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帝国之一,曾经在世界古代史上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那么,它是如何走上分裂道路的呢?
其实,罗马帝国东西两部分的对立和分裂一直都存在,局势非常混乱,但要追溯起来,还得从罗马帝国戴克里先(244年-312年)说起。
公元2世纪末,安敦尼王朝末代皇帝康茂德被杀,罗马发生争夺皇位的内战。之后,国家大权落入宫廷禁军手中,他们在公元235至公元284年不到50年间先后废黜了24个皇帝,罗马皇帝俨然成了军人的傀儡,社会动荡加剧,出现后来所说的“罗马3世纪危机”。这场危机主要表现为农业衰退,导致城市衰败和工商业萎缩,财政资源日渐枯竭;民众生活普遍贫困,贫民和奴隶不断起义;政治混乱,集权的帝国政府陷入瘫痪状态。罗马国内矛盾的尖锐化极大地削弱了其国力,原臣服于罗马的大批“蛮族”势力趁机入境,严重危及帝国安全。
另外,罗马日趋扩张,也增加了国家行政管治和维持统一的难度。公元2世纪初,罗马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极盛时期总面积达590万平方千米。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畅,要对如此辽阔的国土实行有效统治确非易事;加之罗马帝国主要是靠武力对外扩张建立起来的,其所辖区域内有不同的人种和民族,其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都存在巨大差异,缺少融为一个国家的基础,在发生社会危机时更是民心涣散,国家的离心力加大,分裂的隐患日增。
而这场罗马面临的政治和社会危机,最终被皇帝戴克里先结束,有感于帝国幅员太过辽阔,一个皇帝治理比较困难,就独创了一个“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把帝国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各有皇帝一人以及副皇帝一人,那么每个人统治帝国的四分之一。这个制度是有缺陷的,只要其中一位有私心,或者其中几位有矛盾,又或者随着第一代的核心皇帝去世,双方的关系淡漠,就容易出现分裂。这个四帝共治制在戴克里克去世后难以为继,但是为帝国分裂埋下伏笔。
在最后一位统一的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驾崩之前,虽然没有一位皇帝能完全掌控东西两大部分,但也只是维持形式上的统一。
狄奥多西一世本名弗拉维乌斯·狄奥多西,出生于现今西班牙塞哥维亚的基督教信徒家庭并随父狄奥多西从军,一同在不列颠(今天英国)平息叛乱,他们因功不断得以升迁。公元378年,东部皇帝瓦伦斯战死,帝国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任命狄奥多西为共治皇帝,统治帝国东部地区。392年,瓦伦提尼安二世驾崩,狄奥多西一世就成了整个帝国的统治者,他也是最后一位统一的罗马帝国皇帝。
公元395年1月,罗马皇帝狄奥多西(379—395年在位)在米兰“驾崩”。不久,根据皇帝的遗嘱,罗马帝国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帝国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治。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城为都城,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又称拜占庭帝国。
帝国末路
西罗马帝国的霍诺里乌斯与君士坦提乌斯三世为共治皇帝,但西罗马内忧外患频繁,不断被西哥特人、汪达人入侵和肆虐;篡权和内斗从不停息。西罗马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公元476年被蛮族将领奥多亚克废黜,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
奥多亚克废黜皇帝后,向东罗马帝国表示臣服,自称是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的代理统治者,但东罗马皇帝芝诺并不承认他的统治地位。东罗马皇帝支持东哥特人的首领狄奥多里克去攻打西罗马,493年,狄奥多里克将奥多亚克杀死,表明上成为东罗马在西罗马的总督,但是他自行其事,东罗马对他根本没有管束能力。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中古时代,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中世纪”。
至于东罗马帝国,以“拜占庭帝国”而闻名于世。其实东罗马帝国是以希腊人为主,在分裂之后更是加剧了希腊化,它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到查士丁尼大帝时代进入全盛期。东罗马存续的时间较长,一直到1453年,中东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君士坦丁堡被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即现在土耳其的首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