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桌上的食材,到园地里的绿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时令、应季之作。说到体育,其实也有应时应景一说,比如每到春日里就容易被大家惦记的放风筝,它就是一个与时节特点结合的传统项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为什么说到放风筝,无论是古诗中,还是许多人有过亲身经历的记忆里,全都与春天相关呢?其实,这并非巧合,而是有着科学依据在作为支撑。

作为一个室外体育项目,放风筝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风力、风向外,湿度与气流也会在相当程度上产生影响。

虽然如今风筝制作的材料早已不仅仅是纸张,但无论是哪一种材质,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吸附或者附着于风筝上。如果选在湿度较大的日子出门放风筝,被水汽渗入的风筝容易出现变形、脱胶、难以驭风起飞等情况。所以,不仅是下雨天不能放风筝,雨后空气中湿度较大,也不宜放飞。相对而言,春季的平均湿度较低且气温宜人,自然就是比较适合放风筝的时节了。

海边大雾锻炼方法(放风筝不仅要有风)(1)

风力太大或者太小,都会让放风筝的人扫兴而归。在专业的风筝竞赛中,当风力低于2级或者高于6级时,比赛都无法进行。对想要放风筝的普通人群来说,最适宜放飞的风力区间会更小一些,就是在2级至4级风力的这一范围内。另外,在风力适宜的情况下,也需考虑风向的稳定性,如果是忽而东风忽而西风,风向变换频繁,那也容易扫了大家的兴致。

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会让放飞者大动一番脑筋。现代人放风筝已发展到高低变幻、声光俱全的高超技艺阶段,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就更多了。

另外,如果市民家中购置了不同大小尺寸的风筝,还可以考虑在风力较大时放飞大风筝,在风力较小时放飞小风筝。

说春季是最适合放风筝的季节,其实还有另一条原因,那就是——气流。这可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不容易留意到的一点。

春日渐暖,在春季来到后,地表会比较快速地回暖,但此时回暖作用不会马上对高空产生影响,所以就会出现空气中高层冷、低层暖的情况。较暖的空气会自然往上升,较冷的空气会自然往下降,所以当大家在放风筝时,处于低层的暖空气能把风筝更轻松地“托”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时气流能助人,但有时它也会帮倒忙。总体来说,平稳的气流对放风筝比较有利,而当气流过于“活泼”时,哪怕仍旧是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过程,也一样会给放风筝的人增加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