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覃逢超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孩子的身高,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孩子长得高大强壮是每位家长的期盼,当发现自家孩子矮于同龄人,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营养不足,缺钙了,要多吃肉,多喝牛奶,多晒太阳……但是在现代人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因为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的矮小是很少见的,单纯补钙收效甚微,家长们更应关注孩子的运动和睡眠,另外遗传和疾病更是孩子矮小的重要原因。
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内分泌学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矮身材发生率约为3%,3-15岁需要治疗的矮小患儿约有700万。儿童矮小,常令家长们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固守“晚长”的老观念,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可能造成终身遗憾。以下逸仙药师给大家介绍影响孩子的身高的因素,矮身材儿童怎么办?
一、如何判断孩子身高生长是否正常?
如3岁以下儿童长高<7cm/年,3岁至青春期前<5cm/年,青春期(男孩12~13岁,女孩10~11岁)<6cm/年,则可能有生长发育障碍。或可对照下表,小于“矮小”一列的身高也属于生长发育障碍。
二、影响孩子长高的因素有哪些?
①充足的睡眠:人体生长激素在晚上11点到凌晨4点分泌最多。孩子要早睡、睡足、睡好,每天要睡够9小时,才能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
②适当强度的运动:中等强度运动持续数十分钟后生长激素分泌开始上升,弹跳运动和伸展运动效果最好,如跳绳,引体向上、篮球等。
③充足的营养:孩子的饮食应该全面、适量、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要养成挑食、厌食、暴食等不健康习惯。
④遗传因素:孩子身高70%来自遗传。一般以(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2±6.5cm作为目标值,低于该目标值10cm时提示有生长发育障碍。
⑤疾病影响:特发性矮身材、生长激素缺陷、颅脑损伤、脑浸润病变、小于胎龄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染色体异常、慢性系统性疾病等都会导致孩子长不高。具体诊断需经血液、尿液检查、骨龄判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下丘脑、垂体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判定。
三、矮身材儿童应该怎么治疗?
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病因。目前,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中得到广泛使用。下面为大家介绍该类药物和其他联合治疗药物。
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具有与人体内源生长激素同等的作用,能刺激骨骺端软骨细胞分化、增殖,刺激软骨基质细胞增长,刺激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引起线形生长加速及骨骼变宽;能促进全身蛋白质合成;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增强抗感染能力;加速伤口愈合,促进心肌蛋白合成,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节成人的脂肪代谢、骨代谢、心肾功能。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有效提高矮身材患儿的生长速度和最终成人身高。不同病因治疗剂量有所不同:见下表。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目前主要有粉针剂、水针剂以及长效剂型。
普通剂型采用每周6~7天的给药方式,于每天睡前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大腿中部外侧或者上臂、腹部等,注意1个月内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两针间距1cm左右,防止短期重复注射导同一部位。长效剂型(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可每周注射一次,但售价较高,效果与普通剂型相似。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疗程及开始治疗时间?
视病情需要而不同,为改善成年身高,应至少治疗一年以上。如治疗达有效反应,第一年生长速度将较治疗前增加>3cm/年。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安全吗?
重组人生长激素不良反应较少,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左右。其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见下表: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停药的指征
一般经过治疗后,当患儿生长速度<2cm/年,或身高达到同龄人正常范围,或者患儿骨骺融合(女孩骨龄>14岁,男孩骨龄)16岁)可停药。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需要定期监测的指标
每3个月应检查患儿身高、体重、性发育情况、生长速率、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血清IGFl、IGBP3等。每6个月到一年,应检查肝肾功能、骨龄、身高标准差等。
②其他联合治疗的药物:
维生素D滴剂
主要用于矮小症伴维生素D缺乏者。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缓释剂
一般与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于性早熟伴矮身材的患儿,使性激素合成减少,抑制患儿的骨龄快速进展及骨骺提前闭合,进而使骨骼生长期延长,提高患儿成年最终身高。此类药物如曲普瑞林。
中医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中,中药与针灸对矮小症有一定疗效,鹿角胶、龟甲、人参、海马有促激素、类激素作用,可促进机体骨骼、组织生长,具体需辨证施治。
逸仙药师提醒:如果家中小孩不长高,比同龄人矮上一截,建议到医院检查治疗,即使是矮小症,治疗后大多都也能提高孩子的最终成人身高。但也不宜盲目乐观,觉得孩子会“晚长”,过了青春期的矮小症孩子,骨骺将闭合,那时再作治疗,就收效甚微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3,51(6):426-432.
2.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J].沈永年,王慕逖.中华儿科杂志.2008(06)428-430
3. 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治疗进展[J].吴央,刘燕玲.儿科药学杂志.201(11)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