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州镇)人, 身高约合现今1.84米,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历代朝廷多有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1)

后人有诗称赞关羽: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生平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156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178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中平元年(184年),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县)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

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2)

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了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因曹嵩被杀而迁怒于陶谦,于是发兵攻打徐州。陶谦求救于刘备,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关羽与刘备屯兵于小沛。而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刘备领徐州牧。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3)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

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后于曹操许田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他可惜,于是不从。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军夺取了吕布军队的黄金,吕布派遣高顺率军攻打刘备。曹操遣夏侯惇前来帮助刘备,被高顺打败。同年九月,高顺击溃刘备。于是,曹操亲自率兵东征吕布。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4)

吕布白门楼殒命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被带到许都,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

后来,袁绍派大颜良、文丑、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荀攸提出了声东击西、轻兵掩袭白马的作战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议,亲自率军救援。颜良大惊,仓促应战。曹操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击之(此时的关羽,依然是刘备的臣子 )。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死颜良于万军之中,又拔出佩刀斩得颜良的首级,然后返还。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5)

斩颜良

在关羽尚未斩杀颜良之前,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为人,为了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以私人感情来询问关羽。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担心,自己若是如实汇报,可能会导致曹操杀关羽。于是,张辽叹息良久,终于意识到曹操是君父,自己是臣子,不能因为自己和关羽的兄弟情谊就放弃职责。最终,张辽向曹操如实汇报了关羽的心意。曹操因此称赞关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曹操又让张辽揣度一下关羽何时离开。张辽深知关羽是知恩图报之人,于是,为关羽担保:“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后来,关羽为曹军斩杀了颜良,于是,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向北,去袁绍军中,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6)

千里走单骑

从关羽被擒到他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流行播衍。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包括关公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斩颜良、诛文丑;关公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兄弟相会等。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7)

官渡之战

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

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8)

三顾茅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军,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坡(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只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辅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9)

。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 后来,刘备又向南攻取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关羽被拜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 在此期间,关羽重修了江陵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入蜀助刘璋防御张鲁,张飞、赵云、诸葛亮与关羽共守荆州。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161-223)闻曹操(155-220)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182-252)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172-217)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

建安十九年(214年),在刘备攻打雒城时,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刘备乃召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支援。关羽驻守荆州。刘备平定蜀地后,以关羽董督荆州事, 授权掌管荆州地区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郡和从东吴借来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关羽事实上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又对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四人各赏赐了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币五千万、锦帛一千匹。

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他过去与马超毫不相识,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于是回信答道:“马孟起兼有文武的资性,凶猛过人,可谓一代俊杰,属于黥布、彭越一类,可与张益德并驾齐驱,但还不及您美髯公绝伦逸群。”关羽蓄着一副漂亮的长须,所以诸葛亮称他美髯公。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单刀会”,据理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鲁肃派遣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关羽的对岸驻守,甘宁的后方还有吕蒙、孙皎、潘璋的数路吴军正与鲁肃的兵马分道并进。关羽认为东吴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此时,曹操进取汉中的张鲁,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 协议平分荆州,即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

鲁肃等人希望维持孙刘联盟,而吕蒙却秘密地对孙权说:“关羽君臣狡诈,反复无常。关羽之所以不敢东进,是因为您有吕蒙这样的人。我等一旦战死,您如何抵挡关羽?”但孙权依然渴望北上进军徐州。吕蒙反对道:“北方地势陆通,骁骑所骋。不如消灭关羽,全据长江。”孙权赞赏吕蒙。 但孙权并没有施行吕蒙的计划,而是调集了东吴全境的兵马进攻合肥,以至于合肥之战的东吴兵力明显超过了赤壁之战的东吴兵力(208年,东吴军队兵分三路:孙权一路、张昭一路、周瑜一路。其中,仅有周瑜一路是在赤壁)。而关羽在此期间,一直遵守湘水划界的协定,没有趁虚进攻东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吕蒙接替鲁肃镇守陆口,在表面上,吕蒙对关羽倍加殷勤、广施恩厚。 但在暗地里,吕蒙依然渴望着攻杀关羽。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10)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 但不久事情败露,几人被曹操所杀。曹操于是召曹仁行征南将军,讨伐关羽。曹仁镇守荆州期间,大肆征调徭役,荆州境内的军民苦不堪言。已经降曹20年的宛城百姓们最终被曹仁逼反,宛城守将侯音与卫开与吏民共同反曹,与关羽联合。 曹仁率军前往平乱,于次年正月攻破宛城,将侯音斩杀,并屠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军与曹操军相争汉中,魏将夏侯渊被刘备大将黄忠所斩。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据守,赵云又在汉水劫去粮草,曹操无奈只得退出汉中,刘备遂占据汉中。

同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并派益州前部司马、犍为人费诗去关羽驻地授予关羽官印,关羽闻知黄忠地位和自己一样,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创立王业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一样。以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年幼时就关系很好,而陈平、韩信是后来的亡命之人;可排列地位,韩信位居最上,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对此有过怨恨。如今汉中王因为一时的功劳,尊崇黄忠,而在他心中的轻重,黄忠怎能和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与您犹如一体,休戚相前,祸福与共。我认为您不应计较官号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禄的多少。我仅是一个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这样回去。只是我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关羽听了他的话以后,大为感动,醒悟过来,立即接受了任命。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11)

而后关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卫江陵,将军傅士仁驻守公安,自己率领大军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关羽在交战之中,曾被魏将庞德射伤了额头。 曹操从汉中战场撤出后,立即派遣于禁督率七军3万人救援樊城。 此时,樊城尚未被关羽包围 ,曹仁命令于禁、庞德屯驻在樊北。 此后,开始连下起了十余日的霖雨,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然后乘船攻之,进而逼降于禁、擒获庞德。关羽欲任用庞德为将,但遭到拒绝,于是斩杀庞德。 至此,救援樊城的魏军全军覆没,曹仁驻守的樊城也岌岌可危。关羽的军队乘船临樊城,围城数重。

同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自许都以南的诸多山贼纷纷遥受关羽印号,为关羽的支党。甚至连曹魏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靠了关羽 。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于是扬言将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关羽在堑壕前设围了十重鹿角,本来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但因为徐晃对关羽紧追不舍,徐晃的追兵和关羽的败兵就一起进入了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于是,包围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

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 关羽素来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们却很骄横。 糜芳、士仁素来厌恶关羽的轻慢态度。当关羽领兵出征时,糜芳、士仁两处负责供应粮草军需,两人不悉心救助关羽。关羽放出话,说:“回去之后,就惩治他们!”糜芳、士仁听闻后,都恐惧不安。孙权听闻后,就暗中派人去诱降糜芳、士仁。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的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

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种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十二月(公历的220年1月中下旬和2月上旬),关羽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12)

关羽在北伐之前,曾经梦到猪在啮咬自己的脚,自知不祥,对关平说自己今年可能会遭遇噩运而回不到江陵了。到了年末,关羽果然被吴将吕蒙部下所杀。

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 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13)

关羽生平的简介(34武圣)(14)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

景耀六年(263年),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伐蜀。蜀汉灭亡后,庞会将关羽全家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