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高照,稻浪飘香宁河区东棘坨镇张老仁村1700亩水稻喜获丰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村(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张老仁村)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村

艳阳高照,稻浪飘香。宁河区东棘坨镇张老仁村1700亩水稻喜获丰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农民心里振奋啊,这下又要有大发展了!”村党支部书记李云清站在地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你可别小看这1700亩水稻,光这一项,全村就增收100多万元!”

张老仁村有村民300户,3600亩耕地,过去主要以种植玉米、棉花为主,不仅靠天吃饭没保障,还要承受着市场价格起伏的冲击,村民增收步伐缓慢。

几年前,根据市场走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张老仁村将这些稻地以每亩900元对外发包,一亩地比原来自己种多挣500元—600元。村里又把集体所有的300亩鱼池外包,每年也有20多万元的收入。

村民们确实比原来富了,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基础。但是距离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如何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成了乡亲们最大的期盼。“我估摸着,‘三农’这块肯定会有大动作,果不其然!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肯定会为咱农村全面发展带来新活力!”这些天,74岁的老支书陈福荣一直关注十九大,说起自己的感受滔滔不绝。

“是啊!报告里都说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使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咱村的行动纲领!”李云清说,这几天村两委班子一直琢磨,做出了五年规划的大手笔:“国家这么重视‘三农’,咱农民自己也得想着大发展。村里有在北京工作的,利用他们的资源帮我们策划生态民俗文化村,方案都出来了!”“还要发展900亩蔬菜基地,让大伙的腰包更鼓!”“根据生态宜居要求,对我们的养殖小区进行改造提升,真正达到环保要求!”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咱这就叫乘着十九大的东风,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村主任张锡伯快人快语,一语中的。

(“津云”—前沿新闻编辑焦若玉 天津日报记者张立平 通讯员张立民 田雨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