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骂熊孩子,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你还想上天啊?!”每当听到这句话,猴叔都想替熊孩子们回应一句:“俺就是想上天,咋滴?”孩子想上天不对吗?下一代都没有飞天梦、太空梦、登月梦、火星梦,谁去探索宇宙,推进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呢?

想当年,有个美国熊孩子,从小就爱开飞机,当时的飞机还很简易,没有现在这么安全。他爸爸允许他玩飞机,结果十几岁的他就拿到了飞行执照,而他当时还没到考汽车驾照的年纪呢。后来他玩儿大了,加入了美国空军,成了试飞员;再后来又玩儿大了,参加了阿波罗计划,真地登上了月球,他就叫尼尔·阿姆斯特朗。他是不是应该感谢:小时候坐在飞机驾驶舱里瞎舞咋的时候,爸爸没有吼他一句:“你还想上天啊?!”

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未解之谜(都曾是个爱做梦的顽童)(1)

再想当年,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其中有个爱做白日梦的孩子叫梦梦,他突发奇想,说要把自己“鼓捣到月亮上去”。(猴叔一直很佩服翻译老师这里的用词)。他造的火箭当然是飞不起来的,但蓝爸爸发动所有的蓝精灵,把地面布置成月球的模样,大家都化妆成“月球人”,帮助梦梦实现了这个荒唐的梦。我们也没听到蓝爸爸说过一句:“你还想上天啊?!”

再想当年,2013年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在神舟十号上通过电视直播给中小学生上了一节太空科普课。她给孩子们演示了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帮孩子们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萌发对太空的好奇心。当时,全国有6000万中小学生收看了直播,里面会不会有未来的阿姆斯特朗我不知道,但我想,里面肯定有不少“梦梦”,在这次太空直播后,也在心里有了一个宇航梦。王亚平老师的太空授课,无异于大声地告诉孩子们:“大胆做梦吧,你也能上天!”

如果你关注咱们中国航天的各种报道,你会发现,航天人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挑战时,从来都没忘记一件事,就是播撒飞天梦的种子。从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到玉兔的卖萌,从祝融号发回来的照片,到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带着大家看祖国大好山河。据说,“天宫课堂”12月9日就要开课了,宇航员将在中国空间站上面向全球直播授课。有人说,航天那么大的工程,花费那么高,每一分钟都很金贵,为啥要用如此宝贵的资源来给孩子们讲科普呢?猴叔觉得,宇航员们在太空执行的任务有很多,但可能最有价值,影响最广泛,意义最深远的,恰恰就是给广大青少年讲科普。

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未解之谜(都曾是个爱做梦的顽童)(2)

说到探索宇宙,我们中国人起步最早,从张衡的浑天说,到郭守敬的天象仪,再到万户的椅子火箭,还有“神火飞鸦”、“火龙出水”……只是到了近代,我们上天的脚步和所有科技与文化领域一样,大大地落后于西方。现在,我们正处在快速地追赶当中,无论是载人航天,还是探索深空,我们都有很多宏伟的计划。中国人一定会在全人类“走出地球”,甚至“走出太阳系”的历史脚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项事业明天的主力军,今天就坐在小学的教室里,做着二元一次方程呢。给广大少年儿童播撒太空梦的种子,唤起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对天体物理的兴趣,二十年后我们收获的可不仅仅是一帮阿姆斯特朗,或许还有几个霍金,甚至几个爱因斯坦呢。

最近,猴叔又读到一套以中国探月工程为主题的航天科普绘本——《带我去月球》。这套书得到了三位院士的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山,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参与这套绘本策划的航天科工二院208所表示:希望用航天精神感染青少年,用航天事业鼓舞青少年,为广大青少年插上梦想飞天的翅膀。

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未解之谜(都曾是个爱做梦的顽童)(3)

这套科普绘本一共三册,第一册《我想去月球》从月亮的起源讲起,展开关于月球的种种知识,小读者们会跟着小主人公一步步增加对月球的了解和对太空的兴趣。第二册《带我去月球》集中讲中国的探月工程,小读者们会认识长征五号,结识“嫦娥”、“玉兔”,还有“鹊桥”、“天问一号”。第三册《月球上的家园》带有走进未来的科幻色彩,讲的是人类对月球的开发计划,我们会进入月球洞穴家园,乘坐月球车,和航天员、月球机器人一起完成各种任务。

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未解之谜(都曾是个爱做梦的顽童)(4)

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仰望星空是那么有趣的一件事,能引发出多少美丽的想象。他可以朗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也可以聊聊嫦娥、玉兔的传说故事,还可以讲出月亮与海浪、潮汐的关系,也不妨做做登月的美梦。说不定未来登月、登火星的中国人,就要在他们中间产生呢。

《带我去月球》,郭丽娟著,酒亚光绘,中国航天基金会推荐,航天科工二院208所组织审定,2021年4月出版。

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未解之谜(都曾是个爱做梦的顽童)(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