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7年翻7倍,总营收超500亿美金;多款产品销量均突破1000万部,起点,源自于Mate7旗舰手机的一战成名,这是华为手机的胜利。

我们不难发现,旗舰产品犹如“利刃出鞘”,不仅能快速撕开市场的口子,还能提高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有质量地增长。

01

打造旗舰产品的四大问题

然而,企业在打造旗舰产品上往往出现四大问题:

问题一:认为SKU越多越好,SKU多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一些企业的研发,错误地把以客户为中心,当成以市场项目为中心,市场项目提出需求,就开发新产品,这样导致研发开发了很多低效的产品。

SKU越来越多,每个SKU的销量却越来越少,公司整体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甚至利润反而下滑。最终带来的,是企业运营的低效和竞争力的丧失。

问题二:找不到价值客户与价值需求

很多企业面对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找不到突破点。

向上,攻不进高端市场;向下,与友商拉不开距离。主要原因是找不到价值客户,往往是打一枪,试一试,没有战略聚焦。

或者,即使找到了价值客户,又抓不住价值客户的关键痛点和潜在需求,产品没有突出亮点,缺少竞争力,不得不进行价格战,最终运营效率越来越低。

问题三:有心无力,即使找到了,想得到做不到

当然还有一些企业,能敏锐地发现自己的价值客户群,并且能够理解客户的关键痛点和潜在需求,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么成本过高,要么进度赶不上市场节奏,要么技术没有准备好……

归根结底,是技术储备出了问题,或技术储备转化为产品时出了问题。

问题四:缺少端到端的经营责任组织对产品的商业成功负责,战略执行力严重不足

一款产品的开发要经过市场洞察、需求管理、产品定义、产品开发、新产品生产导入、成本控制、新产品定价及上市、品牌策略以及渠道布局等多个部门、多个组织的紧密协同,如果没有一个流程型组织(经营责任组织)来统一负责,就无法做到高效运营。

企业常常出现市场节奏到了,产品没开发出来,产品开发出来了,供应又供应不上,供应问题终于解决了,销售期又过去了,造成了库存积压,产研销协同顾此失彼,企业运营效率大打折扣。

而且由于缺少对产品端到端经营责任组织,老板疲于奔命,老板关注的产品就做得好,老板稍不留神,产品就搞砸了,老板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华为新解锁方案(破解旗舰产品成功密码)(1)

02

华为的旗舰产品之路

华为的产品是如何从模仿到创新、从低质量到高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世界品牌,华为到底做对了什么,让其从一个没有技术、没有管理的本土公司,成长为一个技术领先、管理领先的全球化公司的呢?

答案是——旗舰战略,用旗舰的胜利带来全局的胜利。

曾经的华为品牌很差,在客户的意识里,无论通讯设备还是终端手机,都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

然而,华为经过坚定地向西方学习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跨越种种困难,从1994年至今,经历了草莽、国际化、全球化突破新领域4个主要发展阶段,正是这些阶段中的一系列IPD变革举措,让华为破茧成蝶。

华为新解锁方案(破解旗舰产品成功密码)(2)

草莽阶段:天上掉馅饼都吃不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一片勃勃生机,交换机市场更是欣欣向荣,那时的华为就是市场风口上的“猪”,需求如雪片一样多,可以说是天上掉馅饼,产品只要做得出来就有市场。

华为此时推出了CC08交换机,但质量不尽人意,往往是“买一送一”,卖给客户一台设备,还得送给客户一群人去现场维护,零点瘫机重启、半夜更换单板是家常便饭。

原来,器件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技术纰漏,大量产品需要更换单板,发货交期只能一拖再拖;质量问题和研发无效开发导致的成本浪费,甚至一度达到业界平均标准的2倍之多。

解决质量、成本、进度的矛盾,是华为草莽阶段的核心命题。

面向质量问题频发,且迟迟无法改善的危机局面,华为在1999年启动小IPD变革。推行3-5年后,效果明显:

华为新解锁方案(破解旗舰产品成功密码)(3)

华为实现了产品的交付周期、质量、成本的均衡。

这些成功的背后,华为到底做对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企业也学习IPD,但效果往往不达预期,更有甚者说,学习了IPD还不如不学。

事实上,变革是有方法的,华为做了以下五个关键动作,使西方IPD管理方法,与东方的管理哲学有效结合起来,获得了空前成功:

1、全员松土,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

在变革阶段,华为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开展面向公司全领域1800多位三/四级管理者的宣讲、培训、研讨与考试。

任正非的一句“削足适履,勇于穿美国鞋,不要总是强调特殊性”,使得公司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全面认识了IPD变革对华为的重要性,真正吹响了华为变革的号角,也奠定了华为变革的文化基础。

2、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整:

用端到端的结构化流程,代替原有的部门流程,分层分阶段地明确要求并坚决执行,让产品开发从串行变成并行,用端到端结构化流程,解决部门间的协同问题。

3、加强研发体系的专业设计能力,形成裂变效应:

成立了面向专业领域的系统工程师(SE)组织,如软件SE、硬件SE、结构SE、可靠性SE等,根据产业技术的特点,形成多种技术协会组织(行管),负责所在技术领域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持续提升专业设计能力。

4、在研发体系设立质量运营部,每个产品开发团队(PDT)设质量代表:

端到端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从客户需求、研发设计、生产导入、售后维护端到端把质量管起来,对产品的客户满意负责,尤其是加强产品从需求到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避免缺陷留到下一环节。

5、持续改进:

定期审视研发项目的运作情况,加强项目复盘和质量回溯,并通过复盘发现流程缺陷及运作问题,做出改进措施,落实到组织、流程及规范之中。

国际化阶段:只有碗里的,没有锅里的

2002年,华为的“冬天”却是友商的“春天”。在这一年,华为历史营收首次下滑15%,而同城的竞争对手中兴和UT斯达康的营收,却分别实现了18%与56%的增长。

华为经营下滑的背后是老业务增长乏力,而新业务增长不大:

此刻,华为不得不走向海外,要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

然而,海外市场并不好做,客户多、需求多、变更多,研发被迫开发出大量的SKU,然而因为客户需求把握不好,做出的产品往往满足不了客户的真实使用场景,导致产品刚开发出来就要改版,原有库存形成了呆死料。

内忧外患之下,华为在国际化阶段,继续推进IPD变革,并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华为新解锁方案(破解旗舰产品成功密码)(4)

扭转市场颓势的背后,是用差异化产品满足各种目标客户场景下的需求:

华为成功打造差异化产品竞争力的背后,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1、2002年,成立跨部门协同的重量级团队(IPMT/PDT),拥有重量级的成员、责任与权力,研发从此成为公司的利润中心,对产品的商业成功负责。从此,IPMT/PDT成为一个个增长的发动机。

2、建立产品规划及产品立项流程,全面的需求管理和立项管理有流程可依。

3、成立Marketing部,平衡市场需求和研发能力的矛盾,让细分市场被看得更准,让需求被有效地管理,让产品定义更具竞争力。

4、在研发体系设立成本管理部,将设备、服务、采购、制造、供应成本统一设计与管理,更好地支撑全球市场的需求。

从华为的国际化阶段,我们不难看出,华为真正实现了从个人英雄转为团队的成功,从一个产品的偶然成功,导向了多个产品的必然成功。

企业增长实现了靠一个“老板”到一群“老板”,做到了人人有商业意识,研发争做“工程商人”,成长了一批懂市场、懂客户的商业领袖。

全球化阶段:看得见,够不着

经过几年的国际化发展,华为在不发达地区已经小有成就,但面向高价值市场,如欧洲市场,却一直没能突破。

某国外媒体在采访任正非时,表示“华为在海外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任正非答复道:“华为的战略一直是瞄准高端市场,攀登珠峰,沿途下蛋。”

确实如此,华为最早成立的欧洲地区部,一直瞄准西欧高端市场来做产品,但高端运营商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看产品本身,更要看有没有技术积累,有没有管理,有没有把这些技术转换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的长期能力。

华为过去跟随者战略的成功,成了突破欧洲高端市场的“绊脚石”。“Me too, but cheaper”的印象在客户心中根深蒂固,比拼测试没输过,招投标没赢过。

如何从一个低端产品的供应商,走向一个高端产品、高端市场的行业领先者?这是华为最大的挑战!

华为做到了。

从2006年到2012年,华为无线产品线推出了跨时代的分布式基站产品,突破了欧洲高端市场,为公司带来了空前的品牌效应,也带动了后续传输、数通、交换机等一系列产品的海外增长。

2012年,无线基站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爱立信,成为了无线领域的行业No.1。

华为新解锁方案(破解旗舰产品成功密码)(5)

那么华为是如何做到的呢?

为了突破高端市场,华为用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做了以下关键动作:

1、升级技术管理体系,建立技术规划部,真正将技术积累固化到了组织里。

2、构建了产品路标技术路标的协同流程和运作机制,让路标真正地为产品研发指路。

3、聚焦关键竞争力,持续压强投入,把研发当做投资行为。

“先打一枪,再放一炮,然后投入范弗利特弹药”。

“在追求理想主义的路上,不断孵化现实主义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攀登珠峰的征途中沿途下蛋”。

华为坚持每年将收入的10%以上,持续投入到研发中,形成多路径、多梯队赛马原则,确保产品商业成功。

绝对领先的产品力背后,一定是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做到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没有技术体系的建设是无法成功的,而产品规划牵引下的技术规划,是把技术优势转换为产品优势的重中之重。

跨入新领域:突破新领域,从2B到2C

2012年,华为运营商市场占据了全球近20%的市场份额,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但运营商业务年度同比增长仅6%,华为再一次遇到了增长瓶颈。

于是,消费者市场成为了新的目标。

然而,消费者习惯与运营商客户完全不同,在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家高科技公司能同时做好2B和2C业务,跨入新领域的华为能成功吗?

2018年,在惨烈的手机市场竞争中,华为手机销量7年翻7倍,总营收超500亿美金,华为消费者业务正式超过运营商业务,毫无争议地成为华为的主航道。

时间回到2011年,华为手机以给运营商定制功能机为主,把运营商这个渠道当做客户,定制了大量的SKU,低质低价,产品体验差,整体毛利低。

与此同时,小米横空出世,2012年给华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让华为看到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希望。

在华为终端涅槃重生的路上,华为究竟做对了什么?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明确手机中高端自有品牌的战略方向,砍掉近60%的功能机SKU,全部力量投入到智能机领域;

2、手机竞争力从抓功能,转向狠抓用户体验,确立了硬件世界第一的目标;

3、面向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地域,用产品组合引领竞争;

4、从旗舰产品切入,用生态来构筑用户黏性,以此支撑产业持续增长;

5、老板大力支持,不怕试错,明确从上至下的价值导向,就是要做最好的产品,不动摇。

在经历了6款中高端手机的失败后,2014年,华为Mate7手机一战成名,累计销量突破670万部。

一款旗舰产品的成功,为华为带来了整个品牌的外溢:

回顾华为中高端手机的艰辛之路,旗舰产品打造的背后,是三个关键能力的构建:

1、构建消费者洞察能力:

华为针对消费者细分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市场洞察和分析,从价格档位定位细分人群,统一消费者地图,用产品系列贯穿受众人群。

2、IPD流程适配消费者业务:

1)概念阶段前置,增设ID评审,让产品关键调性牵引产品定义;2)引入GTM(go to marketing)流程,将产品操盘体系与IPD体系,形成2个并列的流程,相互配合,后升级为IPMS体系。

3、压强投入技术创新、技术规划与异步开发,从关注质量到提升体验:

Mate7全球首创的后背指纹解锁技术,与全金属外壳引领行业时尚。

旗舰产品的成功,是一场必须要赢到最后的长跑。华为经历了6款产品的失败,终于打出一款Mate7产品。所以说,旗舰产品是规划出来的,更是打出来的。

华为新解锁方案(破解旗舰产品成功密码)(6)

03

华为行,你也行

企业产品力是旗舰产品的持续成功的保障,而产品力的构筑,需要有竞争力的研发管理体系。

当年,因为质量与进度的矛盾,华为先导入“小IPD”,通过规范的活动定义,和清晰的过程标准,确保把事情做正确;

随后,引入“大IPD”,通过需求管理、路标及立项的变革,做到洞察未来,方向大致正确;

同时,通过流程型组织,即重量级团队(IPMT/PDT等),打破部门墙,使研发真正转变为利润中心,承担经营责任,对产品商业成功负责;

最后,通过完善各职能组织,在IPD主流程的适配变革,加快技术体系建设,导入战略规划,实现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从而实现了产品的成功从偶然到必然。

华为经过10年IPD的变革,实现了西方的管理方法,和东方的管理智慧的完美结合,也创造了华为持续增长的奇迹。

当然,推行IPD变革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家要拥有战略耐心和定力,把变革当作投资,因为产品力的构筑需要长期主义。

而很多企业在IPD变革中常常出现几个误区:

误区一:一把手很“重视”,但就是不投入;

误区二:认为IPD变革只是产品研发的事;

误区三:学华为就是抄作业,“请给我模板”,自己不思考,全靠顾问辅导;

误区四:认为IPD就是一套流程,有了流程,问题就都解决了。

所以,很多企业推行IPD多年,但仍效果不佳。

IPD变革要想成功,就必须要理解IPD的精髓,给企业以下3点建议:

1、打造旗舰产品的能力,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家必须动真格;

2、IPD不只是一套流程,也不是一套模板,而是把组织、流程、人才集成起来,去匹配业务实质的管理体系,一定要进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员松土学习;

3、打造旗舰产品的人选很重要,团队更重要,卓越的团队做出卓越的产品。

最后,各位企业家和管理者,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原创 安浩 乔诺之声 2023-02-02 21:00 发表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