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杏花村全剧(热烈恬美的农村生活)(1)

《杏花村》(毋致、南怀容、杨淑琴编剧)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上演的眉户现代戏。当年曾在古城西安引起了一股“杏花”热。

眉户杏花村全剧(热烈恬美的农村生活)(2)

《杏花村》把浩瀚的农村现实生活凝聚在小小的舞台上,把落实、完善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农村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活动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溶进戏剧情节的发展中。作者选择了三中全会的春风徐徐吹到的锦绣秦川的一个乡村,把具体矛盾斗争安排在社员、干部、兄弟、妯姐、嫂弟、新婚的夫妇、婆媳、甥舅以及邻里之间,着重写了农村群众对实现生产责任制的迫切盼望和对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欢快之情。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农村有了一定的生气和转机,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管理制度上的某些弊病,再加上一些干部作风不正,影响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和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像冯二强这样的生产队长,一年四季五把不捉,工分补贴却拿得很多:什么开会工、交涉工、调解工、操心工,无奇不有,五花八门。他的“夫人”掌管弹花柜钥匙,一开一锁见个日头十分工,缝纫机、手表、新式时髦家俱样样有,一砖到顶的新房蓝英英。而像他的哥哥冯大强这样勤劳朴实的农民,一家三个劳力,没黑没明地干,还债台高筑,吃救济粮,孩子结婚得低三下四地去求情借房。杏花村里,“开春大忙活堆满,棉田未耕地未翻,麦地荒草结成蔓,化肥等上粪等担,突击春灌无人管,农机坏在大路边”,上地一窝蜂,干活磨洋工,吃的大锅饭,粗油大捻点“官灯”,整个农村显得贫穷落后,缺乏应有的朝气。

眉户杏花村全剧(热烈恬美的农村生活)(3)

农业要发展,就要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杏花村尽管有队长和队长娘子的激烈反对,牛铃的挑拨阻拦,但这场牵动亿万群众的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抗拒。这个戏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群众热情欢迎生产责任制的情景,表现了我们的党员、新老干部热情宣传党的政策,积极投身生活激流与群众共同前进的情景,反映了这场变革的必然性、复杂性、深刻性。大强一家在实行生产责任制中所付出的心血、泪水,是农民深深拥护、需要责任制的生动写照。杏花村在党的新政策落实中重又活跃欢腾起来,是中国农村经济从停滞中起步发展的缩影。这个戏内容新、思想新,是农村新生活的热情洋溢的赞美诗。

眉户杏花村全剧(热烈恬美的农村生活)(4)

好的戏剧大都不拘泥于生活表象的慕画,而着重于生活内在的热流和人物心灵的开掘。《杏》剧把社会主义农村新生活表现得那么充实、丰盈,充满了热力和光彩,深深地开掘了生活内在的含蓄和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美。大强的妻子、杏花村原妇女队长、共产党员文英嫂是一个新时代妇女动人的形象。她是一位在旧社会度过童年、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中国妇女,文静贤淑,深沉朴实,一心贴在社会主义事业上。她虽曾因抵制浮夸作风被撤了妇女队长的职,但生活的波折斩不断她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集体事业的挚爱和憧憬。孩子结婚没房子,她并不怎么焦急,她焦急的是杏花村生产上搞的“大锅饭”,如果不改变的话,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建设?她心急如火地去找二强不是为自己求补助,而是看到邻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那种山明水秀、热气腾腾的景象,她要杏花村也按三中全会的精神办。文英给二强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也是农民群众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喊。她不是围着锅台、丈夫、孩子转的家庭妇女,而是以建设农村为己任,充满了主人翁感、时代责任感,积极投身四化建设的新的女性;她不是徘徊、悠游于岸边“观潮者”,而是敢于跃入激流搏击风浪的时代的“弄潮儿”;她不是躲在屋檐下求安适的家雀,而是穿云破雾的海燕。她坚持原则同二强、牛铃等做不懈的斗争。她为发展集体生产去换好麦种,在自己生活拮据的情况下给困难户五婶送粮,表现出一个女共产党员高度的革命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她既具有尊婆、怜夫、爱子的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具有泼辣、热情,敢于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敢于踩“枣刺”、过险滩的新时代妇女的特性。她的性格溢美流采,她的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舞台艺术和生活教育的价值。杏花村的其它人物如大强,主要刻划他对党的新政策的诚挚拥护,对“大锅饭”的深恶痛绝。同时也写了他的勤劳和善,诚实宽厚,热爱国家、集体的中国农民的品德。杏花,不仅聪明、好强,而且她对新农村和集体事业有一种不舍的追求和美好的理想。她具有不随时俗的恋爱观,她的心象一股清澈的溪流!根田,虽有几分急躁,但他感情炽烈,勤劳朴实,一心奔社会主义,有新时代青年的朝气。戏中就是对毛病较大的二强夫妇;一方面批评他们自私自利的落后思想,同时也写出他们热爱生活,勇于接受新思想,勇于接弃自身的“包袱”,跟上时代脚步前进的一面。

时代精神强,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活泼风趣富有地方色彩,是《杏》剧艺术上的重要特色。在剧本提供的良好基础上,演员们从生活出发,悉心地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如玉琴、牛铃、县委顾问韩云亭、冯大强、文英嫂等都演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很有内在激情。演员们从人物出发,对角色的一投手、一顿足、一个眼神、一笑一怒,都细心揣摩,力求性格化、艺术化。《杏花村》在音乐唱腔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从比较单纯的地方小戏的套曲向表现力强的成套唱腔发展;在运用眉户基本调式的基础上大量吸收秦腔、山西梆子等的音乐唱腔,以表现多种人物性格和丰富复杂的人物感情。在这方面虽然还不无生硬之处,但这种创新和尝试的精神是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是难能可贵的。在舞台美术上也探索一种新的风格,在实景中虚写,在虚景中写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得热烈、充盈而开阔,繁荣、恬美而有情致,富于关中平原的特色。

眉户杏花村全剧(热烈恬美的农村生活)(5)

戏曲研究院的前身是延安时期的民众剧团,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哺育下,由我们党一手扶植起来的新的文艺团体。他们一直与时代、与人民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保持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坚持演现代戏。近年来,虽然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有人对他们的道路提出怀疑,对他们的成绩也有不同的评·[论,但他们没有动摇自己的方向,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他们上山下乡,排演现代戏,虽然行步艰难,但得到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帮助。《杏》剧就是他们深入生活,与新时期农民群众相结合的产物。为写好、演好这出戏,作者、导演、演员以及舞台美术、音乐设计的同志都先后到黄河之滨的韩城农村熟悉生活,了解情况。《杏》剧不仅是眉碗剧团同志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农民群众用心血和厚爱浇灌的艺术花朵。农民群众对它的喜爱,作者、演职员对它的痴情,都包含着对党,对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生活,对社会主义戏剧事业的一片深情啊!

(文/韩望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