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节气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时间了。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所以今日便开始入伏了。俗话说,“热在三伏”。

三伏天往往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

三伏天一般持续30天有时会40天。如果这段时间里能正确修养将息,对保持身体健康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候人体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最易遭受寒邪的侵袭。

三伏天如何把体内寒湿气逼出来(热养三伏做好三件事)(1)

尤其是当代人喜欢吹空调、吃冷饮,最容易遭受寒邪侵袭,有些体质虚弱的可能会当即感冒,有的则寒湿邪气潜藏在体内,久则变生寒湿等疾病。所以,对于体质较弱的或者体内已有寒湿的朋友而言。

伏天最重要的防病原则就是——防寒和驱寒,借助此时天地之间的阳热和外力,将体内的寒湿祛除殆尽!

俗话说“热养三伏,冬病夏治”,说的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能做好这几件事,那到冬天也不会生病,陈年旧病也能治好。

三伏天,天气炎热,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肌肤腠理也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

这样的状态,就是中医讲的“腠理疏松”,这时候人体的阳气浮越在表,机体内部反而空虚,最容易被寒邪侵袭,在外则有风寒邪气乘虚而入,在内也有寒凉之品直中脾胃。

三伏天如何把体内寒湿气逼出来(热养三伏做好三件事)(2)

这时候大家吹空调,吹风扇,吃冷饮,就往往会导致感冒、头痛、腹泻的发生。

所以我们防寒驱寒,不仅是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生冷食品,比如雪糕、冰淇淋等,更要不过分吹空调,尤其是在满身大汗的时候。

如果这时候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寒湿邪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轻则导致感冒,严重的还会造成中风等情况。

为了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王孙思邈的一首生津避暑方——甘竹茹汤。现在就分享给大家。

三伏天如何把体内寒湿气逼出来(热养三伏做好三件事)(3)

甘竹茹汤的组成:

甘竹茹一升、人参、茯苓、甘草各一两、黄芩三两。

原用法: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现代用法:竹茹30g,人参10g,茯苓10g,生甘草10g,黄芩15g,上药一起水煎服即可。

甘竹茹汤的口味甜中带少许苦,除清热生津外,还有开胃助食的效果。此方味甘、苦性凉,汤液清亮,略带药香,味道儿童亦可接受。

在炎炎夏日,煮一碗这样的汤方,大家无论是在家闲饮还是工作外带,都是不错的消暑选择。

方中总共有五味药,方中竹茹甘寒,能清热和胃、除烦止呕,人参则能大补元气,与甘淡的茯苓相配,则能发挥健脾益气的功效;

黄芩性寒,能清热除烦,它味道略苦,因此能开胃助食;生甘草味甜,在改善汤药味道的同时,还有清心除烦的功效。

五味药物合用,能有清热生津,开胃除烦的效果,最适合伏天口渴烦躁、不欲饮食的症候,可谓是户外工作人员的必备佳品。

三伏天如何把体内寒湿气逼出来(热养三伏做好三件事)(4)

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灸,是以“冬病夏治”为指导的治疗方法。俗语有“三伏贴好,没病没恼”的说法,所以贴三伏贴也是三伏养生的重要环节。

三伏贴具有固摄阳气,祛寒湿等作用。对容易受寒的部位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像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免疫力低下、风湿疾病等都是适合用三伏贴来治疗的一些常见疾病。

三伏已来,只要我们要按照中医理论,重视平衡,顺时养生,我们便能健康顺利的度过每一个节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