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

2021年1月6日,河南商报记者从满帮集团获悉,在近日公布的《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2020)》中,河南有7个城市上榜百强,郑州排全国第9。

据悉,《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2020)》由满帮集团研究院联合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脉策数据科技、新驰咨询、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等机构共同发布。

报告以城市为单元,重点研究中国物流发展的整体格局和演变特征,通过构建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全国302个直辖市和地级市(自治州、盟)的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价,重点分析了城市物流发展的区域特征、城市类型及典型案例。

内陆枢纽崛起,郑州位居全国物流竞争力前十

《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2020)》的年度主题为:“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内陆枢纽崛起。

什么是城市物流竞争力?

报告认为,“双循环”新格局将会改变内陆地区的物流势能。而物流成本洼地可吸引战略要素本地聚集,物流势能高地可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物流能力已成为城市招商引资的核心优势。

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定位,即是为城市物流体系吸引周边生产要素聚集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能力,并设定了城市物流吸引力和城市物流辐射力两个评价维度。

报告提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物流枢纽将崛起为门户接口,基于区域物流中心的新一轮枢纽经济之争已经开启。

在经过海量的数据整理和聚类分析后,研究发现,2020年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重庆、武汉、天津、成都、郑州、南京。

郑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全国物流竞争力百强榜出炉)(1)

位于榜首的上海市优势突出,摇摇领先第2名广州市,其余城市的差距则相对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前10强中,中西部城市占据4席,分别为重庆、武汉、成都、郑州。直观的反映出“双循环”新格局下内陆地区的物流势能提升。

“五极”串联全物流体系,河南7个城市入列百强

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区域物流格局正进入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等为核心的“五极”时代,五个城市顶点构成的“钻石结构”串联中国物流体系。

其中,江苏省的表现较为突出。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拥有全国最多的物流竞争力25强城市和百强城市。

同时,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的物流优势也显现出来,由于4省的物流市场比较发达,物流枢纽城市分布也相对更加均衡。

从省域格局来看,各省物流城市分布可分为均衡型、多中心型或一核多中心型、双中心型、单中心型、欠发达型等不同布局结构。

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份为多中心型或一核多中心型布局结构。

河南共有7个城市上榜全国物流竞争力百强榜,除了郑州,洛阳、信阳、商丘、南阳、濮阳、周口也榜上有名。

郑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全国物流竞争力百强榜出炉)(2)

郑州属枢纽型城市,有发展全国物流枢纽潜力

从重点城市来看,上海、广州、深圳、北京、重庆、武汉等城市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属于强枢纽型城市,具有打造国际物流枢纽的潜力。

成都、郑州等城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属于枢纽型城市,具有发展成为全国物流枢纽的潜力。

对于郑州的城市物流竞争力在百强榜排名第9,报告这样点评: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聚集,在枢纽布局、通达性和地理区位等方面评分较高;郑新欧、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基础服务平台的搭建,大大提升辐射范围和国际通达水平,高端制造业聚集,发展潜力大;公路运输占比高,运输结构待优化,国际物流规模待提升。

报告还指出,菏泽、包头等城市的吸引力强于辐射力,属于消费型物流城市;宜昌、黄石等城市的辐射力强于吸引力,属于口岸型物流城市;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均较弱,属于一般型物流城市。

郑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全国物流竞争力百强榜出炉)(3)

物流政策资源需要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报告称,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经济的对外依赖性逐渐降低,国内市场具有更大的空间。

此时,内陆地区的物流枢纽能级大幅提升,出口加工导向下的区域物流分工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带动内陆物流枢纽崛起,在“双循环”新格局中担当门户枢纽。

区域物流一体化也将加速推进,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正成为中国区域物流增长极。

但目前,我国城市物流竞争力分布不均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强枢纽型物流城市较少,绝大多数城市物流竞争力偏弱,物流能力与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不匹配,物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足,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物流与城市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政企协同打造城市物流枢纽新格局。

而物流政策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编辑 吉倩倩 施尚景 吕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