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一种法定证件,多由各国或地区政府发行予公民,并作为每个人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

但在古代通讯不便,平民百姓之间除了邻居之外便很少与其他人来往。在城镇上,由于人口众多、往来无期,几乎到处都是陌生面孔。再加上,每次赶集的时候,城乡往返之间常常会有许多混乱。且朝廷常常需要派遣官员远赴他乡,由于古代没有照片的缘故,往来人员在身份验证的时候,便会有许多麻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历朝历代都想出了许多方案。

古代官员一天的工作(古代官员要去地方工作)(1)

在唐朝时期,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随身佩带一个鱼袋,袋中装有鱼符,以作为身份的证明。根据唐书记载,唐朝在建立之初,车马服饰都承袭隋朝旧制,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才下令改制。同时,为了区分贵贱,唐高祖还下令让亲王和高等官员随身携带鱼符,作为对皇上诏令的响应。

然而,每个官员的鱼符都不尽相同,并且,分为了左右两个,左符放在宫中,右符携带在身上。在宫中,若有需要,就取出另一块鱼符相匹配,能够相合便是正身。作为中国最早的身份证,鱼符的使用并不普及,除了高级官员和亲王皇帝以外,平民没资格佩戴拥有。

而皇帝,为了突出自己的崇高地位,所使用的鱼符,也不同于其他人,乃是以玉制的符契。即使是亲王和高级官员之间,所使用的鱼符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亲王携带的鱼符由金制成,而官员的鱼符则是铜制。为了便于区分,鱼符上常常会刻有携带者的姓名和官职,鱼符装在鱼袋里。

按照唐制,三品以上的官员佩戴金鱼袋,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则佩戴银鱼袋。如果有人同时拥有两个官职,则要携带两个鱼袋、两个鱼符。咸亨三年,唐高宗重新整合了官员的鱼袋,将旧鱼袋统一收回,分发新的鱼袋。

给三品以上官员的鱼袋还带有饰金,并且,规定:每次出入宫禁都必须用鱼符验明正身,以防止有人偷入皇宫、欺谋官职。

古代官员一天的工作(古代官员要去地方工作)(2)

天授二年,武则天亲政,下令将鱼袋改为龟袋,鱼符亦改为龟符,也称配龟。

其实,龟的使用并非首创,早在汉朝时候,五品以上官员的印绶上,就有以黄金铸作的龟纽。龟袋在早期投入使用的时候并无区分,到了九年之后,才分出金、银、铜不同装饰之别。

依据唐书记载,五品官员用铜饰配龟,四品官员用银饰配龟,三品官员则用金饰配龟。到了唐中宗时期,龟符、龟袋被罢用,朝廷重新使用鱼符、鱼袋,而龟符、龟袋的使用,则只限于武则天执政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身份象征的改变,也是统治者改朝换代的一种行为标志。

唐代的鱼符、龟符,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验证身份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一是、只用于高等官员和亲王皇帝,适用者的范围太小;

二是、鱼符、龟符只在进出皇宫的时候使用,其它地方如宫外要地、军营等地方,都需要另外一套制度,因此,其适用地方极其有限;

三是、鱼符、龟符和携带者本身建立的联系几乎等同于无,一旦鱼符、龟符落入其他人手中,不熟悉对方的人,便很难发现。

古代官员一天的工作(古代官员要去地方工作)(3)

到了宋朝,鱼符的使用渐渐被废弃,朝廷改用象牙制成的牙牌,欧阳修在他的诗《早朝感事》中,便有这样的记载:

疏星牢落晓光微,残月苍龙阙角西。

玉勒争间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

羽仪虽接鸳兼鹭,野性终存鹿与麛。

笑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

“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这种牙牌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明朝将牙牌改名为腰牌,完全取代了鱼符的地位。

腰牌的形状材质各有不同,不仅有方有圆,其材质又分为象牙、金、银、铜、木等许多,不同的腰牌象征着佩戴者不同的地位,一般按照官职等级划分。而且,明朝政府还作出规定:凡是将腰牌相互借用的,不管是借出还是借入,统统处以罪名。这一点,和今天的伪造身份犯法是一个道理。

清朝的身份证发展的较为完备,在明朝腰牌的基础上,将信息补充的已经非常详细了。腰牌不仅记录了持有者的年龄姓名、官职单位,连腰牌的适用领域,都备注的十分清楚。而且,更高明的是,清朝的腰牌还会记录持有者的面部特征,以防止有人盗用冒用。

古代官员一天的工作(古代官员要去地方工作)(4)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的后宫妃子,也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其外观与腰牌极为相似,但是,在牌子的顶端,却带有一点绿色,因此,得名“绿头牌”。后宫的秩序极为森严,绿头牌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如果,妃子没有绿头牌证明身份,则不管她再怎么漂亮,都无法得到皇帝的宠幸,而且,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

提到绿头牌,便不得不提皇帝的一项专属娱乐项目——翻牌子。每次,皇帝晚膳过后,太监便会将嫔妃的绿头牌,放在一个银盘子里,由皇帝进行挑选。翻过自己看中的嫔妃的牌子,太监得知皇帝的意思后,便会在晚上将妃子洗干净后扛到皇帝的床上,待皇帝宠幸完了之后再将其扛回去。

除了这种等级制度十分明显的身份证外,古代还有一种职业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

这两者,在民间的使用较多,其款式也很繁杂,不同职业所使用的职业身份证,也都有所不同。例如:和尚使用的身份证称为“度牒”或者“戒牒”,凭借这个身份证可以到处化缘、筹款;即使是妓女也有属于自己的职业身份证,带上这种身份证,便意味着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可以合法地进行性交易活动。

古代官员一天的工作(古代官员要去地方工作)(5)

这种职业身份证与今天的工作证,多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同于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通常被称为“门券”或“路引”,其作用更像是今天的介绍信了。

参考资料:

【《新唐书·车服志》、《唐会要·卷三一·鱼袋》、《宋会要辑稿·职官十三》、《啸亭杂录·绿头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