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星堆六个祭祀坑的考古挖掘,三千多年前一个古老而发达的文明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三星堆文明也再度登上热搜,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商朝历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商朝历史上最重大的成就(商朝与三星堆文明是何关系)

商朝历史上最重大的成就

随着三星堆六个祭祀坑的考古挖掘,三千多年前一个古老而发达的文明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三星堆文明也再度登上热搜,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既有如黄金面具这样的别具三星堆风格的文物,也有鼎、尊、爵等商朝传统风格的文物。众多商代风格的文物出土,在推翻了上世纪以来的殷商时代不可能与四川发生联系的结论之余,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商朝与三星堆文明所代表的古蜀国到底是什么关系?

商周交替之际,天下风云变幻,形成了两大势力集团对抗,蜀国参与了周人集团。根据史书记载,“牧誓八国”分别是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蜀国排在第二位,属于反商积极分子。蜀国参与武王伐纣,那么是不是代表商蜀关系极度恶劣?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关于古蜀国的记载高达67次,记载了商朝与古蜀国的交往历史。

商蜀关系的第一阶段:战争

商朝中后期,古蜀国走出四川,向外扩张到了汉中等地,于是与商王朝爆发了战争。在汉中城固宝山遗址中,考古发现大量古蜀国风格的三角援戈等,表明古蜀国已经扩张到了陕西汉中地区。

甲骨文卜辞:“口寅卜,壳贞:登人(召集士兵)征蜀。口寅卜,壳贞:王登人征蜀。丁卯卜,壳贞:王敦岳于蜀。”

不过,甲骨文中的征蜀卜辞仅有八例,数量极为稀少,也没有记载征蜀的战果如何。与之相比,甲骨文中对土方征讨卜辞有90余条,对工口方征讨次数高达240余条,历时长达四年,战争非常激烈,武丁数次征集部队,不仅派妻子妇好出征,还曾亲征工口方。所谓工口方,甲骨文中是工字与口字的上下组合成一个字,字库里没有这个字。

通过征蜀与征土方等的对比可知,商朝与古蜀国的战争规模不大、时间不长,双方比较克制,冲突并不激烈,属于小规模的局部的短期战争,这为接下来双方友好接触打下了基础。

商蜀关系第二阶段:接触

所谓不打不相识,可能彼此都觉得难以征服对方,于是双方关系进入第二阶段,甲骨文卜辞显示商朝多次派使者访问古蜀国,蜀人也曾访问殷商:

甲骨文卜辞:“癸酉卜,我贞:至蜀无祸。辛酉卜,录贞:至蜀无祸。甲寅卜,臣子来蜀(蜀人来访)。癸巳卜,贞:旬在蜀。”

商人出访古蜀之前,需要进行一番凶吉祸福的占卜,“至蜀无祸”就是占卜认为没有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在蜀”、“于蜀”、“至蜀”等的残存文词,表明商蜀放弃了战争,双方开始友好沟通。

关于商蜀接触的甲骨文卜辞,数量高达35条,占与蜀有关的卜辞总量的一半以上,表明双方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接触磋商,最终蜀国成为殷商的友好国家。

三星堆考古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文明,青铜技术不输于同时代的商王朝,加之山高路远道路险峻,商蜀双方又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因而商王朝可能衡量之后,决定双方还是以和为贵。

商蜀关系第三阶段:友好国家

之所以说商蜀关系友好,不是藩属或附属,而是相对平等的盟友关系,通过甲骨文卜辞中的这三类记载可知。

其一,卜辞中的“巳,贞:毕以津于蜀乃奠”、“辛巳,贞:毕以津于蜀乃奠”,意思是商朝使者到蜀国之后还要举行祭祀。

其二,卜辞中的“贞:蜀受年”、“贞:蜀不其受年”、“贞:蜀不其受年,二月”,所谓问蜀国能不能“受年”,就是问能不能获得丰收。商王祭祀祖先神灵时,询问蜀国能不能丰收,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甲骨文卜辞中,能成为商王卜问受年之国,往往都是极为亲密的盟友,因此蜀国应是殷商眼里的一个远方的友好国家。

其三,商朝对藩属国、诸侯国,往往会使用“呼”、“令”的命令字眼,同时这些国家也会向商王进贡,卜辞中有“呼取郑女子”、“虎入百”、“竹入十”、“先致五十”等,但与蜀有关的卜辞中,不仅商朝对蜀国语气相对比较平等,而且既没有纳贡、也无军队接受商朝调遣的记载,表明古蜀国与商朝关系较为平等,这就为蜀国后来背叛商朝埋下了隐患。

由上述分析可知,至少殷商时代,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国,就已经与中原有所交往,并与殷商王朝建立了比较友好的关系,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众多商代文化风格的青铜器也证实了这一点。但由于山高路远,导致这种联系极为松散,古蜀国与商朝都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

由于商蜀属于松散的平等的友好关系,并非铁杆盟友关系,因此在商周交替的风云变幻之际,古蜀国才会轻易与商王朝切割,而依附了新兴的周人势力。如果商蜀属于盟友关系的话,古蜀国就不会参与武王伐纣了。而且,真正与殷商关系密切的同盟方国或诸侯,在商纣灭亡之后还参与了武庚之乱,以至周公东征三年,灭国五十。

说到底,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来说明商蜀关系比较恰当,商蜀没有利益冲突时,双方关系一度非常友好,但在周人崛起、古蜀国衰落之后,面对周人近在咫尺的威胁,古蜀国就立即与商王朝成为敌人。

通过甲骨文、武王伐纣的记载也可见,古蜀国的前身之一三星堆文明,其实与中原华夏文明早有往来,深受华夏文明元素的影响,并非完全隔绝发展出来的文明,更与外星人无关。北京大学孙华教授指出,四川盆地的青铜文化在产生与形成过程中,一直不断吸收着中原青铜文化与周边其他文化的因素,但由于群山环塞的地理环境,使得四川盆地青铜文化又一直保持着其自身特色。

参考资料:蜀与殷商关系刍论——从甲骨文记载谈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