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赵萌萌)“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李克强总理这句话让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感同身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放冰箱三天的西瓜小孩子能吃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放冰箱三天的西瓜小孩子能吃吗(10大食品谣言解读)

放冰箱三天的西瓜小孩子能吃吗

(健康时报记者 赵萌萌)“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李克强总理这句话让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感同身受。

每年6月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7月17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支持,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的“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启动式在京举行。

截止2018年7月,谣言数据库中积累的谣言及辟谣数据已超过5万条。其中,2017年与食品谣言相关的信息达1.7万余条。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去年“塑料紫菜”“棉花肉松”“面条含胶”等一系列食品谣言像是“插上了翅膀”霸占朋友圈,引发了很多人的焦虑与紧张,好像吃什么都是不安全的。连同大米、桃子、大虾等也都被谣言“坑了一把”。这些谣言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实实在在地成为热门话题。

胡正荣总编强调,在全媒体的传播新格局下,信息发布要注重时机、节奏和策略,通过时效度的把握,让真相和权威信息跑在谣言前面。

启动式上,还发布了《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报告从时间、地域、传播渠道、传播类型、传播特点等方面对2017年食品谣言概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公布了食品十大谣言榜单:

谣言一:“耐撕”紫菜是塑料袋做的

一条“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络疯狂传播,视频中的一位女士从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判断紫菜是用废旧的黑塑料袋做的。一时间,“‘耐撕’紫菜是用塑料袋做的”说法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真相:严重失实。紫菜自身富含胶类等多糖物质、浸泡水温不够或者时间较短、偏后收割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紫菜“撕不断、嚼不碎”作为海产品,紫菜内含有的一些物质,是构成紫菜鲜腥气味的来源。凭此特点说紫菜是塑料做的非常武断。

谣言二:吃大盘鸡等感染H7N9死亡

一条内容为“邯郸市永年区讲武乡东李解村!昨天下午因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姓名刘海霞,年龄58岁,孩子34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刘国永已经被隔离,紧急通知,暂时别吃鸡肉,鸭肉,猪肉,因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讲武乡东李解村5570头家禽已感染。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预防永远胜过治疗”的信息在网络上被大量传播。

真相:杜撰捏造。食用煮熟烧透的食物不会感染H7N9病毒,因为H7N9病毒不耐热,达到70℃C,即“滚烫”时,禽肉的任何部分不再呈淡红色,病毒就被杀死了。“大盘鸡”“泡椒凤爪”都经过烧煮处理,可以放心食用。

谣言三:肉松饼是棉花做的

各大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疯传“肉松是棉花制成的”视频。视频中的解说人将肉松饼内馅洗净后不停地在水中揉搓,称里面絮状物为“棉花”,并用打火机点燃,称有“棉花味”。

真相:严重失实。肉松和棉花的成分有很大区别: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两者的口感差异大,造假几乎没可能:肉松松软吃就化;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商家不可能这么明显地造假,一旦被发现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另外通过点燃的方式可以很容易分辨肉松和棉花:肉松燃烧一般会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并不会有焦糊味。

谣言四:桃子西瓜同食会产生剧毒

夏季,微信群经常出现这样一条消息:“温馨提示:最近各地区高温持续,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致命细节,千万记住桃子不能与西瓜一起吃,产生剧毒性。医生说,桃子与西瓜一起服用,会马上丧命

真相:严重失实。桃子和西瓜在营养成分上并不特殊,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就是糖,另外还有一些维生素等常见成分,同食后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谣言五:对虾体内扯出白色寄生虫

一段视频中,一位大妈剪开虾头用牙签从活虾里挑出两条白色柔软、易扯断的“虫子”,连续两只虾都被挑出。大妈声称每只虾里都有“虫子”,千万不能吃。

真相:严重失实。网传视频中虾身体里扯出的两条白线不是寄生虫,而是雄虾的输精管对于正规养殖、高温烹饪后的水产品,寄生虫的风险很小。

谣言六:香蕉泡不明液体

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有一个“香蕉浸泡不明液体”的视频广为流传,视频中的工人将香蕉在乳白色的液体中浸泡后再进行包装等后续工作,消费者纷纷担心不明液体是有毒的,甚至有网友说不明液体是甲醛。

真相:严重失实。网传“香蕉泡不明液体实为保鲜剂,国际公认低毒、杀菌、降解快,经主管部门登记允许使用,消费者不用担心,放心食用。

谣言七:果农为桃子喷防腐剂

一段视频中,一名男子往成箱的桃子上喷洒液体,拍摄者称:“山东临沂的桃,拉往沈阳去卖,吃桃应注意,这打的全是防腐剂!你看,正往桃上打药呢!”

真相:严重失实。网传视频中果农为桃果喷的是水,而不是谣言中的防腐剂。喷水既可以使桃果降温,还可以使其外观鲜艳。

谣言八:面条洗出“胶”,不能吃

一段视频中,拍摄者把生面条放到水中反复清洗,最后留下一团胶状物

便妄称这是塑化剂。

真相:严重失实。面条洗出的“无法溶解”的胶状物质是面筋,小麦粉在水和揉搓的作用下会结合成网状,并且不溶于水。

谣言九:塑料袋加工成大米

一段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并称这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真相:严重失实。所谓“塑料大米”,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事实上,塑料价格比大米贵,用塑料生产假大米完全无利可图,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视频制作者是有意利用了人们的恐慌心理,来进行谣言传播。首先通过开始的“制作大米”标题让你先入为主,视频内容则避重就轻,观看者只能很模糊地看到类似大米的粒状物,出于“宁可信其有”的心理,随手一个转发,形成了大规模传播。

谣言十:皮皮虾遭人为注胶

一则有关皮皮虾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里一名女子剥开桌上一盘煮熟的皮皮虾,掏出或白或黄的胶状体。该女子称,这是早上在市场买来的皮皮虾,虾肉里都被黑心商贩注入胶水增重,“每个里面都有,这皮皮虾可千万别去吃了。”

真相:严重失实。网传视频里所谓的“胶”,其实是皮皮虾身体内未成熟的虾黄。此外,活皮皮虾一旦注胶就会死,影响销售,商家不会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