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化砖家

近日,国货彩妆品牌novo被骂上了热搜,品牌以其花式抄袭的姿势别样“出圈”,引发网友热议。

novo被指抄袭并不是新鲜事,但令人诧异的是,novo对抄袭一事非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抄袭当成自己的特色,甚至还无脑发言:“我不嫌你穷,你别嫌我抄”等言论,一时间,novo抄袭一事引起公愤。

novo在美妆界地位(新锐品牌novo再被指包装抄袭)(1)

从微博到抖音,从B站到小红书,众多无法接受抄袭行为的KOL、KOC乃至普通消费者,纷纷发布创作内容对novo品牌的行为进行声讨。

据了解,novo成立于2012年,隶属于广州爱莉化妆品有限公司,品牌旗下涵盖眼影、唇膏、口红、眼线笔、粉底、遮瑕等产品。作为近年来趁国潮爆发而崛起的新锐美妆品牌,novo以主打极致性价比而大受欢迎。

企查查数据显示,广州爱莉化妆品有限公司分别在2020年和2018年被行政处罚。前者是因为公司生产的一款口红,包装、装潢与娇兰ROUGE G/臻彩宝石口红近似,涉嫌公平交易违法,被罚款6万元;后者是公司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擅自在其经营住所生产标有“LINE FRIENDS”商标的眼影盘,涉嫌商标侵权,被罚款5万元。

抄袭并不可怕,但要有承认错误的态度,显而易见,novo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处罚并没有让novo停止抄袭的脚步。据不完全统计,疑似被抄袭的“受害者”包括海蓝之谜、潘婷、YES!IC、3CE、伊蒂之屋、IPSA、红地球、UNNY、INTO YOU等等各地区、各档次、各品类的美妆品牌。

novo在美妆界地位(新锐品牌novo再被指包装抄袭)(2)

另外,抄袭他人包装可能让消费者混淆商品,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而且,如果擅自使用与他人相似的包装,有可能构成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著作权法。《著作权法》第52条:剽窃他人作品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8月2日,novo官方发表视频回应,为公司运营人员在评论区互动时言辞不当行为道歉,并表示已解雇该运营。但是针对抄袭的指认,novo未作出任何回应。

事实上,美妆品牌涉嫌抄袭早已屡见不鲜。虽有消费者愿意为涉嫌抄袭的美妆品牌产品买单,也有喜爱产品的粉丝给品牌辩解,认为其“售价如此之低抄也能原谅”,但无论如何,这都不能掩盖这些品牌产品抄袭的事实,有消费者需求不应该是其明目张胆抄袭的理由。

novo在美妆界地位(新锐品牌novo再被指包装抄袭)(3)

当下化妆品江湖,国际大牌引领潮流依旧,国货美妆也凭借“国潮爆款、社群营销、网红带货”赋能,厚积薄发,加速崛起。

从前,国产品牌长期停留在“质差价廉”的固有印象之中,但近几年,一批批国货品牌通过努力,让大家看到中国制造,一步步树立起国产品牌的自信心。

从“低端廉价”到“时尚风向标”;从“做贴牌”到“卖品牌”;从大订单、闷头生产到个性定制;从线上到进驻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国货美妆品牌成了品质和潮流的引领者,其崛起折射出“中国制造”正不断向“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迈进。

我们不允许拖后腿现象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novo抄袭一事引起公愤的具体原因。

除此之外,产品包装抄袭背后,折射出的是品牌缺乏产品创新研发能力的显现。

新锐品牌一向被消费者诟病“重营销,轻研发”。以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为例:根据逸仙电商发布的2020年财报数据,2020年逸仙电商全年营收52.33亿元,同比增长约72.65%。而营销费用支出竟然高达34.12亿元,相比2019年的12.51亿增长两倍多。相比之下,研发费用仅为6651.2万元,占比约为1.27%。

事实上,多数新锐品牌的研发投入占比都非常低,据相关媒体报道,国际化妆品品牌研发费用的支出比例普遍能达到3%,而国产品牌通常不会超过1%。

但是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尽管研发费用占比较低,但梳理逸仙电商近三年的财报可以发现,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加。2020年逸仙电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同比增长186.9%;2021年一季度,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约为2774万元,同比增长127.54%,研发费用占营收总额的比例已经达到1.92%。

我们希望国产新锐品牌在以“营销开路”的同时,也能以“研发立足”。

抄袭,不仅仅让人觉得可耻,更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让许多美妆人的努力和心血付诸东流。平心而论,一个产品的上市是需要无数人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抄袭者,必将遭受消费者的唾弃和市场的淘汰。希望novo能够听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忠告,及时止损!

文章来源:清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