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炽(1921—1998)

四幕歌剧卡门的作者是谁(歌剧阿诗玛曲作者)(1)

刘炽

中国著名作曲家刘炽,原名刘德荫,曾用名笑山,出身于陕西省西安市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里。刘炽从小听着奶奶哼唱的摇篮曲长大,对音乐的热爱,常使他喜欢参与同音乐有关的一切活动。如小时常常能够看到的社火、秧歌、腰鼓,以及城里戏班子在村子里的搭台演出,包括婚丧嫁娶中的音乐等,都让他颇感兴趣。曾经因为家庭贫困,刘炽被迫辍学在庙宇中当佛童打扫卫生,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一些民族乐器,如竹笛、云锣、笙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刘炽于 15 岁那年,饶有兴趣地爬上了一辆演出车队的车,随之走进了抗日的队伍,而他的新名字——刘炽,就是在演出路上同志们给起的。

在延安,刘炽先是在红军人民剧社当演员,后考入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跟随冼星海学习理论作曲、和声及配器法等。经过专业的学习,刘炽写下了最初的作品《陕北情歌》、儿童歌曲《响叮当》与混声二部合唱《打场歌》,从而得到了老师冼星海一次更甚一次的鼓励与赞扬。冼星海教导他搞作曲一定要以民族音乐为创作主体,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的歌剧、交响乐等,并且还要从其他方面的艺术中吸取养料,做到兼收并蓄。从此,刘炽对艺术的求知欲大大增强,他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各类艺术,从读名著到接触西方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再到聆听外国音乐唱片、学习踢踏舞和了解各地方戏曲剧种和各地民歌等,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延安,刘炽与马可、安波、张鲁、关鹤童被称为是与民间音乐结缘的“五人团”。尤其是作为内蒙古艺术考察团的成员,刘炽在内蒙古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了解到了音乐民族性的重要,同时,他还学习了作曲语言学。所有这些,都让刘炽受益匪浅,让他认识到音乐一定要和情感融为一体,要同语言达成一致,认识到不同地域的语言会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而这些都是作曲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1940 年,刘炽于鲁艺毕业后,担任了鲁艺文学院音乐系的教员,同时在音乐研究室当研究生兼助教,刘炽这时的音乐创作也日趋显得成熟起来。1941 年,刘炽创作了歌剧《塞北的黄昏》,内容表现了抗日战争中期于内蒙古地区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大草原发生的一个故事。1942 年,刘炽以典型的陕北民歌风味,与“五人团”成员完成了民歌联唱《七月里在边区》,作品一经演出就在边区流传开来,这一年刘炽成为鲁艺“大秧歌队”的总导演。1943 年,刘炽担任了秧歌剧《减租会》的编曲,同时他又用陕北古道情和山西新道情结合,完成了独唱曲《翻身道情》,此曲一直流传至今。1944 年,刘炽与贺敬之合作写出了《胜利鼓舞》,这部作品具有陕北民歌的风情特色,被毛泽东称赞为“很有中国气派”。同年,刘炽还参与了歌剧《血泪仇》与《惯匪周子山》的音乐创作。1945 年,刘炽参与了大型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

解放战争时期,刘炽前往东北地区开展音乐活动,在那里创办了音乐学校、星海合唱团等,并在东北文工团任作曲兼指挥,在东北鲁艺音工团任作曲兼指挥,其著名的《工人大合唱》就创作于那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刘炽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作曲兼艺术指导、中央实验歌剧院作曲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顾问、辽宁省歌剧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后又历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歌曲》编辑部编委等职,这时期他的创作进入了最好的状态,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

在歌剧创作方面,刘炽有着很强的创作欲望,有着很高的理想。据不完全统计,刘炽创作的歌剧作品大约有 14 部,其中较为著名的歌剧有《牧羊姑娘》(与陈紫合作)和《阿诗玛》,其他的歌剧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显露出它的成就。

四幕歌剧卡门的作者是谁(歌剧阿诗玛曲作者)(2)

歌剧《阿诗玛》

歌剧《阿诗玛》创作于 1959 年,由李坚、郦子柏编剧,刘炽作曲,剧情来源于云南圭山地区彝族分支撒尼人当中流传的长篇叙事诗。创作这部歌剧期间,创作组人员曾下云南去体验生活,遍访了彝族自治县的野核桃村、老圭山和石林地区,不但了解了当地的风俗、礼仪如火把节等活动,更是对来自于生活劳动中的旋律给予了细心的聆听和深刻的记忆,尤其对当地原汁原味的风格特色给予了采纳,在歌剧中有一首《猎人小合唱》,其欢快的节奏和鲜明的特色就得益于采风。对《阿诗玛》的创作,刘炽几乎用了四年的时间,李坚、郦子柏的剧本也达到了 18 次易稿,可见艺术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多么可贵。1965 年,歌剧《阿诗玛》的音乐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录音发行,由于它故事动人,音乐优美,后被拍成音乐艺术片在全国得以流传。

在电影音乐方面,刘炽的成就最为显著,他本来并无意涉足这方面,然而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刘炽创作的最著名的电影音乐有 :电影《人民的新旅大》(1949)中的《柔和的阳光》;《陕北牧歌》(1950)中的《崖畔上开花》和《刘志丹颂》;《祖国的花朵》(1955)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纪录片《1957 年的国庆节》中的《祖国颂》;电影《上甘岭》(1957)中的《我的祖国》;电影《英雄儿女》(1964)中的《英雄赞歌》等,这些美好而感人至深的音乐至今仍回响在人们的耳边。

刘炽是一个非常多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有器乐曲、舞蹈音乐、电影音乐、话剧音乐,广播体操音乐及歌曲等。刘炽创作的各类大型作品多达 70 余部,创作各类歌曲近千首,出版有 14 部作品集。同时,刘炽还是一个很注重理论研究的人,著述各类文章 15 万字。在创作上,刘炽以才思敏捷、乐观向上而著称,他创作的舞蹈音乐《荷花舞》完成于一夜之间,并获得国际奖项。他的作品有极强的感染性,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新疆好》就是在《十二木卡姆》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刘炽说过:我的一生都在坚持写作,就是因为人民喜欢我的歌,亲人喜欢我的歌,孩子们喜欢我的歌,他们是我创作的永远主题,我有一种责任感,我要让他们歌唱。爱党爱国根本在于爱人民,忧党忧国根本在于忧人民,我的音乐是人民创造的,把音乐还给人民,是世界上每一个音乐家所应该做到的。刘炽正是有着这样一种伟大而朴实的胸怀,有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意,才使他的作品有着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长久性。

更多视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天秤的艺术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