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营养丰富的大众化素菜食材随着健康饮食意识的普及,人们也对于豆腐越来越重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豆腐的制作和化学反应原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豆腐的制作和化学反应原理(豆腐制作中的化学原理)

豆腐的制作和化学反应原理

豆腐,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营养丰富的大众化素菜食材。随着健康饮食意识的普及,人们也对于豆腐越来越重视。

豆腐作为一种美味又富含营养的食材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目前主流说法主张为刘安所发明。在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豆腐荣登过《淮南子》地方志,成为朱熹《素食词》的主角并为许多文人如苏东坡、陆游所喜爱。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其性质也随制作方法的变化而不断改进。

豆腐的原料

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水,豆腐多用黄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的豆类制作。黄豆富含蛋白质,100克黄豆里有36-40克蛋白质。

豆腐的成份

豆腐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油脂及碳水化合物,120克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一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豆腐可与营养丰富的羊肉媲美,每100克豆腐里所含的蛋白质比同量羊肉所含的蛋白质要多二点二克。

豆腐的制作

豆腐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两步,制作豆浆和使豆浆凝固为豆腐,

制作豆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经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蛋白质的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之间的混合物;

豆浆凝固成形:煮浆后豆浆须再进行点浆和包浆两道工序。即豆浆在加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一般1千克黄豆可出豆腐4.5—5千克,质量较好的只有约3.5千克。

豆腐的点浆

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稍冷,待温度降至80摄氏度吋即可点浆(冬天点浆要快,以免豆浆温度过低)。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不再加石膏水,盖上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

合适的点浆,是制出优质豆腐的关键。如果点浆时已出现较大颗粒,甚至有小块,则表明石膏水加多了,俗称“点老了”,豆腐点老了产量会少很多,而且既不好吃,也不好看。

检验豆腐是否点老了有许多方法,其中最简单可靠的检验方法是水试法。其方法是:待豆浆点到粘勺后,边点边试,用小勺舀少许清水,轻轻倒入豆浆中成一小槽,若表面与豆浆相平,界线分明,则刚好合适;若水沉入豆浆里面不见了,则表示石膏用量不足,继续点;若水散开在豆浆表面不下沉,则是点老了。

豆腐的包浆

点浆半小时后,试验豆腐脑合格便可以包浆。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布上置于木格内,包好,用重石压出水,直至水流不成线则可。注意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

检验豆腐脑是否可以包浆的方法是:用一根竹筷子,竖着轻轻放入豆腐脑中,若竹筷沉下大半后仍竖着,则表示点浆合适,可以包浆;若竹筷全部下沉或横漂,则表示点嫩了或停留时间不足,不可包浆;若竹筷大部分没插下去,则点老了。若豆腐脑不淸浆,则是由于“伤水”、浆太冷,或点得太急的缘故,补救的办法是取食醋几两,撒于表面,盖上几分钟后开扒(即用勺横竖各划几下),然后再包浆。

点豆腐的化学原理

点豆腐是利用胶体的凝聚现象。指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时,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使蛋白质发生凝聚而与水分离,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系里析出。

大豆蛋白颗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由于蛋白质表面带有羧基和氨基,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带有同样电荷的胶状物,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不能结合下沉。无法聚沉,就形成了“ 胶体”。

点卤水石膏进入豆浆后,由于在水中形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会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这样就破坏了排斥作用,使胶体逐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水中聚沉,使蛋白质分子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即胶体的凝聚)。分散的蛋白质聚沉到一起,就形成了我们说的豆腐脑(豆花);豆腐脑再挤出水分,就是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豆乳的凝固剂是影响豆腐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各种豆腐之间形成质构差别的主要原因。一般说来,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使胶体凝聚的效率大。

Fe3 >Ca2 >Na ,PO43->SO42->Cl-

所以用硫酸钙(石膏点豆腐)的效果要好于氯化钙或氯化镁(卤水点豆腐)。但卤水豆腐最好吃!

卤水也叫盐卤,味苦。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晒盐后,氯化钠绝大部分成为晶体,而水中的氯化镁、氯化钙等由于溶解度较大仍存在于水中,所以通常卤水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少量氯化钠。因为含有许多有毒的金属化合物,所以卤水有毒。

市场上还有一种嫩豆腐——日本豆腐特别受欢迎,据说最早来自日本,这种豆腐使用的凝固剂是葡萄糖酸内酯。这种凝固剂水解和释放正电荷(氢离子)的过程很缓慢,豆浆凝固得不好,所以,做好的豆腐口感特别滑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