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用橡皮去除错别字时,往往会留下斑斑痕迹。铅笔字还好说,如果是钢笔字,就更难以对付。这时候就需要消字灵,不但擦得干净,还能“治百病”。纠治当下人人喊打的“痕迹主义”,也要少用“橡皮擦”,多用“消字灵”。

“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痕迹管理要求“有图有真相”,为的是将来有“迹”可循、有“据”可查,有利于梳理工作、优化思路、总结经验。然而,“痕迹”后面一旦加上“主义”两个字,演变为“痕迹主义”,就变了味、走了调,让基层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一些战士说,“最烦的事”就是休假归队补各种笔记,有时要忙上三五天。一个指导员讲,有的检查组来了往往不问干得怎么样,就看记得怎么样,教案有错别字,战士笔记没记全,就说教育没搞好。一些部队领导也反映,上级检查往往是各查各的,动不动就要求专题组织、专项记录,本来可以合并的事项,也要集中议、分开记。看笔记、看影像、看台账、看材料,似乎成为一些单位检查考核的“标配”。

“痕迹主义”现象普遍,危害甚烈。一方面,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写方案、做记录、补笔记、制表格不得不“五加二”“白加黑”,浪费时间、耗费精力、荒废主业,辛辛苦苦不打粮食。另一方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个别单位为了“投上所好”,只顾形式、不重内容,专以留痕为目的应付检查,各类材料一应俱全。“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检查是把铁尺子,如果评判方式不对头,“频道跟着检查换,部队随着检查转”,很容易把方向搞偏了、把作风搞坏了、把人心搞散了。

痕迹主义的“蔓”在基层,“根”在机关。机关用官僚主义指导,基层就会用形式主义对付,最终必然衍生痕迹主义。整治这一顽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工作留痕本身,而要从思想上析原因,从机制上找对策,从问责上严纪律。全面从严、雷霆出击,就要用“消字灵”,挖根断秧,问题清零;莫用“橡皮擦”,雨过地皮湿,治标不治本。

善除恶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消字灵”到底灵不灵,取决于治“本”的力度和绝“源”的决心。“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建章立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举。检查考核频率过高、多头重复,党委就要切实“统”起来、“管”起来,该分流的分流、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同时,要让制度规定带“电”,谁以“痕迹”论英雄,就打谁的板子;谁拿“痕迹”当实绩,就动谁的位子。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只要切实斩断痕迹主义的尾巴,重“痕”更重“迹”,留“迹”更留“心”,就能把基层官兵从“多务、他务、奇务”中解放出来,排除干扰、全力备战。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九六○医院)

消字灵去除字迹(擦除痕迹需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