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方朵朵爷爷打儿子(谁该为朵朵的骨折买单)(1)

1

《小别离》里有一集,剧情是这样的:朵朵跟爸爸妈妈视频,央求说她想去参加志愿者行动,到美国西部公园,和科学家一起救助动物。

妈妈文洁担心朵朵的安全,坚决不同意,爸爸看出女儿一心想去,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开拓眼界的好机会,便偷偷答应了朵朵。通过陈洁的帮助,给朵朵转去了报名费。结果朵朵不小心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导致右腿骨折。文洁知道后,跟老公大吵了一架,呵斥说:

“朵朵从小连门都没出过,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冒险!她出了事,该怎么办?”

小别离方朵朵爷爷打儿子(谁该为朵朵的骨折买单)(2)

2

  • 一个男性好友,30多岁,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学完驾照后,找陪练也练了几个月。家里始终不敢让他碰车。现在有了车之后,反而不敢再上路。

  • 还有一个朋友,30多岁的辣妈,第一次去滑冰,摔倒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倒下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 这种情况在我们当中很常见。我们很多人在面对风险时的应对能力,有时候真的让人很吃惊。归根到底,跟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小别离方朵朵爷爷打儿子(谁该为朵朵的骨折买单)(3)

    3

    我们从来不缺贴心的家长,时时处处防备着一切危险的可能:

    从做妈妈的那一刻起,我们眼睛里所能看到的就全是危险!

    我们的心脏太过脆弱,孩子稍微一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就坐立不安,更别提让孩子去冒险,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练习保护自己的机会。

    记得之前跟国际知名幼教专家——白玛琳博士,聊到关于孩子的risk taking (冒险)的话题。她说:

    “我看到很多中国家长在宝宝练习爬行或走路时,总是去打断他们,把宝宝抱起或扶着他们走,这太不可思议了!中国家长为什么要剥夺孩子去冒险的权利?他们就是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爬行或学步在尝试冒险啊!”

    4

    再说回前文中朵朵的故事,方圆的允许和朵朵的骨折,看似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稍微想一下,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朵朵即使不参加这个活动,将来还可能参加其他任意一场活动,都会有出现意外的可能。

    到时候做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归根到底:

    是因为朵朵从小就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因为文洁和方圆在朵朵小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让朵朵参加过任何类似的活动,导致朵朵在应对风险时缺乏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

    朵朵想参加演出团,妈妈拒绝;

    想做歌唱团导演,妈妈拒绝;

    唯一让朵朵做的就是报班,再报班。

    小别离方朵朵爷爷打儿子(谁该为朵朵的骨折买单)(4)

    5

    一位儿童足球教练员说:在参加足球训练班的儿童当中,很少能看到家长为女儿报名。因为他们担心女儿会因此受伤。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参加过足球训练的女孩,比没有训练过的孩子受到外伤的几率更小:

    因为这些活动使她们们的肌肉发育的更好,骨骼更为强健,更好地锻炼了她们的身体平衡。让他们知道用这种踢法脚更不容易受伤。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锻炼自保的技能。

    面对危险时,大部分家长总是像文洁一样,习惯于逃避,做消极的防备,但家长真正应该选择的是:

    更加积极地为危险做准备,给孩子准备好自己的机会,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尝试“风险”。

    6

    最后,谁该为朵朵的骨折买单呢?

    不该是方圆的允许,反而应该是方圆和文洁二人对女儿出于“爱”的过度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