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淮阳区隶属河南省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多处风景名胜近年来,淮阳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由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变为了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新城区2021年度,淮阳地区生产总值304.1亿元,迈过300亿元大关,增长7.2%,增速居全市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增速居全市第二位,高于全省17.5个百分点全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本次淮阳区调研之行中,环球网县域经济调研组对淮阳区的营商环境、产业规划以及遗址景区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周口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周口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周口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来源:环球网

淮阳区隶属河南省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多处风景名胜。近年来,淮阳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由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变为了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新城区。2021年度,淮阳地区生产总值304.1亿元,迈过300亿元大关,增长7.2%,增速居全市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增速居全市第二位,高于全省17.5个百分点。全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本次淮阳区调研之行中,环球网县域经济调研组对淮阳区的营商环境、产业规划以及遗址景区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发展的要素之一,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当地招商引资的数量、质量,也影响着地区内的经营企业,进而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就业、财税收入等产生着重大影响。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市场的监管、对于相关程序的合理把控以及对于企业的帮扶与引导。

近几年,周口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的发展理念,实施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举措,着力营造了“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营商环境。同时,该区建立“一个企业一套方案”精准化服务机制,即“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一企一员”专业化服务“一企一档”全程化服务,确保企业和群众业务办理流程走得顺、问题解决得好,为企业建立起一套从注册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成长档案”也给群众带来便捷的办事体验将都办代办服务真正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帮代办”。

在淮阳市民中心,调研组一行人看到了部门较快的办事效率、认真的服务态度以及由此营造出来的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承接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重要载体、淮阳“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新地标,淮阳市民中心整合了综合受理、人社服务、医保服务、工程建设审批、税务服务等13个分散办事场所。市民中心共有四层,在窗口设置和公共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和舒适度相结合,服务性和功能性相兼容,紧凑型和共享性相适配,同时,为了方便服务群众,市民中心还提供免费邮寄、免费复印等服务。

电商助农大有可为

淮阳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位于淮阳区腾飞路与工业一路交叉口,总体建设1.8万平方米,可以容纳100家以上规模网商,主要规划建设六区二中心一基地:电商运营区、配套服务区、创业孵化区、电商培训区、商务洽谈区、产品展示区、电商管理服务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及网红直播孵化基地等功能。现已孵化电商企业100多家,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50多家。

在商品展示区中,调研组看到“泥泥狗”“芦苇画”等淮阳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产品。据了解,针对这些产品,淮阳区政府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推动对文旅产品创意设计、包装和推介,将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商品,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开发出一批特色鲜明、制作精良、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淮阳品牌”。

2021年全年淮阳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93.18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60.59亿元,农产品网上销售额2.32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的项目建设契机,园区走出了一条“互联网 运营商 电商企业 农户”的电商工作新路子,已成为淮阳区传统经济转型,区域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同时,农村农产品的产业链的完善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的销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农民收入,并且吸引了大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建设,对区域的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塑料制品产业是淮阳区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淮阳塑料制品产业领跑全省、叫响全国。淮阳区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中小企业(塑料制品)特色产业集群”“河南省塑料制品之城”“中国塑料制品之城”等称号。特别是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产品档次、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塑料管材和薄膜制品产销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并拥有自己的品牌。今年3月份,淮阳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塑料制品之城”称号。

作为塑料制品的领头企业,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采用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车间自动化程度在70%以上,并且还加快了智能化升级步伐,在每条生产线的重点工序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不仅加强了企业管理,也为客户实时查看订单生产安装了‘千里眼’。该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通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升了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有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淮阳区塑料制品有70个系列、7000多个种类,产品销往全国30个省份,并出口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截至2021年底,淮阳塑料制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如今,淮阳区拥有100余家塑料制品企业、1.7万余名从业人员,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关联产业年产值303.2亿元;全区年产塑料管材和塑料膜48万吨、塑胶30万吨、聚乙烯薄膜18万吨、塑料编织袋6.2亿条,占河南省塑料制品市场份额的29%。

黄花菜开成“致富花”

淮阳区地区生态环境优越,现有耕地93763.47公顷,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同时也是黄花菜、花生、大蒜的主要出口基地。近年来,淮阳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累计投入涉农资金51.6亿元,实施农业产业项目563个。

淮阳黄花菜,是我国最古老的黄花菜主产区之一。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五百年前。黄花菜一般生长在山地、丘陵等贫瘠的土地上,而唯独淮阳黄花菜产于平原,独具“双层六瓣、七个花蕊”,加工馏晒后,色泽金黄,菜条丰润,油性大,弹性强,久煮不烂,鲜嫩甜脆,品质之优良居全国黄花菜之冠。金农实业有限公司据此优势条件,根据当地的独特的加工方式,赢得了全国黄花菜的市场。淮阳黄花菜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淮阳黄花菜”地域品牌的形成,对淮阳黄花菜声誉的提高、国际市场的拓展及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作为历史古城,淮阳区文化厚重,人杰地灵,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全国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是龙图腾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陈、胡、田、袁等五十多个姓氏都发源于此。悠久的历史也带来了大量的历史遗址,太昊陵是其中最为出名的遗址之一。该遗迹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是太昊陵举行庙会的日子,在这段期间,游客数日达数十万,是淮阳区每年的盛况之一。

太昊陵南临碧波荡漾的万亩龙湖。龙湖由东湖、南坛湖、柳湖、弦歌湖4个湖区组成,面积1.6万余亩,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湖水环抱淮阳古城,古城屹立水中。这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融洽结合的景观引来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此外,淮阳龙湖荷花历史悠久,是中原地区原始的原生态荷花种群,被誉为“神州第一荷”,荷花不仅是周口的市花,也是“老家河南·五朵金花”文化旅游品牌协作体中的一员。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2022年3月,首届“周口荷花节”被河南省节庆办列入省级节庆活动目录。

以太昊陵和龙湖等遗址景区作为依托,近年来,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委、政府以打造“羲皇故都·水城淮阳”“ 一湖一城一会一节”等知名旅游品牌为抓手,夯实产业基础,推进改革创新。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上做出了很多探索,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用旅游的载体繁荣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