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欧洲,德国相继踏平了波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家。因在计划进攻英国本土的不列颠空战中受挫,希特勒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进攻巴巴罗萨的秘密(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1)

希特勒预估攻占苏联会有以下好处:

1.当苏联被击败后,解除动员的大量士兵便能补充德国产业界的劳工短缺现象。

2.乌克兰可以提供大量便宜的食品。

3.占领苏联将可以拥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将能大为改善德国在地缘战略上的处境。

4.击败苏联将能进一步孤立英国,迫使英国投降。

5.德国的战争机器非常需要更多石油,而只有在攻占苏联的巴库产油区后才能达成此目标。

终于,在1942年6月,希特勒动手了。

1941年6月22日的早上3:45分。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约有320万的德军地面部队投入了东线的攻势,伴随的还有36万罗马尼亚军队、4万4000多人的匈牙利军队、47万芬兰军队,和60900意大利部队,芬兰则从北边发动攻势。兵分三路,朝着苏联边境冲了过来。当时苏联陈兵430万人在边境地区,这一仗可谓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综合投入的兵力几乎达到了上千万人。

德国进攻巴巴罗萨的秘密(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2)

那么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最后谁获胜了呢?从二战历史来看,当然是苏军获胜了。德军被打得丢盔弃甲,仓皇逃窜。但是就此次战役来看,那必须是德军完败苏军,让我们来看看战役状况就清楚了。

那时候的德军,已经在西欧战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号称西欧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一个来月就被德军给征服了。所以说当时的希特勒已经迷之自信,甚至放出话来:3个月之内拿下苏联。

好家伙,真是蚂蚁驮秤砣——好大的口气,你也不看一下苏联有多大,就算让你一点点啃,也得啃上好几年的。显然,此时的希特勒已经迷之自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一、德军兵分三路,3个月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德国进攻巴巴罗萨的秘密(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3)

德军的北方战线上,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统一指挥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6集团军(由恩斯特·布施指挥)第4装甲集团军(由艾里希·霍普纳指挥)第18集团军(由格奥尔格·冯·屈希勒指挥)第1航空舰队(由阿尔弗雷德·凯勒指挥)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9个师。这哥们老猛了,苏联的44个师负责抵挡,结果24个师被全歼,20个师损失达到了60%以上。1个多月以后,北方集团军群拿下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地,杀到了列宁格勒城下。此后便是近3年的围城战。

德军的中部战线上,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统一指挥中部集团军群,下辖第4集团军(由京特·冯·克鲁格指挥)第2装甲集团军(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第3装甲集团军(由赫尔曼·霍特指挥)第9集团军(由阿道夫·斯特劳斯指挥)第2航空舰队(由阿尔贝特·凯塞林指挥)目标:在16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总兵力为51个师。费多尔·冯·博克元帅巧妙采用双钳攻势迅速拿下了白俄罗斯,同时歼灭苏军30个师,苏联70个师的损失达到了50%以上。2个月的战斗下来,德军歼灭了苏军多达30万人。

德国进攻巴巴罗萨的秘密(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4)

德军的南方战线上,由伦德施泰特元帅统一指挥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7集团军(由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由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第11集团军(由欧根·里特尔·冯·朔贝特指挥)第6集团军(由瓦尔特·冯·赖歇瑙指挥)第4航空舰队(由亚历山大·罗尔指挥)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伦德施泰特元帅带领南方集团军群,进攻乌克兰。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乌东地区也有大量的工业设施,最关键的是,这里有黑海港口。所以说,双方在南方战线上僵持了很长时间,可谓是久攻不下。

一直到9月份,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帮助下,南方集团军群才彻底征服了基辅。

对于此次中央集团军南下增援,其实希特勒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以及许多高阶将领意见是不同的。最高统帅部认为应该直捣黄龙攻往莫斯科,而希特勒则认为应该先夺取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丰富资源后再转向莫斯科。他认为拿下这里,显然可以大大削弱苏军实力,增强德军的后勤力量。可是军命难违,只能按照命令行事,这也为后面苏军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德国进攻巴巴罗萨的秘密(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5)

总体来看,德军在3个月时间内,将整个战线向前推进了500多公里。列宁格勒、莫斯科等苏联的两座重要城市,都受到严重威胁。而苏联的另一个重要的城市基辅,则已经落入了德军之手,你说1941年这一战,谁是大赢家呢?

二、从战争损失来看,1941年的苏军输的是一塌糊涂。

1944年苏联反攻的时候,希特勒就感到很奇怪,为啥苏联的军队越打越多呢?其实为啥希特勒特别喜欢“闪电战”呢?因为“闪电战”的精髓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开始就对你进行毁灭性打击,消灭你的有生力量,后期你就如同待宰羔羊一般,无力反抗。

很显然,德军对苏联也是这么实施的。1941年的苏军,被德军歼灭、俘虏的数量,便高达240万人之多。而德军的损失,也达到了70万人。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德军一口气就消灭了1489架苏军飞机,其中大多数飞机都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掉了。而德军只损失了35架飞机。事实上苏联空军在刚开始几天的损失比德军估计的还要惨重,总共有3,922架飞机在头三天被摧毁。这真的是把老本都给输光了啊!

从丢掉的领土方面来看,对于苏联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1.德军的攻势也引燃了许多苏联占领国的独立运动,1941年6月22日立陶宛发生了反苏联的暴动,并在隔天发布了独立的宣言。大约有3万多名立陶宛人加入叛变行列。随着德军向北方的攻势进展,叛变也蔓延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了。也纷纷发表了独立宣言。其实就是被德军给占了,然后扶植的亲德政府。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权算是彻底失去了。

2.乌克兰,苏军非常重要的粮草、军事转运基地,没想到的是3个月内,也被德军给拿下了。

3.白俄罗斯,作为苏联和德国之间的军事缓冲地带,仅仅1个多月时间,就被德军给拿下了。苏联的领土彻底暴露在了德军眼皮子底下。

4.德军的装甲车一路平推,如入无人之境般攻入苏联腹地,三线齐头并进,顿时威胁到列宁格勒、苏联首都莫斯科。大量苏联政府核心机构早已逃之夭夭,跑到了西伯利亚,只有斯大林还在莫斯科苦苦坚持。

如果单纯地从1941年的各种情况来看的话,苏军属实是输的一败涂地。当时如果不是苏联人口多,战略纵深大,以空间换时间的话,我们可以试想而知,结果无外乎是被德军一口吞掉。重蹈波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的覆辙,由此可见希特勒的迷之自信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巴巴罗萨计划,从“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

其实通过一连串的史实来看,苏联最厉害的不是战斗力有多强,而是在战争中苏军并没有被德军的“闪电战”进攻吓倒。苏军坚强的意志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德军在此前的战斗中,都是以很短的时间迅速打败一个国家,打的这些个国家的军队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反抗意志全无。

比如说39天搞定法国,60天搞定挪威,27天占领波兰,18天拿下比利时,7天拿下荷兰,2天搞定卢森堡,1天拿下丹麦。真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希特勒是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进攻苏联,按照计划,在这一年的9月22日,就应该能打败苏联,扶植傀儡政府。休养生息,补足装备。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再次进攻英国本土。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苏联在失去了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的情况下,居然愣是扛住了德军这波猛烈的进攻。列宁格勒保卫战,打了2年多时间,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4年1月27日全面结束。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10月,一直打到了1942年1月,也打了三个多月时间。

这期间,虽然苏军损失惨重,谱写了一曲曲保卫首都的赞歌。可苏军的付出是值得的,保住了莫斯科,就从战略上取得了胜利。德军没能攻下莫斯科,一定意义上来说,在战略上其已经失败。

最关键的是,德军从夏天,一直打到了冬天。冬天的莫斯科,天寒地冻、万物凋零。德军根本就适应不了这种天气。此时,苏军反击的时机就来到了。

有许多人说,这事情还得怪意大利,是意大利坑了德国一把。巴巴罗萨计划,原本是定在了1941年5月15日。可是意大利在攻打巴尔干半岛的时候久攻不下,深陷其中,只好向德军求援。希特勒只好派遣军队支援意大利,顺利地拿下了南斯拉夫和希腊。这么一来,巴巴罗萨计划就不得不推迟到6月22日了。

晚了1个多月时间,似乎对战局会有很大影响。因为德军完全有希望在冬天到来之前解决战斗。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倒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希特勒在关键时刻,将中央集团军群南调攻打乌克兰去了,错过了攻打的最佳时机。给了莫斯科苏军加强防守、得以喘息的机会。

等到乌克兰被拿下,中央集团军群再回来的时候,莫斯科早就做好各种防御准备,如调拨物资、集结军队等。由此“闪电战”硬生生被打成了持久战,德军的优势荡然无存。

短暂的胜利,并不能决定最终的结局。德军虽然在1941年,取得了各方面的胜利,堪称是大获全胜。可到了1942年初,德军的进攻瞬间就变得力不从心了。以至于到后面的节节败退,直到最后战争失败。

所以说,暂时放弃攻打莫斯科,调兵南下攻打乌克兰,这是希特勒犯下的致命错误。如果一鼓作气打下莫斯科,然后会师啃掉列宁格勒。那就真的是手拿把攥了。可历史不会给任何一个人回头的机会,此后希特勒也为自己的战略指挥失误付出沉重的代价。

大家好,我是榣哥说历史,本期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