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桃花源记恐怖真相)(1)

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

1、桃花源很可能不是独立于人世间的世外桃源,而是某个墓穴的守墓人生活地,几百年来过着“近亲通婚”的日子。

2、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桃花源的喜爱。东晋时期国家分裂,满是战乱,像桃花源这样安宁、祥和的地方实在不多。不过让读者非常奇怪的是,为什么南阳刘子翼去寻桃花源的时候,会“不复得见”,且回来之后不久就死了。

3、关于桃花源是否属实,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一部分人认为桃花源是确实存在的,只是位置隐蔽,难以被世人发现;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桃花源存在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是他偏执想象的结果。

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桃花源记恐怖真相)(2)

桃花源记恐怖真相

1、桃花源记恐怖真相如下:文章的第一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要知道在古代很多的产业都是世代相承的,所以这位渔夫很可能从小就开始捕鱼。一个在河里捕鱼的当地渔夫,理应对附近水域非常熟悉。迷路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渔夫却迷路了。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民间说法,桃树是由辟邪的功能的,所以是阴阳两界分割的屏障。作为古代著名的文人诗人的陶渊明不可能不知道的。桃花四月初飘落,而恰逢清明节。同时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向来钟爱菊花,他如果只是纯粹想写一个臆想中的美好世界,为什么不描绘出一个菊花村呢?要知道古代可没有把菊花比作某个身体器官的习惯,所以并没有什么好避讳的。其实这些都是在为渔夫进入死人国做铺垫的。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人看到山洞后就进去了,一开始路非常狭窄,慢慢的越走到后面就越宽敞了。在魏晋时期,为了防止盗贼偷窃盗墓,墓道大多都是前窄后宽,而古人为了吉利是不可能把村舍修建成前窄后宽的模样的,所以渔夫进入的其实是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墓道。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里的房屋坐落整齐有秩序,在古代也只有大城市才会规划得整整齐齐的。而桃花源只是一个很小很普通的小村落,在古代的村落基本都是以错综杂居的形式去修建。但是古人对坟墓非常重视,坟墓的修建往往比活人居住的房子有着更为考究和严苛的规矩。所以渔夫进入的桃花源其实就是坟墓中的另一个世界。另外竹桑茂盛的季节是五月和七月,而桃花是三月,三种不同季节的植物,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起的,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时间谬论。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阡字本来就有形容通往坟墓的道理的释义。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里的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朝发生的战乱继而迁居到这里的。一直没有再出去过,对朝代的更替都一无所知。秦朝已经过去五百年了,而桃花源里的人的穿衣打扮却和外面的人没有差别,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穿的衣服并不是自己编织的,而是后人祭奠的时候烧给他们的。而且五百年都没有与外界有过交流,那桃花源里的人想要繁衍,就不得不面临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后果大家都知道。所以桃花源里的村民根本就不是人,而是鬼。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里的人设酒宴杀鸡款待渔夫,试想外面战乱不断,生活条件因是及其困难的。而桃花源里安居乐业,有酒有肉。结合之前的解析,让人联想,直到现在中国农村都还保留的习俗,做白事的时候摆祭品。可能渔夫在桃花源的那些天,吃得东西其实就是祭品。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渔夫离开桃花源后,就处处留标记。出来后就急忙禀告太守,可能是渔夫意识到这个村子有诡异。而渔夫能从桃花源里进出,为什么里面的人生活那么久了,却从来都不能出来。五百年来,因为难道桃花源里的人就没有一个人想出来吗?很可能就是因为根本出不来。

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桃花源记恐怖真相)(3)

桃花源记历史真相

1、桃花源记按照当时的说话来看很有可能上东晋时代的一座坟墓,当时渔人真正打鱼的过程之中,忽然看到了一片桃花林,然后他跟着水流直上源头,想要看看这片桃花林到底通往何处,然后就看见前面有一座大山,而山先有一个小口子,里面刚好可以进去一个人,一开始的话是很狭隘的,后来就慢慢开阔起来了。但据历史记载,这种结构刚好是魏晋时期的墓道。

2、流传到现在的《葬经》就是这样记载,秦汉时代的人们为了防止自己的坟墓被盗,便采用了前窄后宽的设计,在出土的曹操墓就是这样的设计,所以说桃花源的入口其实是十分符合狭长的墓道设计的。而桃树在那个时代也是用来涵养阴气的,大片的桃园根本不是活人住的地方,谁会在家门口栽种那么多桃树呢?

3、从衣冠服饰上面分析,桃花源里面大人说自己是秦朝的人,但他们穿的衣服却是和外面的人一样,这里就很蹊跷了,虽然说汉服一脉相承,可是从秦朝到东晋五百多年的时间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与世隔绝的他们怎么做到与外面同步服装。只有可能是这些人的衣服是外面百姓祭祀祖先的时候焚烧衣服给先祖然后带进去的。

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桃花源记恐怖真相)(4)

桃花源记越读越恐怖

1、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位渔民顺着溪流一直走,最终迷了路来到一片桃林,桃林很大很美,而且没夹杂一颗其他的树。

2、等到了桃林尽头也就是溪流的源头,发现有座山,山上有个口子微微透出了光,他好奇从那个洞口进去,开始很窄,等到走了几十步才开阔起来。

3、里面是一个非常和睦的村落,有良田、桑竹等等,连服装都完全一模一样,双方都很惊讶,交换了消息后才知这里人都是先秦时期为躲避战乱而隐居。

4、被款待了几天,这位渔民离开沿途做了标记,并禀告太守,太守再派人去找,但那些人都迷了路,只有一位隐士欣然前往,但似乎没有找到还很快就死了,此后就再也没人去找寻。

5、在魏晋时期,墓地的构造就是有小口,前窄后宽,古代人尤为重风水敬死亡,对于生活在这种地方是绝对忌讳的。

6、然后是沿途经过所遇到的那些植物,桃、竹、桑。

7、桃树,在古代有着辟邪的意义,能吓退恶鬼,就比如桃木剑。桑树,生命力极强,古人认为墓靠着桑树能庇佑后代。竹,在人死后一般都会放几片竹子在最下面。

8、还有更惊悚的,他们在里面过了五百年左右隔绝的生活,还能跟外人穿的一样,从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里能看得出来没人出去过,那怎么可能?莫非是寿衣?

9、而且这么多年等于都是近亲产物了,既然没有一个畸形儿?从生物学来说都不可能啊!

10、最后,大家都找不到那个地方,就一个隐士高人去了以后回来就死了,那他找到没有?是不是被吓到了或是感染了?

11、这些地方如果连起来都指向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所谓的桃花源,其实就是死人的所在。

12、我们再来结合各方面具体来看,陶渊明作为一个著名文人,其开创了田园诗派,渴望的是宁静、自由、祥和的生活。

13、可惜的是他生活在东晋,熟悉历史的都知道,那个年代跟这几个词完全沾不上边。

14、这篇‘散文’成于公元421年,他已经57岁了,已是多次辞官,那年正好是宋武帝刘裕称帝的第二年,陶渊明实在见证了太多。

15、北方异族战乱不休,南方也没好到哪里去,权臣拥兵自重,多处民乱,皇室跟门阀之间争夺权力,再到刘裕一路的杀伐,或许在陶渊明心中,唯有那片沉寂的墓地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称得上安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