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我们聊聊低碳与可持续发展)(1)

[微风]在刚经历被按下暂停键的特殊时期后,今年世界环境日让我们用可持续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究竟需要怎样一种正确的打开方式。

​[微风]有理想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超额回报,就是因为致力于创新性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他人不愿涉足的问题,企业只有提供社会需要的、有价值的责任履行,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也为我们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良性健康可持续作出积极的贡献。

世界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我们聊聊低碳与可持续发展)(2)

世界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我们聊聊低碳与可持续发展)(3)

郑琴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

世界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我们聊聊低碳与可持续发展)(4)

疫情缓解后,上海紧锣密鼓开始复工复产准备工作,大家都期待着上海能够尽快回到昔日“魔都”的盛况。6月5日,我们迎来了世界环境日。

50年前的今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在刚经历被按下暂停键的特殊时期后,今年世界环境日让我们用可持续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究竟需要怎样一种正确的打开方式。

01

环境可持续,人类才可持续

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创作了广为人知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在这本书中,卡森描述了人类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情景,令人警醒。

60年过去了,在疫情笼罩下上海春天的清晨,我们许多人都是被欢快的鸟鸣声唤醒。没有汽车的喧嚣和人类的干扰,上海的鸟儿倒是纵情享受了一个美妙春天,值得我们深思。

世界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我们聊聊低碳与可持续发展)(5)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将会造成的后果:春天变得寂静,虫鸟不再名叫,整个地球了无生趣。

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气候的危害众所周知。在2019年《自然》杂志的文章中,斯特芬等气候学者指出全球15个“气候临界点”已被激活9个。2021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警告,全球升温一旦突破临界点,气候灾害将打破生态平衡,引发诸多连带效应。

即使2020年的全球疫情和极端天气给全球数百万人造成双重打击,但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恢复,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仍创下历史新高。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气候计划负责人瓦斯科表示,如果不采取实质性的集体行动来抑制排放,2020年碳排放的暂缓,将只不过是全球碳记录上的一个小插曲。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摆脱不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紧密相关的魔咒。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迈克·阿什比在其专著《材料与环境——节能优选法》中指出,人类从最初对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逐步转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到2000年后人类社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已高达96%。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转变,只会加速资源耗竭,加速碳排放和环境破坏,人类的生存也就难以为继。

02

低碳经济扑面而来

2020年提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低碳意识已经深入全社会各个层面。我国需要深刻领会“碳中和”目标的涵义,不断推进低碳转型,才能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和”,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见,“中和”的意思是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

对于我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本人认为主要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内容是指在2060年我国的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达到“收支相抵”,即没有新增的碳排放;第二层内容是“碳中和”为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万物和谐共生的低碳循环模式,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碳中和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结构变化,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技术的再造。低碳不仅仅是负面减排,更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朱民,2021)。

世界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我们聊聊低碳与可持续发展)(6)

对于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而言,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低碳实施过程中,企业如何创造出有效的“低碳价值”?企业不能仅仅单方面依赖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来减少碳排放,更需要企业与社会各界在低碳理念上提升,通过引入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经济模式再造,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体系,从而最终实现万物和谐共生的“碳中和”境界。

企业的低碳行动需跟上国家宏观调整的步伐,不只是被动减排,更需要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和低碳价值创造的重构。从市场需求端分析,企业只有提供市场上需要的低碳价值,让市场对企业低碳行为认可、让消费者或者下游客户愿意接受企业产品或服务中的“低碳价值”并买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才能在未来碳中和的大趋势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Z世代的低碳可持续主张

随着Z世代人群陆续步入社会,他们不仅成为核心消费者,也是市场潮流的推动者。Z世代消费者拥有较充裕的经济来源和绿色的消费态度,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可持续也愈加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Z世代消费者也往往具备了一定的低碳情感和理念诉求,例如他们愿意支付高于平均水平的价格,选购绿色商品来提高自身的幸福指数。

《2021年商场绿色消费报告》显示,伴随低碳宣传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们,已然形成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观念,他们对“绿色消费”的理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是促进绿色和可持续消费的主力军,并有意识地践行着低碳环保理念。

世界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我们聊聊低碳与可持续发展)(7)

随着低碳理念和实践的大幅度推进,对低碳“价值”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从低层次功能型价值到高层次理念型价值的逐步提升。不难发现,在低碳价值体系中,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从单一的降碳功能角度来关注价值创造过程。

事实上,企业尚未充分识别和满足低碳实践中更高层次的价值需求: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低碳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或使用过程,例如低碳亲民潮流、绿色主张引领等,来唤起某种情感状态或理念认同。

低碳可持续行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密切相关,企业需要对社会低碳的诉求做出积极回应,才能实现更好的价值创造。如今企业的关注点应当从绿色低碳是否应该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转向哪些绿色低碳模式可以用来指导企业决策,以及哪些具体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将低碳行动和低碳价值创造有机融入企业日常经营和创新发展的各个方面

结 语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并坚持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广。我们在管理学必修课程中始终强调,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更需要思考如何采用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造出企业和社会均满意的高层次价值,实现企业与社会互利双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德鲁克指出,“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发展机会可能不仅仅在于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一个善待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增加无形资产。这必然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有理想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超额回报,就是因为致力于创新性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他人不愿涉足的问题,企业只有提供社会需要的、有价值的责任履行,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也为我们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良性健康可持续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Ashby, M. F. Materials and the environment: Eco-informed material choice, Elsevier, 2012.

∙Carson R. Silent Spring, Houghton Mifflin,2002

∙Lenton, T.M., J. Rockstr.m, O. Gaffney, S. Rahmstorf, K. Richardson, W. Steffen, H.J. Schellnhuber, Climate tipping points — too risky to bet against, Nature, 575, 592-595 (2019).

∙南方周末、新零售智库,2021年商场绿色消费报告,

朱民:碳中和是再造中国经济的巨大机遇,中新社“迈向碳达峰:地方经济转型与能源发展新机遇”论坛的发言,2021年5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