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羊绒简介(深度鄂尔多斯40年)(1)

鄂尔多斯羊绒简介(深度鄂尔多斯40年)(2)

羊绒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普遍共识。

由于气候变化及市场低价需求导致羊种「改良」使羊绒变粗,可持续发展对于优质羊绒的获取、生产及生态环境改善变得急迫而紧急,它不仅仅是经济机会和社会责任感体现,更关乎优质羊绒来源的问题。

对一些人来讲,可持续羊绒代表尊重动物福利、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去收获羊绒,对另外一些人来讲,它强调清洁加工。对鄂尔多斯人来说,所有的指标都很重要,无论是出自中国标准还是国际标准,甚至在没有先例、没有标准的情况下,鄂尔多斯依旧潜心研究相关标准与流程。

羊绒出在羊身上,对鄂尔多斯来讲,这绝非简单意义上的从「羊绒衫」到「羊绒产业」的跨越。

羊绒经济与生态困境

鄂尔多斯羊绒简介(深度鄂尔多斯40年)(3)

距离鄂尔多斯200公里以外的阿尔巴斯苏木,「夏天是一片绿油油的地毯」,牧民革命告诉我们,他和他的祖辈一样,扎根于此,以放牧为生,这里生长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是祖祖辈辈的“传承”;这里,也是羊绒世界的源头。

对于有数百年游牧生活方式的牧民来讲,牲畜不仅仅是商品或经济的资产,更是与牧民建立深厚感情的「亲人」。

1980年,鄂尔多斯以补偿贸易的形式给日本出口羊绒,同时从日本引进设备,在当地建厂,从分梳山羊绒开始,逐渐地,鄂尔多斯在羊绒制品的产量上达到世界前沿的水平。

于生态层面,这里一度面临生态环境带来的优质羊绒危机。早先,即使通过品种改良减轻生态压力,但改良后产绒变粗,反而繁育更快,导致一些地区的草原超载、退化严重。

优质羊绒与高品质羊毛资源越来越紧缺,成为精纺和出口需求相互争夺的资源,让本就稀缺性的羊绒更「稀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显示)

基于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鄂尔多斯集团从1989年实行对沙漠生态建设的绿色之路;而后,国家于2003 年启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政策,鼓励山羊饲养方式由传统的放养向舍饲圈养转变。

舍饲圈养需要牧民投入资金进行圈舍建设,提高养羊成本,而羊绒的价格较为波动,牧民增加山羊圈养量的压力和风险较大,提高出绒率需要改良羊种和改善饲养环境,于牧民而言又是一笔投入。

「对于羊绒这块,原料本身就紧缺,加上一部分人逐利,羊绒作为软黄金的品质下降。基于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现在越来越突显的问题就是把好的山羊的品种保留下来。」鄂尔多斯绒纺事业部副总经理高丽忠对我们说。

基于对优质羊绒来源的危机感,促成鄂尔多斯在生产前端把控品质的决心,鄂尔多斯与内蒙古大学及农业大学合作,从营养学与胚胎学科学角度建立了4个实验室,研究优质绒山羊以及山羊绒,在生态起点将资源存留下来,确保优质羊绒的永续发展

标准化牧场的必要性

鄂尔多斯羊绒简介(深度鄂尔多斯40年)(4)

除了在羊绒产业链条的前端试图将优质羊绒品质保留以外,另一方面,遵循国际标准按照动物保护的方式,使羊绒在长度与细度上达到规定指标,始终保持高品质就显得极具挑战。

「以前收原绒需要用抓子把羊绒从羊身上梳下来,但动物保护主义协会认为这是虐待羊,羊被抓得吱吱叫,后来牧民效仿澳大利亚剪羊毛的方法用推子,事实是,羊到了羊绒脱落季会自然脱落,抓绒也不是描述的样子。」高丽忠对我们说。

相较而言,抓绒的绒含量是高的,因为里面的粗毛少,但是用推绒,根部的绒会给剪断,导致羊绒长度变短,短绒率增大,大大增加了选绒的难度,同时还增加了分梳机梳绒的遍数,耗时耗能,也有可能是羊绒纤维逐年变粗的原因。

(目前只有5年数据,需要更长期的研究,因为羊绒变粗是羊种, 气候, 饲草, 抓绒方式等多方面影响的)

同时,在国家休牧政策的实行之下,鄂尔多斯参与标准化牧场建设方案,帮助牧民从落后的传统养殖向科学高效养殖转变,遵循国际标准,改善山羊的生长环境与牧民的生活环境。

在今年,鄂尔多斯建立了鄂尔多斯源牧场,按照标准的可持续发展及友好的概念展示:在5000亩草场里面只养200只山羊,每一只羊有25亩的活动范围,也遵循着对于可持续发展,对于国际的、对于生态的、对于动物的保护的要求。

在牧场的可持续建设中,鄂尔多斯通过环境、气候、草业等研究草原保护、草畜平衡、草原生态建设的示范区。

在鄂尔多斯绒纺事业部的科技研发中心,一张海报下标注着「将人与大自然,山羊与草原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状态」。

「如果我们只是研究生产,那么总有一天,我们随着现在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优质羊绒会越来越稀缺」,这已经成为鄂尔多斯人的共识。

人与自然、自然与草原动物得到和谐共存、草原与牧业才能够得以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植物染色探索与消费者认同

鄂尔多斯羊绒简介(深度鄂尔多斯40年)(5)

在古代,人们使用植物染料与矿物染料给羊绒上色,近代随着工业发展稳定性强的化学染料出现,较不稳定的植物染色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随着对生态环境及自然、健康等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植物染色成为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中进行的尝试与探索,在金部长介绍羊绒的过程中,不时有人进来与他商讨植物染色的方案。

植物染色需要 「包容性」与 「时间」, 由于植物染色不像工业染料般上色平均。植物染色的羊绒产品存在诸多不稳定性体现,比如颜色的不一致

植物染色的羊绒衫,随着时间与光线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就像一朵花开放的颜色周期——从懵懂,至饱和,再至枯萎,在生命的不同周期拥有不同的颜色。植物染色的羊绒衫在成色上存在一定的「脆弱性」,但也体现了可持续羊绒的自然美学。

植物染料,是重新认识天然羊绒的过程。

鄂尔多斯集团追求羊绒自然美学的另一种尝试,是从羊绒加工程序上舍去「化学染色」步骤。

无染色羊绒是基于白绒、青绒和紫绒,三种绒的颜色;也是羊绒材质最初始的颜色,无染色的颜色梯度中,最深为本紫色,最浅是白色;通过不同工艺的拼混,体现不同的色彩梯度及外观。

对于材质自然美学的探索,仿佛是一种「重归」的轮回,压力过盛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寻找与自然的连接,与源头的亲近,无论服装或食物,大多如此。

「我们会终端和消费者去讲,植物染色就是天然颜色,会有不一样,试着让他们(消费者)去接受这件羊绒衫的自然状态。」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戴塔娜这样对我们说。

用过程去实现「可持续」,理解植物染色有可能带来的问题,给消费者时间和耐心,通过细节体现材质,在色彩上满足消费者对风格的追求,在戴塔娜的眼中,是挑战,也是机会

40年

优势资源是否衍变为品牌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左右,部分中国企业低价出口羊绒为国外高端羊绒品牌进行「贴牌」加工生产,利润微薄,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优质的羊绒品牌,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无法在高端消费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源于中国的羊绒品牌鄂尔多斯,早期因1989年“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为中国消费者打下了深厚的「羊绒基础」;但在另一方面,一些声音持续困扰了品牌多年,比如鄂尔多斯的羊绒衫略显「老气」「是给父母那一辈穿的品牌」的固有认知与敏感词汇一直存在。

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鄂尔多斯集团将旗下品牌拆分。

起初,一位86年在北京从事艺术策划相关职位的消费者对鄂尔多斯品牌的印象是 「这个品牌有点老成,只会在冬天的时候给我妈妈买。」

对品牌转变的认知发生在2017年左右,逛商场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这个品牌不一样了,风格变了,这个我是没想到的,但质量还是很好,款式也不会跟周围的人撞衫,店里的人服务都很有耐心。」

拆分,转型,将不同的沟通语言融入进不同品牌矩阵,从1436、ERDOS、鄂尔多斯 1980、BLUE ERDOS、erdos KIDS等五个品牌精准人群。

对于转型,按照戴塔娜的话说,目前市场的反馈是积极的。

鄂尔多斯羊绒简介(深度鄂尔多斯40年)(6)

集团中定位为小山羊绒稀有品1436与Loro Piana、Brunello Cucinelli在品牌性的打造上,仍然有一定差距。

Loro Piana与Brunello Cucinelli先后于2008年与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Loro Piana以其精致奢华的羊绒产品,深耕羊绒产业数百年的品牌调性,主张围绕着羊绒展开的高端生活方式为主,在都市中回归羊绒带来的「治愈方式」,Loro Piana深研瑜伽,饮茶旅行相关的「慢节奏」生活方式,以此为媒介与其消费者进行沟通;于店铺陈列上,Loro Piana以品牌色彩版为中心而散开展示羊绒衫与羊绒围巾,即使应对不同季度会有相对应的时装款式,但其基调始终围绕高端羊绒基本款而展开。

Brunello Cucinelli则拥有一套完整品牌体系,其创始人Brunello Cunelli老先生是品牌的「灵魂性」人物,并为其注入人文概念,围绕made in Italy展开意式男装风格,通过品牌画册介绍其穿搭概念,并将意式品质引入成衣、生活场景、旅行概念中。

这两大主打「奢侈羊绒」的品牌在中国这一赛道上势头猛增。

材质原料上,鄂尔多斯集团与Loro Piana均列席国际羊绒行业最权威协会CCMI。Loro Piana主打成分是Baby Cashmere,1436深耕“稀有”小山羊绒。

每根羊绒纤维平均细于14.5微米,长于36毫米。

这是1436品牌名称的由来,也成为钻石级小山羊绒的精品规格。“白如雪、轻如云、软如丝”, 长度和细度优势兼备的小山羊绒稀有品,体现了天赋柔善的品质,成就了1436品牌DNA。1436手工艺师将每件作品以120道工序精心处理,用极致精细的设计和产品表现羊绒的真正价值。

市场层面,西方品牌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对当时在高端消费者心中占据品牌优势的鄂尔多斯形成竞争「冲击」,Loro Piana与BC分别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重启消费者对于奢华羊绒的消费认知,带来的不只是款式、精致,更有生活方式等品牌文化输出。

在品牌文化建设上,成为一个真正温暖“全世界”的「国际品牌」,鄂尔多斯集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但离塑造一个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跟的品牌还要多久?

戴塔娜回答到,「目前还是在是塑造品牌的过程中」。

可持续发展中的人

鄂尔多斯羊绒简介(深度鄂尔多斯40年)(7)

与其他欧洲的羊绒工厂一样,鄂尔多斯在未来也将面临人员流失的问题,前端的羊绒处理阶段几乎没有年轻人了,这个情况并不乐观,但好在面对人员的流失,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在鄂尔多斯这座城市,几乎每四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在鄂尔多斯集团工作。

「做服装这件事的传承稳定性和持续性、一致性是特别重要的。你看现在很多其他行业的人员离职是特别快的。纺织服装不像是科学或者是数学,照着书本学,就能考80分或者考70分,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就是师傅带徒弟,你可以学一些。但是很多东西你都得慢慢揣摩。」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戴塔娜这样表示。

40周年秀场第一篇章的致敬系列当中,ERDOS女装设计总监盛名用一系列针织的手法来诠释中国红,表达对企业长达40年文化坚守与创意支持的“致敬”。

盛名说,「之所以我们叫炽爱当歌,是因为时刻有一种对它的热爱在里边。」

持续热爱,是支撑企业变得强大的能力。

「作为一个拥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确确实实是要引领,时尚也包括很多维度,鄂尔多斯从自身做起,减少大自然的资源浪费,也是一种时尚。」

在鄂尔多斯,有这样一群人,在研究羊绒的可持续上付出心力与时间,在生产方面持续用技术改造创新,融入可持续概念;真正做到将羊绒从前端生产至终端的销售形成可循环链条,并不断渗透至品牌的时装世界中。

时尚产业,尤其是羊绒产业正在重新思考纺织服装制造、消费和处理的方式。

在如今的to C时代,可持续羊绒或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跻身世界一流品牌的突破口。

编辑、撰文:LILLIE

鄂尔多斯羊绒简介(深度鄂尔多斯40年)(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