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1)

知识趣观:分享知识,更分享快乐!

每次一刷新消息就是99

手机屏幕不停地被消息霸屏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呢?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2)

消息99

最近突然在手机上发现一个不错的功能

觉得挺不错的想给大家安利一波

这个功能其实很早就有了但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3)

免打扰模式

免打扰模式,泛指避免无关信息对正在进行中的进程造成影响的一种模式。

信息和聊天软件消息以及各种软件的通知消息我们都可以正常接收到

只是这些信息不会显示横幅通知,但我们下滑手机在通知管理栏仍可以看到它们

当有来电的时候它既不会响也不会震动,但只要我们此时在使用手机便能接收到对方的来电提醒

为什么我主张给生活开上一个“免打扰模式”呢?

第一

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内容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源,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在移动互联网以及因特网还没有大量普及的时代,尽管信息产生的数量可能和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每个人还是一个信源,每天也同样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能够得到传播和保存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的,在去粗存精后虽然得到的信息数量并不多,但它们的信息价值却是很大的,就像一首古诗,不足百字却能将事情经过、环境氛围、诗人情感、表达主题全都蕴藏于其中。而到了当今时代,像贾浅浅的尿体诗虽然也不长但却是狗屁不通毫无思想内涵,像现在的很多小说长篇累牍上万多章,浩浩几百万字,但除了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外,并没有太多的现实价值。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4)

信息大爆炸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必然滋生碎片化的阅读,很多人思考碎片化阅读的成因往往只是把放在信息数量的增多上,他们认为因为信息数量的增多导致人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认真读完每一条信息,对于这个观点我是不以为然的,不能说完全错了,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的成因,真正的成因应该是信息大爆炸导致的“信息差”变低了(“信息差”是我自己自创的名词,它指的是上一条信息与当前信息出现的时间差,它与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数量都有关)。我的一个观点是:多少秒的“信息差”就决定人们有多少秒的阅读时间。当“信息差”只有5秒的时候,我们的真正阅读也就只剩下5秒了。基于此观点,我认为碎片化阅读出现的原因是上一条信息与当前信息出现的时间差减少了,导致在信息大潮的空档期变少了,人们也更倾向于去读“短平快”(“短”——短小,“平”——平易,“快”——快速)的文章,由此形成了人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5)

碎片化阅读

第二

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人找你,很多的事情也没必要及时回复。很多人之所以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是因为他们觉得在自己不在线的这段时间会有人因为很紧急的事来找自己,但其实真的不会有这么多的人来找你,而一旦当你打开手机发现没有人找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落感,进而点入短视频、游戏等手机娱乐中去了,几个小时就在指尖不知不觉的流逝了。就算有人来找你,其实很多事情也只是一点芝麻绿豆大小的事,立即回复和有时间回复效果都是一样的,甚至很多时候你回信息的速度太快了还会给别人一种错觉,不会觉得你回消息很及时,反而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非常闲的人。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6)

“免打扰模式”也并不等同于完全不看消息,只是说让消息多飞一会罢了,给自己留下一点用手机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在现代社会没有人能脱离手机生活,我也有过短暂的尝试去放下手机,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并不是我不能离开手机,没有手机我仍然可以把生活过得很充实,但总归有些东西是必须要在手机上完成,比如学校的各种通知等等,这些我确实可以也可以不管不顾,但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说,还会浪费相关工作人员的时间。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7)

我们给生活开上一个“免打扰模式”

并不是要回避所有的消息

而是为了给自己开辟一方独处的空间去学习、去思考

远离手机中纷繁复杂的人际社交

步入生活,走进自然

你会发现原来世界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8)

阳光热烈,水波温柔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9)

点击“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免打扰模式”吧!

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免打扰(给生活开上一个)(10)

关注点赞不走丢哦!

关于免打扰模式你的态度是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