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诗词,邂逅诗意人生,玲子欢迎您的到来。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
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终于得中进士,难抑心中欢喜,写下了他平生第一首快诗《登科后》,可他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些,因为进士及第后他迟迟没有等来一官半职。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失意的孟郊客游汴州,与时任观察推官的韩愈相聚,二人本是志趣相投的挚友,诗酒流连多日后,孟郊择日南归。
临别依依,挽留不住,韩愈为其设宴饯别,作《知音者诚希》相赠,《醉留东野》也是韩愈为孟郊写的一首留别之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唐 韩愈《醉留东野》
简译:
当年读李白杜甫的诗,知道他们的深厚友谊,并为他们不能常相聚感到遗憾。
如今,我与你孟东野本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要像他们一样聚少离多呢?
如今您正在等待朝廷任命新的官职,郁郁不得志,您自称年老体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才得以周旋于官场,如小草依附高松一般,我依附您的才华。
我崇拜您,愿与您相互依存,你我才能相差悬殊,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变身为空中自由自在的祥云,而您则化身为空中腾飞的龙。
那样,无论您在何处我都能追逐着您,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
赏析:
韩愈这首杂言诗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情感炙热,用典丰富,即表达了对孟郊的推崇之意,也抒发了临别的不舍之情,是彼此深厚友谊的写照。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此诗的前四句写彼此友谊深厚,如昔日的李白和杜甫一般,为不能长相守而感到遗憾。
李白性情豪放,杜甫沉郁老苍,其诗亦如其人一般,相比于孟郊诗之瘦硬,韩愈诗则要粗放得多,性格依然,所以,韩愈自比李白,且以孟郊比作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和杜甫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余生再也没能相聚,一个漂泊入蜀客死他乡,一个入狱流放郁郁而终。
但自己与孟郊生逢盛世,却也如李白和杜甫一般不能常常相聚,这让韩愈如何不心生惆怅呢,不说一个留字,却写尽了千般不舍之情。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五至八句交代彼此目前的处境,以及对二人性格的比较,从而赞誉孟郊的高尚情操,东野是孟郊的字。
韩愈的仕进之路并不比孟郊顺遂,四次科考方得一第,制科考试亦是一波三折,彼时他们聚会时还未通过博学宏词科考试。
韩愈之所以得到了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以出任其幕府的观察推官,是因为他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才得以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官场。
而孟郊则孤介耿直,傲骨铮铮,不屑于与权贵官宦周旋,所以,进士及第后迟迟未得到官职,相比于孟郊如青松一般的高洁,自己这株小草深感惭愧,自愧弗如。
爱屋及乌,其实,这也不过是韩愈为了安慰失意的孟郊而作的自谦之语罢了,韩愈其刚直果敢,人格伟岸,实为人中鸾凤也。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诗的后八句祝福友谊长存,抒发依依不舍之情。
因为志趣相投,所以希望不离不弃,友谊长存,就如云在天龙隐云一般相互依附,“駏蛩”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名为“蟩”的动物行走,彼此相互依存,“寸筳”指小树枝,韩愈自比,“巨钟”喻孟郊。
说到相互帮衬,作为朋友,韩愈的确做到了,孟郊之所以得中进士,自然离不开韩愈的极力推崇,而在孟郊陷入困顿时,韩愈也不予余力地给予推荐,《荐士》就是韩愈为向宰相郑馀庆推荐他所作。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此诗虽以“醉”字命题,但是开口道来,却无一句是醉语,字字情真,句句是意切,无一不是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挚友离去的不舍,二人情谊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写在后面:
有人欢喜有人忧,贞元八年(792年)科考放榜,24岁的韩愈位列第三,41岁的孟郊榜上无名,铩羽而归。
韩愈和孟郊的缘分也始于此年,因为应举考试得以相识,又因为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而相知。
孟郊擅长五言古诗,颇具汉魏风骨,韩愈七言古诗最是出彩,虽然有着17岁的年龄差,但这并不妨碍彼此成为惺惺相惜的挚友。
韩愈是性情中人,极重感情,更是将孟郊引为知己,不仅对其诗大加推崇,还作《孟生诗》将其引荐给徐州节度使张建封。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作为知己,韩愈对孟郊的帮助几乎贯穿他的一生,不管是精神上还是事业上,都竭尽全力,而且,在孟郊病逝后,还出钱为其操办后事亲设灵堂,实现了不离不弃之心愿……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