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年对大多数人来说走的并不是那么轻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未来的十年你会做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的十年你会做什么(勿将增长视为理所应当)

未来的十年你会做什么

2021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年对大多数人来说走的并不是那么轻松。

我们回顾2021年,几乎所有过去那些好赚钱、赚快钱、受人羡慕的行业都出现了重大变化,举例而言:

    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一个漫长到似乎看不到头的冬天,本质是为过去的高负债激进扩张而买单,现在的情况不只是恒大,几乎叫得上名字的民营房地产公司都在面临债务压力,裁员减薪在房地产行业已成常态;

    课外教育机构的高管和以百万计的培训班老师一瞬间从过去日入斗金变成灵活就业;

    在业绩显著放缓、反垄断、美国证监会新规等因素的影响下,互联网公司的码农和大咖们也因为公司股价腰斩导致身价大幅缩水,裁员幅度开始加大;

代表一揽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中概互联ETF在2021年的走势↑

    以薇娅为代表的互联网主播群体在年末迎来补税和罚款

    被誉为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和公立学校老师,也开始遇到了待遇下降的情况。

有关深圳教师降薪↑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预期来面对未来呢?

困难是相对的

首先要说,困难是相对的,现在我们所说的难,不见得是现状有多么糟糕,而是过去实在太好了。有了对比,才有了更明显的痛感。

具体来看,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城市化红利集中爆发,迎来黄金十年发展期,中国GDP从2001年的1.3万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超过7.5万亿美元,中国的进口、出口、工业、投资、消费,几乎都是在十年内完成了十倍级别的增长。

然而任何有常识的人都明白,这样的速度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我们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对了一些事,使得我们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大幅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

我们适应了高增速,适应了开个厂就能爆单、买套房就能增值的好光景,所以一旦状况不再如当年那样好,就会觉得难。所谓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或稳定增长,在淡化速度的基础上优化质量,未来不要说7%的增长,哪怕4%以上的高质量增长也是非常好的成绩,有了这样一个客观预期,你至少不会对未来感到失望。

增长并非理所当然

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速,以至于将增长视为一件简单的事,甚至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

如果以美国来对标中国,2021年美国人均GDP接近7万美元,中国则刚过1万美元,这样看中国未来的潜力巨大,但也不要忘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发展了很多年都还是在1万美元人均GDP左右徘徊,这样看,未来是否必将高速增长就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

过去四十年,我们之所有有这么大幅度的增长,除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之外,也和当初的低基数有关。这很好理解,当一个不用心学习的学生开始认真读书,他从30分增加到60分不是一件难事,但要从80分增加到90分就很难。

说到经济增长,就必须了解一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被认为是科技进步的指标,它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在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中,全要素生产率以T表示,劳动力和资本投资以字母L和K来表示,即:Y=A*K*L 下面这张图中展示了自1991年到201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橙色)、资本(紫红色) 劳动力(蓝色)对GDP增速的贡献。

下面这张图中展示了自1991年到201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橙色)、资本(紫红色) 劳动力(蓝色)对GDP增速的贡献。

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贡献,1991到2008年,三者同时有巨大贡献,促使这一阶段中国年化GDP增速接近12%,实现了经济腾飞;

到2009年-2016年期间,资本投入的贡献远大于其他两者,你也可以回想一下,这段时间我们正好经历了基建的爆发,各个城市的工地和塔吊遍地、高铁和高速公路一条接着一条开工;

在2017-2018年,中国增长的结构有所改善,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有所上升。

展望未来,劳动力这一项在老龄化和少子化背景下很可能是帮倒忙的,而资本投入又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在城市化放缓至基本完善的背景下,资本投入的力度会逐渐放缓,想象一下,一个城市如果不再有新增人口,土地就不好卖了、住房、公路、地铁、机场这些基础设施也不再有扩大投资的需要了,那么到这个时候,就只剩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了,要推动全要素生产力提升,就必须要科技创新。

过去我们有连续几十年平均速度接近两位数的增幅,主要是基数太低,以及过去市场太封闭,之后在城市化、市场化、城市化、人口红利集中释放的过程中,享受了高速增长。

我们回顾全球各国经济数据,会发现2008年后,除了中国在奋力追赶美国外,其他国家和美国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如果再看美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可以说是相当的强劲稳健,而在数据图起点的1960年时,美国就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了。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GDP总量 1960-2018

其中蓝色线为美国 红色线为中国

如果说过去中国的增长是追赶过程,那现在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从前者转换为开拓过程,尤其是在很多行业和技术受到西方国家打压的背景之下。

可持续的创新型增长典型表现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看美国,在2009年后至今十多年里年,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能源车、区块链等等新领域方兴未艾,而作为这一波科技繁荣的绝对领导者,美国在2009年至今的年均GDP增速也不过就是2%左右。不要小看这一增速,在稳定增长和美元强势的背景下,美国在过去十多年里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中独树一帜,美国的GDP占全球比例不减反增。我们站在当下,美国不仅是中国的一个竞争者,也是一个学习的对象。

未来十年

过去十年你的收入增加几倍不代表未来十年一定还能以相同幅度增长;过去十年一线城市核心区房价从2万涨到10万,未来十年可能只能跑平通胀。实际上,自2015年以来,威胁你个人财务的雷就没有断过,比如股灾、P2P、环北京房产、山寨币、恒大期房和理财等等,你身边总有人踩中一个或多个雷...如果你一个雷也没踩中,那你就已经赢过了大多数人。只所以这些雷如此这多、如此防不胜防,也是因为财富创造不如过去那么容易所导致的,存量博弈下,有人发财就一定有人被收割。

所以,我们应该将未来十年的预期放平,才能做到知足常乐。

当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必然有人会因为无法适应而感到焦虑、不平甚至戾气,要避开这些影响,我这里有些建议或许可以帮到你↓

如果你在中国,如果你是中产或以上群体,未来十年应该做到的几点:

    不要露富

    控制负债

  1. 适当配置境外资产

  2. 找到有共同价值观的圈子以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