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周刊
除了《似是而非》的选修课,还有《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名侦探柯南与逻辑推理》《三国杀》《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等着你。
记者 | 王 嫱
喜大普奔!小编的母校昨天(10月17日)上了热搜——
原来,这学期复旦开了门名叫《似是而非》的选修课。
这门由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楼红卫组织开设、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命名的课程,集结了文、理、工、医不同学科12位教授,准备了17个专题,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为教学目的,本学期开设其中的14讲。
根据《复旦青年》的报道,2018年7月,复旦几位老师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题为《美国大学开了一门课,名字叫“抵制狗屁”》的文章,介绍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抵制大数据时代狗屁课程”(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这门课由信息学和生物学两名老师贯穿始终,老师试图从逻辑和传播渠道的角度揭开伪科学如何产生与传播,介绍“狗屁”的类型、常见的分辨方法、孕育“狗屁”的生态系统等。
因此,复旦版“抵制狗屁”课程——“似是而非”应运而生。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在开学后长达三周的选课期间,每到周二18:30,开课教室H3409便“一座难求”,站着听课的学生每周都有。第一轮选课过程中,在课程容量为258人的情况下,《似是而非》选课人数超过一千。
01
为什么这门选修课如此受追捧?这可能是因为在“似是而非”的课堂上,不同学科的老师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讲述有关“伪科学”的事例。
小编通过“积微偶录”公众号查到了前三节课的内容:楼红卫教授的《用简单的数学发现谬误》、化学系孙兴文教授《改变世界的分子》和卢大儒教授《基因能够算命吗?》
在《改变世界的分子》这堂课上,孙兴文教授提出,我们在生活中容易对化学产生似是而非的印象。
例如,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流行一种对于天然草本植物(药物)的崇拜甚嚣尘上。在这种盲目的意识之下,有人认为用化学方法进行的人工合成产物是“有毒的”,只因为“人工”必定远不如“天然”。在孙教授看来,这种说法根本没有经过实验的证实,更不要谈任何的反思了。事实上,物质的作用由其分子的结构所决定,这和“天然”还是“人工”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而卢大儒教授在讲授《基因能够算命吗?》时,直接点明作为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天赋基因检测”带有较强的营销与夸大宣传色彩,甚至有些“似是而非”的以偏概全的欺骗。因此,用卢教授的玩笑话说,“消费型基因检测”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一些看了前几节课程内容的网友,都很羡慕复旦有这样新潮又接地气的选修课,还问是否有线上课程。
对此,复旦大学在官方微博顺势为自家的慕课和在线教育中心打广告,广告词都想好了“通识课程哪家强?中国上海找复旦!”(虽然不太押韵)——
小编真的去母校的慕课平台和在线教育中心看了一下,没搜到“似是而非”的网课。等不及的小伙伴,可以先去“积微偶录”看看文字概要版过把瘾哦!
02
其实,像复旦“似是而非”这样的网红选修课,这几年在国内高校还真不少,彻底打破了大学生“选修课必逃”的魔咒。
2011年,云南艺术学院开设了选修课《中国墓葬文化》(不知开课老师是否是《盗墓笔记》的粉)。每到选课时,短短两分钟内,100多个名额就一抢而空,手慢抢不到的,只有去蹭课。能容纳150人的教室常常来了近200人。不少学生还会在听了课后,到微博和朋友圈里去“显摆”一下。
2012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开设了公选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你没看错)。其实早在2004年该校就开设此类课程,但当时的课程名称是“普及遗传学”,只不过作为哈迷的任课老师决定在这门课程中加入与《哈利·波特》相关的元素。任课老师表示,《哈利·波特》原著中有不少遗传学知识。如遗传学强调母亲妊娠期间的心态和环境对小孩的成长有很多作用,哈利与伏地魔,他们都是斯莱特林的后裔,生活环境也很相似,但性格却截然相反,因为伏地魔的母亲是满怀仇恨去怀孕的,而哈利的出生环境则充满母爱。
2012年,同是柯南迷的中南大化工学院一位副教授开设了《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课程。课堂上,他将化学原理与剧情结合,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
一年后的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的80后柯南粉老师也开了一门和柯南有关的课——《名侦探柯南与逻辑推理》。2天之内便有500多位学生报名,一度让华中科大的校园HUB系统陷入瘫痪。有段时间,同学见面是这么打招呼的:哎,柯南课你选上了吗?
这边热衷于影视剧动漫,那边干脆绑上了桌游——2013年,江西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开设了《三国杀》的选修课。
据说上课就是让学生边玩游戏,边学到知识,不仅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文学素养(拿学分妥妥滴)。
学习古代知识,除了玩桌游,还可以玩穿越。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先秦穿越手册》的课程(开课老师估计是《寻秦记》的粉)。
这门课以穿越剧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老师讲故事、聊生活的过程中,收获上古时代的饮食、服饰、建筑、交通、货币、婚葬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上课就是cosplay先秦生活啦)。
小编最感兴趣的其实是天津大学2016年推出《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授恋爱礼仪和约会技巧。课程中,安排有辩论、讨论、分享等互动环节。该课程2学分,分理论和实践。授课老师表示,“学以致用,交到对象,可以酌情给满分”。不过,小编发现,这门课第一堂就是探讨恋爱中的法律问题(这是几个意思?)……
除了动脑,高校奇葩选修课中也有运动项目——厦门大学2012年开设了“攀树运动课”,据说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课上,老师教学生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可以“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人猿泰山”高校版)。
小编介绍了那么多,你最想去旁听哪家的选修课呢?欢迎留言!
参考资料:新浪微博、复旦青年、积微偶录、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