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武将,这点人尽皆知。

一个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另一个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但是多年以来,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关羽和张飞的绝世武功究竟是怎样练成的?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1)

《三国》中的其他武将,如吕布、赵云、马超等,要么出身自武将世家,要么一出场就已经武功盖世,总之都能自圆其说。

唯独关羽和张飞是半路出家,人设上似乎存在bug。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2)

两人刚出场时的简历是这样写的。

但随后剧情就发展成了这样。

刘关张决定起兵后,“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

之前没提过会武功,后来突然就有了兵器,还是八十二斤的重武器!

关羽有命案在身,行走江湖不方便,所以隐藏武功不带兵器也就罢了,但是张飞有家有业有钱,要是练过武功的话,应该家里就有趁手兵器,不需要再造,毕竟比不上用习惯的。

由此可见,他们之前不练武。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3)

那他们的武功是怎么来的呢?

来自于他们的工作,来自于生产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武功也是一样。看过香港武打片的都知道,武功来自于劳动。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4)

关于、张飞所处的年代,武术教育还很落后,不但没有武馆(清末民初产物),就连后世著名的很多武功都还没有形成。

所以当时的人要想成为武林高手,主要凭两点:一是身体素质好,二是悟性高。

先说张飞。张飞的主要职业是杀猪,要用杀猪刀。看似跟他后来用的丈八蛇矛差别很大,但技术特点却是一样——杀猪不是用刀砍,而是捅。所以用刀和用矛本质上是一样的。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5)

把猪杀死后还要去毛,需要先给猪充气,使皮肤绷紧。通常做法是用铁钎从后蹄一直捅到腹部(同样是矛的用法),然后拔出铁钎,往腹部充气。所以张飞自然选矛作武器。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6)

另外,那个时候没有打气筒,张飞只能用嘴吹。长期给猪吹气,使张飞练就了巨大的肺活量,才能在长板坡前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

再说说关羽。《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关羽从军前的职业,但大家都知道,他在逃亡途中卖了五六年的枣。关羽不擅生意,买不出好价钱,但仍能维持生计,说明还是有得赚,由此可知其进货渠道不一般。如果正常花钱进货,肯定早就陪死了。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7)

关羽有案在身,不大可能去抢枣,所以他应该自己去枣园打枣。枣园是地主豪强的,打他的枣就是斗地主,不用付钱,也心安理得。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关羽总是穿一身绿——见有人来,便爬到枣树上躲起来。一身绿衣,一张枣红脸,藏在枣树上谁也别想看着。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8)

想必关羽不会爱惜枣树,只顾拿大竹竿一通猛打。上高中时半夜拿大竹竿偷过学校的柿子,深知在枝叶中挥动竹竿需要多大的力气。关羽如此打了五六年,练就无穷臂力。从技术特点看,挥动竹竿和挥动大刀完全相同。所以关二爷选择了八十二斤的大刀。

打枣成就了关羽的武功,但也给他带来了弱点。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9)

关羽曾和赵云在牛头山打过一仗。战斗地点是一条山道,两旁全是树。

“关羽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卧牛山。遍山树枝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一白杨树。赵云见关羽不来斗将,却入无人之境,方欲问时,关羽赤兔马快,早到树前,手起一刀,将白杨树折做两段。”

关羽的武功源自打枣。在冲锋时精神高度集中,道旁的树木钩起了本能反应,挥刀直奔树木而去,大大出了一回洋相。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炼成的(三国未解之谜关羽)(10)

而关羽也因此弱点被擒,丢了性命:

“关羽冲出麦城,沿一条山路逃跑,不想赤兔马被绊倒,关羽落马被马忠所擒。”

关羽即使落马,但功夫仍在,马忠乃无名之辈,如何擒得关羽?想马超也曾步战,杀得韩遂及手下五将血肉横飞。

关羽虽疲惫,对付一个马忠理应绰绰有余。怎奈又是山路,山路两旁又是树木。关羽举刀欲战,却见两旁树木众多,一时不知该砍哪棵。犹豫半分钟,早被马忠绑定。

由此可见,通过劳动获得武功虽然可行,但是毕竟不够完善,去正规武术学校学功夫还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