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基本都是政府出资,并由政府委派专人代表对企业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企业也有了相应的行政级别,但是很多时候,企业的行政级别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仍然是有迹可循的,具体来说:

首先,对于县区所属的国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正科级、副科级以及股级企业,这些企业的区别也比较容易,对于正科级国企来讲,企业的正职、副职任命均需要经过地方组织部的考察,事实上就是进行副科级干部任命的考察,在这样的企业内,其副职以上的人员,是可以和政府的干部进行交流的,而且对于很多效益好的企业,企事业干部交流是相当频繁的。副科级国企只有总经理的任命是需要组织进行考察的,而向副总之类的任职,则是总经理向组织部门或者企业主管部门进行汇报,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行考察之后,直接按照程序由主管部门进行任命。股级国企的领导任职,很多时候都是由主管部门的党组进行讨论之后,进行任命,而且股级国企现在已经很少了,很多时候都是以前设置的,一直延续至现在。

处级国企主管相当于什么级别(县区级国企中层副职领导相当于事业编单位的什么级别)(1)

其次,国企的中层副职领导是没有级别的,虽然说国企本身存在类似的行政级别,但其本质上来讲,仍然属于企业,国企的中层基本上就是部门负责人(正职或副职),这一层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就是叫国企员工。而相对的,国企的领导层被称为企业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不是瞎喊的额,有些名词都是有特定意义的),从这个称呼也可以看出,只有企业的领导层才属于领导干部,也只有企业的领导层才可以和地方政府进行干部交流,至于企业内部的中层,基本上很难和地方进行交流,不符合相关的交流任职要求,而且这还是仅针对科级国企的正、副职以及副科级国企的正职,至于副职以及股级国企,基本上很少有交流的情形(不过工勤人员可以去股级国企任职总经理,这个是没问题,毕竟是企业)。

最后,不同的国企对于其描述和主管部门也不同,对于正科级国企来说,其主管部门大多时候都是当地政府,或者是政府委托国资局、政府办进行代管,而且这样的企业,一般都有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实例,甚至有些地方,这些企业的董事长会由某一个副县长兼任。而副科级的企业,现在最多,大多由国资局进行代管,这样的企业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平台公司,基本上没什么实体产业,都是吃政策的红利。股级企业都是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代管的,如以前的粮食企业等。政府主管或者委托其他部门进行代管的,企业领导的任免一般需经过国资局和组织部的考察确认,部门主管的则由主管部门和国资局进行考察确认。

另外,由于国企本身的性质仍属于企业,所以,其经营的好坏与其地位有很大关系,甚至如果经营得好,从一个部门国企划转为政府直属国有企业也是存在的,这个时候所有的管理层就相当于变相提高了。

以上个人的一点认识,不对之处请斧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贫困山区的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