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对孩子来说,甚至是早于父母的第一任老师,他们靠着儿歌里面的歌词理解着这个世界。

如果现在要爸妈们说出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你会想到哪些?

哈哈

《世上只有妈妈好》

《鲁冰花》

《妈妈我要亲亲你》

……

拜拜拜拜

这些儿歌不仅是孩子们的记忆,也是不少家长的童年回忆呢!而这些号称经典的儿歌大都为孩子勾勒了一个个好妈妈的形象,她们温柔、幸福、聪明、全能,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妈妈做不到的。

这样赞美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妈妈的个人形象固然是好事。但是,问题来了——

儿歌里面的爸爸去哪儿了?难道儿歌都不会讲爸爸的故事吗?

为此,团长和小伙伴们特意去听了300首儿歌,然后数了数,发现里面超80%的儿歌都是讲·妈·妈的。

随机听了300首儿歌

超80%都与“妈妈”有关

在团长和小伙伴听的300首儿歌中,超80%的儿歌都传递了“妈妈是女超人”、“妈妈是孩子的全部”等信息。你别不信,我们这就来看看歌词。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1)

妈妈妈妈快坐下

请喝一杯茶

让我亲亲你吧

——《我的好妈妈》

为什么孩子只请妈妈喝茶、只选择亲亲妈妈呢?难道爸爸回家,孩子就不能招呼吗?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2)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

没有妈妈最苦恼

没妈的孩子像个草

——《世上只有妈妈好》

“杀伤力”百分之百的一首歌,爸爸表示已经哭晕在厕所……还有,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不能幸福了吗?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3)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鲁冰花》

孩子,偶尔也想想爸爸嘛!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4)

不开不开我不开

妈妈没回来

谁来也不开

——《小兔子乖乖》

爸爸爷爷奶奶回来连门都不开了?这是什么意思?太不公平了吧!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5)

妈妈说我真听话我越来越乖

妈妈有事离开叫我原地等待

——《不上你的当》

妈妈的话就要听,其他人的话就不听了吗?而且只有妈妈的表扬才算是表扬吗?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6)

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在哪

妈妈妈妈我一定要找到你呀

——《小蝌蚪找妈妈》

找的也全是妈妈,爸爸不见了能不能找呢?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7)

妈妈给我洗澡

满身肥皂泡泡

我又唱又跳

妈妈夸我好宝宝

——《妈妈给我洗澡》

妈妈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全能的存在,什么都能帮孩子做,那么孩子对爸爸的需求就越来越少了。久而久之,一些爸爸的责任和教育,就真的落在了妈妈身上。

......

而诸如此类的儿歌,还有很多。

看到这里,不少家长可能会觉得团长有些小题大做:“不就是一个儿歌,至于上纲上线吗?况且儿歌里面也没教孩子对爸爸没需求、不要爱爸爸的内容,就教孩子要爱护妈妈,妈妈做的事情本来就很多,难道这样的儿歌有错吗?

首先,对于儿歌的理解,我们应该降低一个维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试想,孩子理解世界靠的是什么,是书本还是手机上无穷无尽的资讯呢?或许都不是,靠的仅仅是每天看的动画片、听妈妈讲的故事、听老师唱的儿歌。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8)

△孩子因动画片造成惨案的新闻

也就是说,这些儿歌是组成孩子世界认知的重要部分。回来这几年,因为模仿动画片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孩子还少了吗?同理,儿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成年人有辨别是非能力,孩子不一定有。

其次,教孩子要爱护妈妈,知道妈妈的付出很多,这并没有错。但是,妈妈的事情本来就不该如此多。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9)

△《妈妈是超人》截图,可妈妈真是超人吗?

因为,如果只告诉孩子妈妈的故事,那么孩子的世界里面就只会认为妈妈是自己的全部,比如,我们把上面那些儿歌串起来就变成了:我只该听妈妈的话,只有妈妈才会给我幸福,我每天想的只该是妈妈,妈妈回家了我才去开门,妈妈不见了我该去找她,只有妈妈才会给我洗澡、做饭......

让孩子忽略掉爸爸,其实不用告诉孩子“爸爸不好”,只用一直告诉孩子“妈妈很好”就行了。如果有天你问“孩子,这件事你为什么不找爸爸呢?”孩子或许会说:“儿歌里面没教啊,原来还能找爸爸啊?”

长此以往,爸爸感受不到孩子对自己的需求,自然生活重心越来越在工作上,而看到妈妈事无巨细地把孩子的问题处理好,就更加放心了。然后,又一个中国“丧偶式”家庭就这样诞生了。

儿歌里面的“爸爸”

一个比一个忙

那么,这么多儿歌里面难道一首关于爸爸的都没有吗?

虽然儿歌里面讲爸爸的比例较少,但还是有的。不过,这些儿歌里面的爸爸却一个比一个忙,孩子听了以后,觉得自己和爸爸在生活中没有交集似乎也是一件正常的事。

那个爸爸不骂人

那个孩子不害怕

打是亲来骂是爱

——《我有一个好爸爸》

虽然这是告诉孩子爸爸的爱相较于妈妈会更加严厉,但听到爸爸都要打自己、骂自己,哪个孩子还对爸爸亲近得起来呢?

爸爸爸爸上班忙

宝宝在家等爸爸

——《爸爸上班忙》

光看这首儿歌的名字就知道爸爸好像天生就该忙于工作,而孩子只能在家等爸爸,不应该主动和爸爸互动,不应该表达自己对爸爸的情感诉求了。

我的爸爸是超人

好像从来不睡觉

晚上黑夜来报到

他在公司写报告

爸爸回家吃晚餐

原来只是一个口号

——《我的爸爸是超人》

爸爸的确是个超人,他每天这么多事情,但他从未有时间来管孩子。那么,孩子也是很自然地认为爸爸跟自己不互动是正常的了。

为啥团长对儿歌都这么“较真”?那是因为,让孩子对爸爸养成依赖,让爸爸注重家庭生活、重视教育孩子,除了能避免“丧偶式”家庭的产生外,还存在男性教育和女性教育在孩子身上差异非常明显的因素。而目前,大多数中国孩子所需要的正是来自“父亲”这一角色的男性教育。

有幼儿园男老师认为,虽然我们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更适合教育孩子,因为她们更加细心和有亲和力。但是,男性教育在其他方面却更有优势。

比如,在低年级阶段,父亲是规则的代表、效仿的对象,这时孩子面临重要的人生发展任务――性别角色认同。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比母亲更重要。在这一阶段,“父亲”的存在将给孩子建立规则,教他们勇敢、理性、负责任、敢于参与社会活动、关注世界等。

让爸爸承担起育儿责任

家长可以这样做

看到这里,也许有家长会问:“教育孩子的责任一直都有爸爸的一份,不是应该让爸爸主动承担吗?难道我们让孩子杜绝听儿歌就行了吗?”

其实,爸爸不管孩子教育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他们认为不管孩子天经地义。不过,这样的想法现在正在慢慢改变,带娃可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

另一个原因则是,孩子在幼年期接受了太多“只有妈妈好”、“妈妈是全能的”之类的教育,慢慢地会把所有的教育诉求、情感诉求,全部转移到妈妈身上,而妈妈面对如此多的诉求,自然只有“应战”。

比如,为什么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换尿片是妈妈的活儿?试想,婴儿初生时,对于毫无育儿经验的爸爸妈妈,难道妈妈的换尿片经验真的比爸爸高明很多吗?

答案显然不是,而是因为孩子对妈妈的依赖太多才养成的习惯。此时,爸爸感受不到孩子对自己的需求,看到孩子只用和妈妈互动就能健康成长。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用做。

久而久之,妈妈们似乎真的变成了“超人”,但都是被“逼”出来的。

所以,要让爸爸关注孩子成长,注重家庭陪伴的第一步,就是唤起孩子对爸爸的需求。

不过,这不是让孩子从此以后完全杜绝听儿歌,而是让尽量避免让孩子只听关于妈妈的儿歌。毕竟,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和妈妈同样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行!

为了唤起孩子对爸爸的需求,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多告诉孩子——这件事你可以跟爸爸说

如果孩子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了每件事都找妈妈的习惯。那么,你可以在孩子找你时,仔细询问他找你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这件事不是只有妈妈才能处理,这时,你就可以告诉孩子:其实不是什么事情是必须找妈妈的,这件事,也可以找爸爸呀。说不定,他能给出更好的答案呢。

简而言之,就是多帮爸爸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

多和孩子阅读有关爸爸的绘本

正如上文提到的一样,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有限,可能是动画片、书本等等。儿歌里面讲述爸爸的故事虽然少,但绘本里还是有很多的。

所以,在给孩子选择绘本时,不妨尽量多选择一些和爸爸有关的内容,比如《前面还有什么车》《爸爸,你爱我吗?》《我爸爸》《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让孩子知道爸爸有多伟大才行哦!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10)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11)

说到这里,一些妈妈可能会提出质疑:光是孩子对爸爸有需求有什么用?那也得爸爸配合啊!

前段时间,中国首部《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发布,团长在其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父母“陪伴孩子”的意识逐步上升,但“有效陪伴时间”却并不多,也就是说,很多家长尤其是爸爸其实是愿意陪伴孩子的,可是却常常流于形式。

陪伴并不是说要通过每时每刻的相处实现,事实上,如果心思不在孩子身上,就算身处一室,也不过是“相处”而已,根本达不到陪伴的目的。

或许,爸爸们可以参考这些方法:

1

利用碎片时间多和娃交流

高质量陪伴,离不开家长全情的投入和观察,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尤其是爸爸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专心陪孩子玩游戏、做运动、哪怕只是单纯聊聊天,不一定要多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让自己完全属于孩子,心无杂念,不被其他事情占据精力。

甚至就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一起出门的时候,爸爸都可以像绘本《前面还有什么车》的故事那样,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和孩子来一场用心的交流。

2

和妈妈协作照顾孩子

在家中,给孩子换裤子、穿衣服等照顾孩子的活儿大多是谁做?不用说,肯定是妈妈,很多爸爸其实不是完全不愿沾手照顾孩子的事宜,而是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粗手笨脚照顾不了孩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妈妈们一起来配合了。

最开始上手的时候爸爸们肯会有手忙脚乱的时候,这时妈妈们先别忙打断爸爸的尝试,可以慢慢鼓励他们上手,相信过不了多久,爸爸们就能让妈妈刮目相看啦!

3

不要吝于表达

传统观念里讲究父爱要深沉如山,这让很多父亲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其实在亲子关系中,交流尤为重要。

远的不说,之前爆红网络的高中教师父亲坚持用便利贴和孩子交流,这就是一种方便又有效的做法,如果说不出口,那就把想告诉孩子的话写下来吧,这也是“陪伴”的一种哦!

团长知道

看完的妈妈们都想做一件事

↓↓↓

儿歌为什么这么幼稚(为啥妈妈是超人)(12)

文 | Kyo 朱朱

成都儿童团稿件,版权归成都商报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