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催趁月明归

▓ 王宜早|鉴赏并书录条幅

青云奖的文字(青云奖优质专栏)(1)

岳飞《池州翠微亭》 王宜早书录

池州翠微亭

★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青云奖的文字(青云奖优质专栏)(2)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安阳汤阴县人,是我们熟悉和景仰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在我们民族遭受侵略和蹂躏的日子里,许多爱国志士高唱着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向着敌人冲锋陷阵。岳飞的文才在武将当中也是不多的。

池州,今安徽贵池。翠微亭,在贵池东南的齐山顶上,是唐代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岳飞曾经驻军池州,戎马倥偬之间,抽空游览了风景秀丽的齐山翠微亭,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写了这首七言绝句。

青云奖的文字(青云奖优质专栏)(3)

经年尘土满征衣

我常年驰骋疆场,灰尘落满了战袍。

经年:常年,年复一年。征衣:离家远行之人的衣服,这里指战士的衣服。战袍上沾满灰尘,这个形象描写,有着象征意义,它表现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经年如此,是诗人对自己过往战斗生活的回顾,这里没有丝毫的感伤和叹息,反而洋溢着一个战士自豪的情感。

特特寻芳上翠微

如今特地登上青翠的山头,欣赏齐山的美景。

特特:特地、专门。有人说“特特”象马蹄声,表示骑马而游。这个解释也能说得通,而且具有形象性。但是我认为有点节外生枝,画蛇添足,没有必要。不如解释为“特地”好,可以与第一句诗相联系,表明常年征战,没有闲暇游山玩水;如今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格外值得珍惜;因而也可以表现这回“寻芳上翠微”的浓厚兴趣。寻芳:游春看花,这里词义扩大,解作寻赏美景。翠微:双关。指青翠的山色,这里也指翠微亭。

好水好山看不足

好山好水看不够。不说“好山好水”而说“好水好山”,是为了调谐声律,对词义表达毫无影响。

马蹄催趁月明归

嗒嗒的马蹄声催促着我,趁着明亮的月光赶回营地。

这里若是响起“特特”的马蹄声,画面将更具美感;可惜短短的句子已经没有空间了。

青云奖的文字(青云奖优质专栏)(4)

这首纪游诗以游览翠微亭的过程作为结构线索,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此次游览的愉悦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就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这次游览的愉悦心情。第一句叙述连年征战,看似不够切题,可是它对于主题起着反衬强调的作用。作为一个志在恢复的将领,他内心怀着对美丽山河深挚的热爱,这是他奔波征战的动力,他驰骋南北,尽心竭力,冲锋陷阵,却没有闲暇时间和闲情逸致去游山玩水。如今恰好驻军池州,于戎马倥偬之际,能够偷得一天时间,去游览齐山翠微亭,这是多么难得而宝贵的机会!“特特”一词表明了,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多年以来亲近山水的愿望得以实现,那是多么幸运而愉快的心情。

“好水好山看不足”,看似轻轻的一句白话,内涵却十分丰富。它概括了全部具体的美好景色,和全部具体的美好感受,却没有像通常的纪游诗那样泼彩施墨去做细致描写。“好水好山”是用最朴实的字眼,进行最高度的赞美。“看不足”是看不够的意思,充分表达了游览者的深情、沉迷、依恋,甚至贪婪。在诗的结构上,这一句还起着总揽全部游览过程、转入归途描写的作用。

最后一句写归途感受,十分精彩。马蹄声声,明月当空,映衬着明朗的心情。时间已经很晚了,反衬出诗人“好水好山看不足”、流连忘返,要马蹄声来“催”促归营。马蹄、催趁、月明,这几个字搭配起来,造成一种匆匆赶路的气氛。“归”,与前句的“寻”、“上”相照应,结构上起着绾结完整的作用。最后这句诗展示了一幅《月夜归营图》,光影鲜明,特点鲜明。我们不妨发挥想象,设计几幅别样的“夜归图”:《纵马夜归图》《揽辔步月图》《夜饮醉归图》,看看它们谁更符合岳飞翠微亭归来时的愉快心情。

青云奖的文字(青云奖优质专栏)(5)

《王老师说诗文》专栏入选青云计划优质图文奖

青云奖的文字(青云奖优质专栏)(6)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纪念成绩单

青云奖的文字(青云奖优质专栏)(7)

王宜早近影

王宜早,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学者、诗人、书法家。1942年生于江苏宿迁,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过南京三中语文教师、南京市教研室主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卫生部处长、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王宜早自幼学习书法,后师从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沈子善教授,主攻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兰亭集序》,立定根基,广收博采,数十年潜心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和风格。

青云奖的文字(青云奖优质专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