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安诗选

兴茗阁原创诗词大汇(资兴民国才子颜曹兴诗选)(1)

【秋感八首(六)】

空山[1]黃落[2]雁南飛,

夕照朱霞[3]有醉暉。一葉[4]身輕原是幻,

三生[5]緣證總疑非。

起觀流水俱無意,

卧聽秋聲[6]偶契機[7]。

從此穿雲尋破衲,

莫忘踏舞[8]着天衣[9]。

兴茗阁原创诗词大汇(资兴民国才子颜曹兴诗选)(2)

【注释】

[1]幽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2] 谓草木枯萎凋零。《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鴈南归。” 唐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一:“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3] 红霞。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远而望之,若摛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晋郭璞《游仙》诗之八:“朱霞升东山,朝日何晃朗。” 唐王勃《九成宫颂》:“栖翠蔼於崇荣,列朱霞於复榭。”清赵翼《瓯北诗话·高青邱诗》:“独青邱如天半朱霞映照下界,至今犹光景常新,则其天分不可及也。”

[4]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语本《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5] 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唐牟融《送僧》诗:“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三生梦断九泉幽,兄弟也谁想你一日无常万事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幸蒙垂盼,缘在三生。”

[6]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刘禹锡《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 明吴甡《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7] 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机会。朱自清《论朗诵诗》:“那诗稿以及朗诵者的声调和表情,固然都是重要的契机,但是更重要的是那氛围。”

[8] 亦作“蹋舞”。以足踏地为节奏,连臂而歌舞。元袁桷《客舍书事》诗之三:“日斜看不足,蹋舞共扶擕。” 明汤显祖《寄高太仆》:“忆与拾芝诸友倡歌踏舞,备极一时之致。”

[9] 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銖,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 南朝陈徐陵《天台山徐则法师碑》:“夫海水扬尘,几千年而可见;天衣拂石,几万年而应平。”

兴茗阁原创诗词大汇(资兴民国才子颜曹兴诗选)(3)

颜曹兴先生简谱

(1883-1961),又名颜宗鲁,字立全、退安

1883年(光绪九年)6月1日,先生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市蓼江镇水东坪村。

1901年(光绪十七年),乡试考中秀才。

1902年(光绪十八年),录为一等秀才,后取得禀生资格。

1909年(宣统元年),考入湖南高等巡警学堂学习。

1912年(民国元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1915年(民国四年),参加北洋政府内务部县知事考试。

1920年(民国九年),任广东省广宁县县长。

1921年(民国十年),任广东省长公署秘书。

1928年(民国十七年),任湖南省政府视察员。

1931年(民国二十年),任浙江省政府秘书。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任湖南高等法院检察处书记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加入南社湘集,发表76首诗在南社湘集的第七期第八期上,并任湖南桂东县县长。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接替因闹盐事件去职的汉寿前县长沈仰瞻为湖南汉寿县县长。

1941年(民国三十年),任国民党第九战区少校军法官。

1944年长沙沦陷,先生离伍,返乡修养生息并在自己的家中成立私塾,授乡里学童四书五经。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当选资兴县参议员。

1949年,于资兴县威武乡中心学校任教。

1961年5月5月23日病故,终年七十八岁。

著有《退安集》诗文集,收录生平诗文,楹联,可惜已遗失。

兴茗阁原创诗词大汇(资兴民国才子颜曹兴诗选)(4)

来源:退庵

【来源:资兴文化旅游】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