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我参加了三次中央遴选,最后以笔试88、面试83.4的成绩,从市纪委上岸到部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绩不高还有必要去遴选面试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绩不高还有必要去遴选面试吗(王一宁遴选全课)

成绩不高还有必要去遴选面试吗

三年时间,我参加了三次中央遴选,最后以笔试88、面试83.4的成绩,从市纪委上岸到部委。

但如果从为遴选积累经验开始,这条路我可能走了快十年。

考公花了两年,在市委基层干了四年多写材料的工作。除了坐办公室搞笔杆子工作,也背靠黄土扶过贫,疫情爆发值过岗,人手紧缺的时候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四年辛苦终于等到了合适的遴选岗位,又连续两年落败。

以前看书看到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跳蚤实验,他们把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跳蚤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是自己身高的一百余倍。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

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接下来,科学家慢慢地降低玻璃罩的高度,最后当玻璃罩被拿走之后,科学家再怎么拍桌子,跳蚤都不会再跳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

第二次遴选失败后,我感觉自己就像那只跳蚤,有了习得性无助,但回头看看家里的老婆孩子,还是得咬着牙往前走。以前觉得80后是年轻活力朝气的代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然人到中年,像王小波书里那头缓慢受锤的牛。

走出这种意志消沉的困境,我花了至少三个月,30多岁的困境,总得收获点什么才能继续往前走,认清了遴选不仅在题目的难度上远远大于公考,更是对基层工作人员思想转变上的又一重考验,拉长战线,延迟满足。

战线的拉长,不只是单纯的备考时间,更是年复一年工作中积累的具体工作经验,这是属于基层员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像政府颁布一个新政策,不可能立即见效,这是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过程。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多半都停在九十里,往往败在最后关头,越到快成功的时候越不能松懈。经过前两年的全方位锤炼,第三次参加遴选,我终于钓到了我的那尾鱼。

加班结束,发现天都黑了,路边匆匆敲下这段话,叙述我和遴选的这些年,也是想告诉大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希望同志们遴选备考能少走些弯路,成功上岸实现自己的理想。

备考时间先明确

备考时间其实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来决定的,经常写材料的笔杆子上手会比较快,所需要的备考时间相对要短些,而那些经常不与材料打交道的人,则需要更长的备考时间。

通常来说,纯粹的备考时间绝对不能低于三个月,因为考遴选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时间太短只是学到了皮毛,分数不会太高。对于擅长写材料的人,也不能太过自信,而跳过前期备考阶段。遴选作为一门考试,那就肯定是有考试技巧的,跟平时写材料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必须以考试的目的来进行积累学习。

备考计划早制定

很多人备考前没有计划,就开始蒙着头学,今天看看文章,明天抄抄金句,后天做两道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成体系,这样效率注定低下。在确定了备考时间后,就要按照学习内容制定备考计划。

要制定阶段性复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分成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一个学习目标。这样按照学习计划进行,既不会重复学习或遗漏学习,又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情况。在学习计划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打卡事项,对自己产生激励。

正确的备考方法是取得高分的保证,要走好复习备考的每一步。既要充分利用时间,又要做到劳逸结合,以保证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备考步骤需明晰

关于报班不报班,每个人的时间安排不一样,如果时间空闲可以考虑报个班。遴选班的价格普遍都偏贵,一般长线的没个好几千拿不下来,所以这事儿只能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决定吧。我遴选那年扶贫比较忙没报班,都是下了班回家自学,但重要的学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考遴选无论报不报班,都得认真刷《王一宁遴选全课》,王一宁对于遴选的重要性不需要再过多强调,他的机关工作思路是我听过讲的最全面的,覆盖了遴选的所有题型。课上内容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这种实用性是遴选上岸的必备条件。

经济实力不允许报班的也不必过分担心,自己认真买资料,按计划踏实学习,也是一样可以达到效果的,不过需要你更自律一些。

同时,报了线上线下班的人也不能放松平时的积累、练习,因为课上老师更多地提供的是一种思路,怎么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多看、多写、多练,不然容易做无用功。

这里我给几个建议:

一是根据遴选的考试科目选择教材,夯实理论基础,梳理知识框架;

二是结合近年遴选各科目的考题,了解题型及题量,掌握各类题的解法及技巧;

三是定期选取考题或模拟题自测,了解自身的强弱项,进行专项复习;

四是考前至少半个月根据考试时长及节点进行模考,提前进入应考状态。

下面说准备好基础教材和课程之后,要做的积累性工作。积累素材这一步是贯穿备考全过程的,并且这是一个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越早准备越好,建议大家都准备一个手写笔记本,或者好用的软件进行随时记录。

素材的积累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我通常会积累以下内容。

金句,金句是写大作文中的必备项,好的金句能一下子提升文章的档次;标题和小标题,多积累一些可以让文章更加亮眼,而且在答题时间不足的情况下马上套用。

开头和结尾,这一部分内容同样可以套用;分析文章框架,选一些好的文章进行剖析,分析这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必要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时事新闻,了解重要事件,重要理论思想。

提炼热点,步履不停。

热点是考试当中比较容易考的,很多人觉得答题的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措施不够具体,究其原因就是对热点提炼不够,没有总结归纳出它的对答策略。热点的设定不必太细小,如具体到某个事件,但也不可太宏观。

一般来说,热点都脱胎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几个方面,然后从这些方面再进行细化,如经济包括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等。一般确定20到30个左右的热点就可以了,然后就要对确定主题的热点进行提炼。

我一般采用如下的提炼方法: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重点) 金句 标题 框架 范文

这样基本上就能把这个热点的内容掌握了,不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公文写作、还是大作文,都能够知道写作的方向,进行选择性的套用。其中“怎么办”的部分就是写解决措施,是重点部分,注意措施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而金句、标题、框架及范文部分则是用之前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归纳。按照这样的方法,把确定的热点都整理出来,对政府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上可以解决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了。

写作框架,方向灯塔。

遴选考试的题型一般有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和大作文,虽然题目千差万别,但是每个类型的题目都有一定的框架和答题技巧。比如公文写作,就必须知道每个类型的公文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格式,应该怎么写。

对于每一种类型的题目,要先分析一下范文的写法,再自己写,进行修改,反复几次,慢慢就能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写作方向和框架了。

刷题模拟,多多益善。

刷题可以在临近考试一个月的时候进行,考过试的应该对这个方法都不陌生,这个时候就要控制时间了。遴选考试时间一般都很紧张,尽量模拟真实的考试时间和考试环境完成题目。

关注时政,增强知识储备量。建议大家准一个本子,养成随手写、随手记的习惯,比加学习十九大报告,就将报告里的好的段落、观点、文章结构、大小标题,都可以抄在本子上,这样久而久之就会积累一些素材。研练真题,把握规律。

通过研究真题,可以找到命题规律,使复习的针对性更强。动手多写,动脑多改。看得再多、背得再多,不真正动手写,不认真动手改,那还是得不到提高。写文章则需要脱离舒适区,改文章就更是要对自己开刀。有的放矢,精准记忆。

首先要搞清楚背诵的内容是什么,一般情况,可以背的东西包括精彩的句子、好的文章标题,重要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文件的结构等等。有一些写得很好的范文也可以背一背。

如果平时基础打得好,那么大部分的知识都已经存在脑子里了,这个时候需要整体复习一遍,对还没有记住地进行巩固,还可多背一些金句、框架,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最重要的还需要你上岸的决心和毅力,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成绩。

在干中学,在干中思。遴选备考肯定是在职备考的,很多备考者感觉时间有限,顾不过来。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时间问题,该工作时候工作,下班或者周末认真复习就可以了。因为,遴选真的就是考大家的日常工作。可能你下发一篇文明出行的倡议书,就是遴选的考题。可能你为领导写的一篇在全区脱贫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就是遴选的大作文。可能你科室就剩下一个人,领导却让你陪她出去检查,而这时你的发小又来旅游了让你接站,而你又有个稿子需要写好下午上报,你该怎么应对处理呢?这些都是遴选的题目,也是我们的工作。

还是那句话,遴选真的是干什么考什么。所以,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干工作的时候,用心去干好,多学习,多思考。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温暖宜人,行人很快便脱下大衣。

社会心理学家们将这一比赛结果称之为“南风效应”。比赛结果是南风获胜,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的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遴选需要的正是这种和自身工作融为一体的自觉。

最后送给大家《黄金时代》里的那段话:“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