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浪得虚名(季羡林先生不是闻鸡起舞)(1)

季老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区分过,荣誉感和虚荣心两个词的不同。他说:"所谓'虚荣心'是指羡慕高官厚禄,大名盛誉,男人梦想'红袖添香夜读书',女人梦想白马王子,最后踞坐在万人之上,众人则跼蹐于自己脚下。走正路达不到,则走歪路,甚至弄虚作假,吹拍并举。这就是虚荣心的表现,害己又害人,没有一点儿好处。荣誉感则另是一码事。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做出了成绩,有关人士予以表彰,给以荣誉。"对他来说荣誉不是苦求得来的,完全是水到渠成。

换句话说就是荣誉感类似与上进心,有上进心,有所追求,最后天道酬勤,取得了外界的肯定,荣誉就会接踵而来。同虚荣心比起来,二者质的不同就在于求取的根由上。

虚荣心以虚名为目的,有时虽然求得很快,结果却名不副实;荣誉感用实力证明,过程虽然有些艰辛,但是苦尽甘来,收获往往是实至名归的。季老之所以说荣誉是水到渠成的,其原因就在这里。

荣誉不是求来的,而是人以勤心耕耘的自然结果。季老常借用鲁迅先生曾讲过的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学生:

有一个江湖郎中在集市上大声地吆喝,他指着自己手里的一个纸包,称其中有治臭虫的秘方,口口声声地喊着保证药到虫除。有人花钱买了他的妙招,回家之后将纸包打开,发现里面一层套一层,似乎充满了玄机,终于打开了最后一层,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字:勤捉!

季羡林浪得虚名(季羡林先生不是闻鸡起舞)(2)


一个勤字道出了,荣誉背后的艰辛而漫长的历程。季老身上的荣誉无数,"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他都当之无愧。但是荣誉背后,离了勤奋无异于虚名。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缺少了勤奋,路在眼前无力到达,岸在眼前去能渡海。季老年轻时求学用功,即便在最身不由己的时候也不曾停止过学术的研究,生至晚年,勤奋仿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在医院治疗休养期间,季老依然每天早早起床读书或者写作,以至于北大的王岳川教授对他说:"你老每天都是闻鸡起舞啊!"季老哈哈一笑,回答说:"是鸡闻我起舞。"

勤心耕耘,收获自至,荣誉本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它的基点是数量到质量的自然外化。所以量不到、质不足时,想要荣誉加身是求不到、争取不来的,哪怕是包装也打造不出哪怕一个令人叹服的荣誉。

季羡林浪得虚名(季羡林先生不是闻鸡起舞)(3)

同样的,勤奋用到了份上,够了达到质变的时候,荣誉是挡不住的。这就是"水到渠成"的道理。季老勤奋一世,潜心学问,不求虚名满足虚荣心,不求名号敞亮门堂,更不求学问造诣给自己敲门砖。他领悟了荣誉和勤奋之间的关系,两相淡然,从而远离了虚荣的病态。

事实上,关于荣誉的问题,人实在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和虚名、虚荣相比,它好就好在此处,一旦用力追求,便会欲速则不达,反而弄巧成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