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很多朋友或者领导,他们有些只会夸夸其谈,但现实中什么都做不好。我们通常会用一个成语来讽刺他——纸上谈兵。

提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说的是主人公赵括没有实践经验,不会打仗。但是还原到战国历史中,为什么赵孝成王会让这么一个人去打长平之战这么大的一场战役呢,是赵孝成王缺心眼,或是赵国没人了,还是另有蹊跷?而赵括又有什么强大的身世背景能让他迅速火爆“出圈”呢?为什么连赵括的母亲都不看好自己的儿子,甚至在赵孝成王面前断言此仗必败呢?今天我带你们解开层层谜团,了解完整的“纸上谈兵”。

说说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的前因后果)(1)

疑问一:赵括真的这么差吗?

答案:并不是。

赵括的爸爸可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赵奢。赵奢何许人也,那可是敢去赵王的亲弟弟平原君家收租税的人,收不上来,就宰了平原君的9个管家,最后逼着平原君“奉公守法”。没错,“奉公守法”这个成语就是赵括他爹造的。赵奢能文能武、有勇有谋。阏与之战中,以一万士兵抵抗秦国十万大军,这场仗,连廉颇都不敢打,赵奢打赢了。虎父焉有犬子,赵括从小就被他爹逼得熟读兵法,而且人家是跟着亲爹在战场上长大的,所以肯定比一般的武将强很多。

疑问二:长平之战为什么会让赵括做主帅?

答案:人家赵孝成王一开始也不傻,当然选廉颇做主帅,对抗秦国。廉颇的特长是防守,无论对手多强,他都能防得住,可就是不积极应战。打了几个月,秦国始终没啥进展,又拿廉颇没办法,那多没劲,干脆使了一个反间计,派人去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急于求成的赵孝成王听信了这些鬼话,立刻让赵括取代了廉颇,希望来个速战速决:“你们不是怕赵括吗?那我就让赵括来弄死你们!”

疑问三:这么明显的骗局,赵国没人反对吗?

答案:怎么没人反对!那时候虽然没有反炸APP,但那时候的人可都不傻,最可笑的是连赵括的母亲都忍不住到赵孝成王面前,宣布与赵括断绝母子关系,免得日后受到牵连。

其实最先提出反对的是大名鼎鼎的宰相蔺相如,他劝谏赵孝成王:“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这话翻译过来非常有意思“大王你脑子怕不是让胶水粘住了吧,赵括就是个死读书的乖乖仔啊”。

其次是赵括的妈妈,她劝了赵孝成王很长时间:“赵括他爹以前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把所有的赏赐都分给手下士兵,只要一开战,他爹心里就只有打仗这一件事。你再看看赵括,当上将军才几个月就作威作福,哪个小兵子敢抬头看他一眼,更何况他把所有的钱都拿来买房买地,一点都没个将军的样儿!如果您执意要用他也行,以后要是败了,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哈。”

说说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的前因后果)(2)

疑问四:赵括纸上谈兵的代价多大?

答案:这么说吧,长平之战作为古代历史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惨烈的战争,赵国那可真是惨到极点!

赵括上台后,迷之自信,把所有的策略来了一个随意的大调整。秦国大将白起故意假装秦军兵败逃走,引蛇出洞,让赵军追出来,然后分割包围、切断粮草、一网打尽。果然,单纯的赵括上当了,代价是赵国将士被斩首、坑杀45万人,他自己也是中箭身亡。紧接着,秦军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要不是楚、魏两国的帮助,赵国恐怕早就灭亡了。长平之战基本上算是战国这一时代的尾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序幕即将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