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一派志愿今天已经截止了,如果家长觉着一派不靠谱,可以开始准备二派了。聊哥今天准备把海淀区每个学校的基本情况给大家讲一下,给大家做个参考。

友情提示:全文不会出现缩写和谐音,因为聊哥不喜欢给文字打码。

海淀区学校评价(北京海淀全学校信息汇总)(1)

海淀区学校评价(北京海淀全学校信息汇总)(2)

上边这个是海淀区五个区域今年的招生计划,以及是否享受校额到校的情况。那咱们就开始说吧,每个区域都有跟别的区域重复的学校,重复的聊哥就只讲一遍。

区域一

海淀区学校评价(北京海淀全学校信息汇总)(3)

十一学校,海淀六小强之一,热度排名全区第6,在上地实验和八一学校中间,五一小学的孩子占到16%左右,太平路小学的孩子能占到14%,玉泉小学10%左右,其他学校的孩子比较少。中考绝大部分会进入到十一学校高中。但学校在教学方面管的不严,需要孩子具备一定自主性也需要家长盯紧孩子。目前直升学制点招具体人数不清楚,个人觉得机会应该不会太少,去年分班考试进入直升学制的孩子也不在少数,登记入学中签之后分班进24直升的也每年都有。可以关注下明后天学校官网报名,今年为数不多可以公开的机会,简历含金量相当重要。

101,今年登记入学名额飙升了100个,总共180个。学校校园环境挺好,地处圆明园,人文气息浓厚,竞赛生也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初三上基本上就开始陆续进行签约了,集团校的孩子也有机会,如果孩子成绩好的话,但是目前来看能签约的基本都是本部和上地实验的孩子。还有一部分是派位进的101,这部分孩子里边中关村二小三个校区还有中关村三小占了绝大部分,中间插了一个西苑小学也有进的。由于今年暗示部分孩子填报分校,这种方式很多孩子不踏实,如果手里没有更多的选择,可能忠诚度还会高一些。至于后续还是否能有机会?只能耐心等待。

清华附中,这几天悄咪咪提示了不少人,后期机会感觉不多了,清华附中的学校热度也非常高,除了学校自主招生外,派位的学生最多的是清华附实验学校,6%不到7%,绝大部分清华附毕业的全都进了本部高中。去年清华附中是全北京进入清华大学人数最多的学校,清北人数总计90 ,清北率应该是全北京第一。清华附中这还有一点,清华附中公办本校每年只招6、70个孩子,这些个孩子主要是派位进,但还有10多个是通过学校自主招生进的,主要是蒸包、子弟这些孩子。其他的孩子会被放到清华实验去。

人大附中,这是一所,一只脚迈进去相当于一只脚迈进顶级大学,海淀学校人大要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2018年数据显示,人大附中清北人数多达140 。但是人大附中的热度其实没有101高,因为101的招生人数要比人大附中多一倍还多,不论是去年也好,还是今年的数据也好都是。学校在一模前后会签一批人,一百人左右,每年初中部进入本部高中的有两百来人,人分每年进入人本高中的孩子有100 ,这是集团校的优势,当然也是成绩的体现。

首师大附中,初中部挺强,也是海淀六小强之一,但高中部会稍微弱一些,学校教学风格理念都偏传统一些,在六小强里,中考签约率应该最高。此学校生源和六小强学校的其他几所没有大的冲突,基本都是在周边校选拔,派位也有,但很少,主要是海实花园村的多一些,占派位的18%,像海实苏州街校区跟翠微这些都不到10%。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没有进行太多活动,不过年前的活动多多少少暗示了一部分,年前收那一个礼拜的简历,会被当做参考,情况就是今年不论是从政策角度来说还是疫情,都比较被动,可以看看后续开学之后有没有什么动作。学校分班重视三科,数学不见得是最重要的分班依据。至于学校能上清北人数,没有官方数据,但是大概40左右,家长可以理性参考。

育英中学,整体还行,在普通校中办学规模算比较大的,学校热度也比较高,在全区排第11,跟二十中和五十七中挨着。有将近50%的学生都是培英小学出来的,剩下的学校平分派位的这块大饼。就录取趋势来看,近三年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今年可能会延续这个趋势,可以等到派位结果出来之后一块看一下。学校的成绩也不错,也是近50%的学生上了500分,校额没浪费,今年首师大附中、民大附中、理工附中都是7个名额,有想去的家长可以努把力试试争一下这个名额。看今年宣讲会的情况,有挺多家长愿意第一志愿报育英中学的。

十一实验,原来的太平路中学,以前挺次的,现在情况有所好转,每年也有靠校额到校能有去六小强了的学生,每年还可以少量点招。热度在海淀区比较靠下,排在第56,下边是清华附中上庄学校。但毕竟现在有十一的扶持,以后学校还是有上升的空间。

育英学校航天校区,现在也有一定的规模了,只不过跟别的热度近似的学校还有点差距,比上边十一实验的热度还高点,能排到35左右。学校有校额到校。

玉渊潭中学,学校规模挺小的,热度不高,学生主要来自羊坊店四小,能达到30%多,有校额到校,要是能达到上重点高中的目标,也不是不能考虑,但是名额少,一定要把学习成绩稳住了。

五十七中,上边也说了,热度就排在育英中学下边,育英中学11,57中第12。普通校里边热度算很高了。升学之后去校本部高中的比较多能占到四分之三左右甚至更多。五十七中校本部高中挺强的,每年都有上清北的。还有校额到校,名额数量跟玉渊潭中学差不多,但竞争肯定要更激烈一些。

人翠,学校口碑挺好,家长都说老师很负责,对孩子视如己出。办学规模不大,招生近三年来也是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学校的热度挺高的,能排到第19名的样子,比理工附中的热度还稍微高点。有校额到校,再加上拼中考成绩的,也有不少学生,大概五分之一多,能去人大附中的。但最多的还是去人翠高中部。

海淀进修南、北校区,南为纯初中,北初高中都有,对南北校区褒贬不一其实,有人觉得南校区好一些,有人觉得北校区。本身这两个校区之间的差距就不大。南北校区班级体量在16个班左右,学校基本的师资、校风、硬件都是标准水平,没有特别突出,但也不差挺好。生源基本上是派位、直升来的,中考成绩在海淀区也能排到中上。

育鸿学校,整个学校用一个字就能形容“小”,老师也少,学生也少,学校面积也小,学校热度更小,这两年招生倒是有上升的趋势。因为是九年一贯制,学生主要是靠对口直升和派位来的,从育鸿学校小学来的学生能占到90%。学校虽然有校额到校,但也是少的可怜。多的2个,少的就1个。

理工附中南校区,原来的六一中学,现在学校的办学规模很小,全校三个年级加一块,也就18个班。对于这个体量来说,学校的老师数量就显得比较多,老师也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好的一点是,学校校额数挺多的,看出口也还行,而且现在热度也不是特别低,未来应该会有所发展。

101双榆树,就是原来的双榆树中学,现在一直在依托101的资源发展,初二有一个实验班,成绩挺出彩,本部也有老师过来,这些孩子的中考成绩还是能得到保证的。可以拼一拼这个实验班。说一嘴101的内部游学,需要参加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参加,就是一点需要注意,去了之后将无法享受校额到校了。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孩子家长比较稳,放弃内部游学的机会,保校额到校。

交大附中,虽不是小强学校,但也是老牌区重点,学校规模挺大,师资也很豪横,但有一点,学校属于宽松式管理,家长反馈考试较少。初三有一个1 3工程实验班,只有学校里最牛的学生能去,除了牛的要求,还有要求就是学籍是东校区,人在本部就读。除此外学校还能有4、50人有能力达到市重点高中的水平。对于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学校通过提前和孩子签约锁定名额,留在自己本部高中。家长在选择区重点初中可能也会面临这个选择。

交大附中二分校,这个学校的热度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低,甚至能排进热度前50,虽然是前50,但本质上也是倒数的。36个示范高中名额。

北师大三附中,学校前身是一二三中学,这学校也是“小”,总共22个班,去年就有三个班的学生参加中考。这两年学校的关注热度呈上升趋势,初中毕业大部分会去本校高中,有校额到校,但数量比较少。

交大附中分校,坑校石锤,家长避而不急,就连校额到校名额也是少的可怜,小强学校,一个学校一个名额。不用聊哥建议,各位家长都不愿意多看这学校一眼。

十一晋元,一所新学校,去年招的第一届学生,220人左右,走班制,对于孩子学习方面,家长最好盯着点。班级人数各不相同,少则几人,这点家长比较满意,师资方面,老师人数少,但是基本上是十一学校本部的老师,责任感都比较强。食堂好,早餐、晚餐自愿选择,中西餐应有尽有,作业量适中,主要看孩子自己的效率。校额到校数量增加至48个,对于这个体量的学校来说,数量算挺多的。

首师大附中一分校,原来的育强中学,2012年才改名叫首师大附中一分校。学校热度比较低,近三年的关注度与招生规模的比例趋势跟大多数学校相反,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今年这个比例也有下降的可能性。出口还可以,校额到校名额也不算少45个左右。

海淀进修香山分校,去年被教进收编,学校规模现在很小,全校仅有14个班,老师数量也比较少,2个寄宿班师资来自于本部,录取热度排在50位,属于热度很低的那一档,这个学校四王府小学的学生很多。也有校额到校名额。

区域二

海淀区学校评价(北京海淀全学校信息汇总)(4)

重复的聊哥就不说了。只说不重复的。

中关村中学,很强,也是海淀区六小强外的优质学校,学校在师资、办学规模、硬件上都无可挑剔。录取热度排行全区第8,仅次于八一学校。这两年学校热度与招生规模的比例有微弱的上升趋势,看趋势,今年这个比例可能会涨,但是会非常微弱。有很多中科启元的孩子,初一在本部念,初二开始要去分校,清华园以及双榆树校区各会安排一届学生待两年,将来初二要去清华园校区。

交大附中东校区,原来的陶行知中学,学校比较弱,校额到校数量也只有26个,很少。

北航实验、北航实验分校,初一、初二年级在北航,初三去北航分,北航会在素质班里点一部分孩子,人数很少,以前是人大附中集团帮扶校之一,不过现在师资已经撤回来了。在学校热度方面,北航实验学校全区排26。

地大、科大、北医放一起说,这三所学校都是属于听名字比较高大上,但内容有点空的学校,像地大总共才13个班,办学规模着实有点小,生源全部派位入学来的,最多的是清华附中上地小学的学生,能占到35%左右。科大附中算是这三所里师资比较多的了,学校也有一点的自主招生机会,但名额不多。这三所校额数量都是少的可怜。

101矿大,跟上边三所学校其实一个情况,就不过多阐述了。

101石油,热度排名25,这两年关注度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从石油附小上来的学生占大多数,校额到校名额不少也不多,毕业的孩子主要还是去本校高中的多。如果能依托101的教育资源好好规划,应该还是能有不错的发展的。

首师大附中北校区,学校很新,师资还不错,都是本部来的。去年7个班中有3个实验班,校额到校名额有51个,对于一所新学校来说,这数量还算挺多的,第一届学生招生时候说差不多有一个班可以直升本部高中,但结果到底如何,今年见分晓。

区域三

海淀区学校评价(北京海淀全学校信息汇总)(5)

重复的聊哥就不说了。只说不重复的。

八一学校,学校非常热门,排在全区热度第7位,学校的师资很好,办学规模也不小,生源来自于派位以及直升还有自主招生,八一小学部其实不太行的,所以直升上来的学生质量一言难尽。年级前五十签本部高中比较稳。升学出口的话,八一高中部很牛,中关村中学也好,十九中。还有两所去的比较多的是八一玉泉以及农大附中。

十九中,海淀区重点校,没有校额到校,学校的底子是很好的,但近年来成绩表现欠佳,不尽如人意。学校去年的热度是全区第23位。

101温泉,也是一所比较新的学校,2015年首次招生,学校地理位置不太方便,比较偏僻,招生方式派位为主,生源质量也就是周边孩子,生源质量可以考虑一下。校额到校数很高,2023年一共有63人,如果能拿市三好,可以直升101本部,今年学校宣传有审批1 3项目,将来可以去本部念,预计也是想吸引一批中上层的生源,保一下学校质量跟口碑。

人大附中二分校,师资一般,办学规模一般,学校热度一般,生源质量一般,总体来说,这所学校,比较一般。

区域四

海淀区学校评价(北京海淀全学校信息汇总)(6)

重复的聊哥就不说了。只说不重复的。

北京实验,原来的立新中学,老师学历以本科为主,学校硬件不错,但是学校热度比较低,近三年来,关注度也是在呈上升的趋势,生源主要来自对口直升校、自主招生和派位入学,校额到校数量不算多,出口比较一般。

首师大二附中,这两年越来越热,去年在海淀区的热度排名排到了第13位,交大附中都排他后边呢。初三有一个置身本部政策,去年初二第一批签约了20多人,初三后就去本部学习了。学校校额到校数还挺多的,把成绩稳住,重点高中机会很多。去年中考最高分567分,500分以上160人。

海淀实验中学,学校老师很多,但是高学历老师并不多,班级情况可以在上边聊哥发的表里看,可以选择争取校额到校,可以选择初二1 3直升本部高中,可以直接进入钱学森实验班(最强班型),钱学森实验班高考均分在620 的水平,如果孩子学习没有那么突出的好,拼不了校额,这个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提一嘴,和民大附中校长为同一人,有5个直升民大附中高中的机会。

北外附中,原来的万寿寺中学,啥水平大家应该知道了,就不过多的阐述了。

区域五

海淀区学校评价(北京海淀全学校信息汇总)(7)

重复的聊哥就不说了。只说不重复的。

十一龙樾,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优越,办学规模也大,在硬件设施上边没有什么能挑剔的点。学校热度也非常高,排在第15位,不愧是一所网红校,从去年的数据看,学生去的学校还比较均衡,去十一学校的很多,其他学校也都是理工附中,中关村中学这种级别的学校。看去年十一龙樾的成绩这么好,再加上可以自主招生的学校减少了今年预计会异常火爆。

人大附中西山,西山华府业主可以直升,在教育设备方面很先进,孩子人手一个苹果笔记本,学校热度在全区中上位圈,学校校额到校数其实不算多,如果想要有好出路还是要尽力争取校额到校的名额。

上地实验,这个学校一个字“牛”,能超越六小强学校在全区热度排名中排第5。相对于六小强,上地实验招生人数多,比进六小强学校更加稳妥。今年据说是有大量医护子弟选这个学校。学校的升学出口很好,能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去101,原因之一是101的校额到校名额给的很多。2020年入学能有10个101的名额。就是热度大,学校必然比较难进。

二十中,区重点初中,学校规模很大,教师的整体水平很高,在全区的热度排行中排第10,主要的入学方式是派位入学和学校自主招生。但今年由于政策原因,自主招生名额应该会有所缩减。升学出口不全好,但大多数还不错。没有校额到校。去年中考有60%以上的孩子达到了示范校录取分数线,最高分571分。

清河中学,原来很坑,现在有校额到校好一些,去年校额到校数量多到惊人,足足有96个指标,比较可惜的是有浪费的,没用完。

二十中新都,还是那个问题,学校很“小”,办学规模小,师资少,热度小,但是去年的关注度有大幅提高。生源全部是派位入学来的,主要是清河四小的学生比较多。校额到校名额不多。

农大附中,其实师资还可以,就是办学规模比较小,得不到什么关注,校额到校的名额也少,关注度排在全区52。

中法实验,有一种“地广人稀”的架势,学校占地挺大,孩子却少的可怜,入学热度也是倒数,而且招生趋势这三年来越来越少,热度越来越低。校额到校的名额也是少的可怜。

四十七中,跟中法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多阐述了。

五十七上庄分校,热度排名倒数,招生趋势是越来越少的,有极大可能是因为根本就招不满学生,有一个算是亮点的,就是学校可以自主招生,但是,这学校它招不来好学生。

清华附中上庄学校,虽然热度排名倒数,但是去年热度较18年热度猛增了近一倍,招生也有扩大的趋势。主要的入学方式还是派位入学。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热度排名34,办学规模比较小,有校额到校的机会,家长可以尽力争取一下。

首师大一分,热度排名40,也是,这两年招生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学校自主招生入学和派位入学两种入学方式,图强二小的孩子也有来这的。升学出口还不错,有挺多孩子去首师大附中、科大附中、北大附中的。跟学校的校额到校名额多也有一定的关系。跟首师大二附中一样有直升本部高中的机会,每届有10人左右。

北部新区,热度低,但是这两年热度在慢慢回升,有对口直升校,但学校地理位置不太好,受了挺大影响。如果家长选择这所学校,校额到校一定要拼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