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达“筑圩”所修的城墙,与传统的府、州、县城城墙不同。营口城建城材料,就地取材,利用泥土筑成。据日本军事间谍曾根俊虎绘制的营口地图,城墙高仅“6尺余、中间厚5尺余。营口城的护城河利用了天然形成的潮沟,满潮时深度仅有3尺至7尺。

营口文旅集团公众号(营口文旅集团滨城往事专辑)(1)

营口文旅集团公众号(营口文旅集团滨城往事专辑)(2)

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城对比,营口城的形制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平面特点,营口城的平面,呈半月形,也可称为“D”形。直线在北,东、南、西三面被外皮沟和青堆子河两条潮沟所围绕,完全利用了大辽河及天然潮沟的自然条件。城内无钟鼓楼。老爷阁将营口城分为西营子、东营子,分别由海城县和盖平县管辖。这种半月形的平面布局及一城两县衙管辖的特点,査阅中国封建社会建城史,绝无仅有,营口城当之无愧为首屈一指。

二是规模特点,营口城的东、南、西被两条潮沟包围,故外皮沟的全长,加青堆子河的部分、及支流长度,即为城墙的长度。其中,外皮沟全长4970米,青堆子河自河口至履和门长880米,青堆子河支流(履和门)到外皮沟(通惠门东)950米。营口城墙的总长为6800米。营口城东西5000米,南北平均2500米。城区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这样大的规模在中国封建社会府、州、县城中寥寥无几。

三是城门特点,营口城的城门特点是多。中国封建社会府、州、县城的城门一般为东、南、西、北四座,而营口城的城门共九座。其中东门两座:绥定门、履和门;南门七座:丰济门、通惠门、启文门、扬武门、阜有门、秩成门、德胜门。

营口文旅集团公众号(营口文旅集团滨城往事专辑)(3)

营口文旅集团公众号(营口文旅集团滨城往事专辑)(4)

营口城的城门数量与清朝北京城内城相同,城门命名与北京城内城相似。俊达是北京的旗人,对北京内城是相当熟悉的。营口城设置九座城门,源于城区布局的特点。外皮沟和青堆子河外,分别有西八家子、附城村、五台子、邰家屯等聚落。从军事防御和交通考虑,长达6800米的营口城墙如果仅设四座城门,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德胜门、秩城门对应的是西八家子、附城村;阜有门、扬武门对应的是五台子;丰济门对应的是邰家屯及通往盖平县的交通要道;履和门、绥定门则是营口城的东大门。俊达对于营口城九门中的五座城门命名,既借鉴了北京内城城门的命名,又赋予了具有营口特点的新意。

尽管营口城工程简陋,但在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1900年7月26日)清晨,沙俄军300人,携炮四尊,由大石桥秘密行进到丰济门外邰家屯,向清军军营袭击。统领胡喜志率领清军登城反击。忽北风大作,在义和团的援助下,将俄军击退。

1905年军政署时期,绥定门、丰济门、通惠门、启文门、阜有门、秩成门设有车捐局。每门配备日本宪兵一名,巡捕若干名,对出入城门的大车征收通行税。以后,随着城区的不断向东、向南发展,城门被拆除,城墙“渐就倾圮,遗迹无存。"

营口文旅集团公众号(营口文旅集团滨城往事专辑)(5)

营口文旅集团公众号(营口文旅集团滨城往事专辑)(6)

营口城于1867年建成后,对于抵御外敌入侵,便于交通往来,及城市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经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毁于战火。营口九门原址早已湮没在高楼大厦和城市道路中的车流、人流之中。作为营口城天然屏障的外皮沟、青堆子河,亦改造成地下暗渠。如今仅留下了得胜门、启文门、通惠门、丰济门、绥定门的名称在使用。2017年是营口城建城150周年,营口主城区面积已由建城初期的12.5平方公里,扩大至如今的90平方公里,是建城之初的7.2倍。营口城九门所在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德胜门、轶成门位于现得胜街道一带;

阜有门位于现雁南中学一带;

杨武门为清华街道永强街辖区,城区主干道平安路从杨武门穿过,直通沿海产业基地;

启文门即今天启文小区、镜湖公园一带;

通惠门大致位于通惠门市场、通惠苑小区一带;

丰济门是营口南大门,遗址在今华联饭店南侧;

履和门即今天春泉市场、兴隆一带;

绥定门位于辽河大街原八大局东侧,老一中附近。进入21世纪,营口市政府完成了东起绥定门、西到大辽河渡口,长4.11公里的辽河公园建设。现在已经是春季繁华盛开,夏季凉爽宜人的市民休闲游览之处。

营口城的九门是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而诞生,又是随着帝畐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及城市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它见证了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掠夺东北资源的历史。如今的九门早已不复存在,但九门的名字仍保留在营口人民的记忆中,述说着这座城市数百年来的沧海桑田。

来源:营口文旅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