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法国,从被德国灭国的阴影中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家的情报系统简直一团糟。

那时候的法国一共有两类情报搜集人员,一类是公开身份的外交官,一类相当于志愿者,他们不索要报酬,其动力来自于高涨的爱国热情。

第一类人员在国外活动时,会受到各国反间谍机构的严密盯梢,根本无法施展手脚。

第二类人员太过于分散,只能按照体貌特征进行大致分类,诸如高个子、胖子、瘦子、金色头发等,每名人员的信息被详细记录在对应的卡片上,以便情报活动人员能够顺利翻找。

这样做的弊端是,有些反水的间谍会以查找某位联络员为借口,将名单上所有的人一网打尽。

号称“法国谍王”的勒鲁瓦,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局下扛起了振兴法国情报业的大旗。他统领的第七处,以收集国外情报为主要任务。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1)

勒鲁瓦精明强干,在二战时期一直从事对德国的抵抗活动。接手第七处后,仅用了2年时间,便组织了一个遍及全法国的秘密情报网。同时,他还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间谍培训学校,鼎鼎大名的苏联克格勃,正是从他的办学经验中得到了启发。

勒鲁瓦培训出了一大批高手,这些人中有出色的开锁工,有精明的伪造能手,还有职业杀手,在他的领导下,第七处成功窃取了许多国外情报,不过,偶尔也会失败得异常荒唐。

当时苏联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共同敌人,勒鲁瓦自然也将窃取苏联情报视为重中之重。但苏联的防范一向水泄不通,加上有克格勃这个高效的间谍机构,所以西方各国不但没刺探到多少重要的情报,英、法等国反而曝出了很多潜伏间谍,损失异常惨重。

勒鲁瓦颇有闯劲,他发誓,一定要从苏联这一亩三分地上挖出点情报来。

战后的德国首都柏林,被一道柏林墙一分为二,成为西德和东德。西德由美英代管,东德由苏联代管。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2)

将柏林一分为二的柏林墙

勒鲁瓦在一次去西德出差时,意外了解到东德的各个要害部门因为物资匮乏的原因,上厕所时压根就没有手纸。

所有的高级部长、将军等,无一例外地会拿看过的报告擦屁股。他们尤其钟爱文件的副本,因为副本纸轻薄适度,与隐私部位产生的摩擦力比较柔和。

西德的官员们将这事当笑话讲给勒鲁瓦听,勒鲁瓦听后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窃取东德机密文件的好办法。

他派出特工小组,一组假扮管道工,以确定粪便最终排向何处,随后,特工小组的人员全部聚集到排污口,捞取成千上万被当成手纸的污纸团,随后把它们装进一个特制的小口袋里运往西德。

这些脏兮兮的手纸的运输方式很有创意。二战结束后,有人发明出一种HD式滑翔机,这种飞机机翼很长,动力强劲,能够以极慢的速度飞行,所以飞行中几乎没有声音,着陆的地点也相当随意,有条几百米长的简易跑道即可降落。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3)

勒鲁瓦买了两台HD式飞机,这两架飞机果然帮他从东德那边取回来满满当当的袋子。手纸上的污渍被清理干净后,那些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要知道,当时的东德戒备极其森严,英美等国绞尽脑汁都没能打入的内部堡垒,竟被一向干活漏洞百出的法国人突破了。

就是过程着实恶心了点。

一战告捷后,勒鲁瓦认定,苏联是只纸老虎,他决定更进一步,窃取到苏联装在外交邮袋里的绝密文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苏联的外交邮袋因为防范得太严密,特工人员根本无法靠近。勒鲁瓦又灵机一动,决定来个“曲线救国”。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4)

当时芬兰与苏联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以苏联对芬兰没有进行严格防范,苏联国内的很多情况都被芬兰掌握。

芬兰定期会向驻扎在国外的大使们发送关于苏联国内局势的机密报告,所以勒鲁瓦决定“借用”芬兰的外交邮袋,这样也能掌握很多有关苏联的绝密情报。

芬兰邮袋是从奥地利机场运抵法国的荣军货运站,再由芬兰使馆的一名参赞于当天晚上到车站来直接提取。

按照规程,这名参赞应该在拿到外交邮袋后立刻放到大使馆的保险箱里保存。可他的警惕意识相当薄弱,每次都把沉重的邮袋直接存放在包裹寄存处,第二天清早再派人来取,自己则径直回家。

这一晚上的时间给了法国特工们可乘之机,他们只需要给保管员足够的好处,就能顺利将邮袋拿出,拍好照后再放回原处。

这样连续干了2个月,芬兰方面对此毫无察觉。

从间接渠道得来的情报总是不如直接从苏联人手里拿文件过瘾,连续成功了几次后,勒鲁瓦有些飘飘然起来,他决定实施一项极为大胆的计划,这项计划,估计只有浪漫又盲目乐观的法国人才干得出来——东方列车盗窃案。

东方列车是一列超豪华的火车,起点法国巴黎,终点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途径慕尼黑、维也纳等欧洲大都市,横跨阿尔卑斯山脉,号称“轨道上的宫殿”、“列车中的贵人”。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5)

东方列车第一次闻名全世界,得益于“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东方列车谋杀案》,如今,勒鲁瓦也将目光投掷在这列火车上。

苏联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资料经由法国巴黎转运回国内,为了使这些资料能够安全抵达苏联,克格勃设计了一套极其简单却又相当有效的办法。

两名久经锻炼、身手非凡的克格勃特工,带着鼓鼓囊囊的公文包,从巴黎东站一上车,就将自己反锁在3号包厢的房间里。

他们把公文包用手铐铐在自己的脚腕上,保证它们不会离开视线范围内,饿了就吃带来的鸡蛋和三明治,上厕所也在包厢的卫生间解决。

反正从上车开始,这两名苏联壮汉就如同将双脚焊死在包厢的地面上一样。就算外边出了大乱子,他们也不会离开包厢半步。

直到列车运行到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时,这两名信使才会异常警觉地走下火车,将他们携带的全部信件装上飞机运往莫斯科。

勒鲁瓦坚信,最牢固的地方也有弱点,他决定就从东方列车下手,这次行动也被命名为“东方快车行动”。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6)

想要打开苏联人的包厢门并非难事,勒鲁瓦手下有着厉害的开锁专家,难题就在于,打开门口,如何才能制服那两位身高马大、武功高强的苏联特工。

硬碰硬肯定不行,打斗声势必会招来列车管理员,说不定还会引发严重的外交事件,只能选择智取。

思来想去,勒鲁瓦认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二人陷入昏迷。

他需要一种强力的麻醉剂,它一方面要能让苏联人在几秒钟之内就进入沉睡的状态,一方面还要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喷射后能立即消失于空气中,而不至于令自己的特工人员受到反噬。

化验室主任泰斯老头,是位天才型的人物,幸亏有了他,勒鲁瓦这一大胆且有点疯狂的念头才获得了有力支持。

老泰斯很快就研发出了一种理想的麻醉剂,通过在可怜的猫身上反复试验后,发现“效果好极了”。

到此为止,整个行动的过程已经相当明朗:法国特工会进入紧挨着苏联人的包厢,随后悄悄在包厢壁上开一个小洞,顺着小洞将麻醉剂吹入房间,等苏联人昏迷后他们不着痕迹地进入包厢取走公文包,迅速将文件拍照后再放回原处。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7)

即便这两名苏联特工会对自己突然睡过去满腹狐疑,但他们很可能出于害怕被处分的想法而不会将此事向上级汇报,这样,勒鲁瓦他们就可以在东方快车上继续干下去。

勒鲁瓦对行动全过程的每一秒钟都进行了研究。从德奥边界到维也纳,火车大约要运行30分钟。在这段路程内,用缩微法拍摄大部分文件,合上公文包,离开房间并栓好板门,时间是足够的。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还在好几列火车的隔板墙上连续进行钻孔试验。

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寒冬,冷风吹起雪花落在人的脖颈上,寒意沿着皮肤直指心脏。在巴黎东站的站台上,身穿呢大衣的勒鲁瓦跺着双脚,眼睛紧张地望着3号车厢的位置。

他带来了2名帮手——开锁专家阿迈尔和化学专家达尼诺博士。

其实整个行动只需要阿迈尔即可,达尼诺纯粹是出于好奇心,长期以来,他研发的药剂都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如今可以直接观察人类被化学制剂制伏后的反应,他自然不愿错过。

目送2名苏联信使进入3号包厢后,勒鲁瓦一行3人颇有些兴奋地进入了相邻的4号车厢中。

东方快车果真舒适,漂亮的服务员、精致的美食、舒适的软卧床,以及即将到来的胜利,这一切都使勒鲁瓦沉浸在飘飘然的喜悦之中。

3人吃饱喝足后,勒鲁瓦站到窗边,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后,目光灼灼地盯着外面飞驰而过的风景。

奥地利边境快到了,他们该行动了。

在东方快车经过奥地利边境时,要通过一段长长的隧道,届时车厢里的光线会瞬间暗下来,隧道里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将格外响亮,火车还会长时间的鸣笛,这些声音足可以掩盖钻孔机在打孔时带来的噪音。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8)

火车进入隧道后,勒鲁瓦立即拿起钻孔机,亲自将隔板钻透。助手阿迈尔取过来注射器,顺着小孔朝苏联信使的包厢将麻醉剂倾数注入。

随后3人默默地在心里倒计时,3、2、1,行动。

阿迈尔第一个冲向包厢门,可还没走两步,他就瘫软在地上,四肢如同木头般僵硬。

达尼诺博士看向勒鲁瓦,他说话时舌头已经很不利索:“怎么搞的?我觉得头重脚轻!”

勒鲁瓦此时上下眼皮也在打架,他极力控制住想要睡觉的欲望,大吼了一声:“毒气!”

3人之中属阿迈尔的身体最好,他凭着一股超人的劲头将车窗打开,原本想要借助空气将强力麻醉剂驱除出去,谁知此时火车还没有驶出隧道,窗户刚一打开,一股巨大的气流夹带着浓烟闯了进来,麻醉剂又被吹了回来。

3人横七竖八地倒在地板上,丝毫动弹不得。

清醒过来后,勒鲁瓦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中了苏联人的圈套,后来才发现,岔子出在车厢的隔板上。

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工具(法国另类间谍王)(9)

据说是勒鲁瓦唯一的一张照片

东方快车的包房,并非普通的单层隔板,而是中空的双层隔板,这样可以有效地隔绝隔壁包厢传来的各种噪音。

勒鲁瓦并不清楚人家这种高级设计,他先前做实验的火车隔板全都是单层的。

等于说,勒鲁瓦只钻透了自己这边的隔板,苏联人的包间根本就没被涉及到。强力麻醉剂只是喷进了中间的夹心层,又顺着钻的小孔全部挥发掉勒鲁瓦等人的包间,他们不光没偷到苏联人的文件,还制造了一起可笑的乌龙“自杀案”。

经历过这次失败后,勒鲁瓦的信心大受打击,上司为了安慰他,给他制造了一柄钻杆更长的钻孔机。不过勒鲁瓦认定东方快车克自己,再也不愿意进行这种不祥的尝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