

山海经中的动物故事(国学山海经毕方)(2)

注解

白话文:

章莪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鹤,但只有一只脚,身上有红色的羽毛织成的花纹,青质,而有一张白嘴巴,名叫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己名称的读音,它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怪火。

注释:

峨:读音,é。

譌(é)火:怪火,像野火那样莫名其妙地烧起来。

喙(huì):这里指“嘴”。

邑(yì):这里指所在城市。

毕方:

小火神——主攻方向,玩火和发出“火叫”。

清《禽虫典》记载:“毕方是人面大鸟”。

山海经中的动物故事(国学山海经毕方)(3)

明、清 毕方 图本

《山海经》记载:“其状如鹤,…其鸣自叫也”。

说,毕方外表和鹤相似,​叫声如同呼喊自己的名字“毕方”,而“毕方”与火柴烧出的“噼啪”声有谐音。

山海经中的动物故事(国学山海经毕方)(4)

毕方传说:

话说,黄帝打败蚩尤后,蚩尤的忠臣“相柳”正重新招集蛇虫,依托茂密的森林随时准备反扑。准备聚集蚩尤的魂魄,组建亡魂的军队,与黄帝再作搏杀。

黄帝有点惶恐,数日后,黄帝独自乘着一辆由各种火的符号装饰的战车,驰向泰山。在第六天,黄帝遇上了蚩尤的灵魂,蚩尤逐渐凝结成手臂伸向黄帝。不知道蚩尤意欲何为,黄帝‬哀叫着抬起手,并‬用袖子遮住脸,试图阻止蚩尤的袭击。

一个部落的首领如此姿态,对整个部落来说侮辱。正在此时出现“噼啪”巨响,掩盖了黄帝的哀叫,它就是小火神毕方。

完事后,毕方快速闪过,并将蚩尤的灵魂军队封锁在泰山之中。至此毕方四千六百年‬期间‬再也没有出现过。

清‬ 乾隆十八年《保昌县志.卷之十二.编年》记载:“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夏四月有毕方绕自南南,垂趐于小梅关侧。十九日大水,知府周保修筑太平桥诸处”。

也就是说,在四千六百多年后的神宗十四年毕方再次出现过。

章莪山:

不详,具体有待考证。

一说今甘肃境内。

山海经中的动物故事(国学山海经毕方)(5)

西次三经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