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美人褒姒笑。于是说道:“我一定要让你开口一笑。”随即发令悬赏,不论宫内宫外的人,能使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1)

相传周幽王的王后褒姒蛾眉淡扫,蝉翼轻梳,万种风情,但就是不露半丝笑容,自打她进宫以来,总是紧锁眉头,从来没笑过一次。依人之常情看来,她没有不高兴的理由,自己如愿以偿地驱逐了太子,登上了王后的宝座。可是,她就是不笑。

如果说褒姒从来没有笑过,这也许是文人笔法的夸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其实也不是没有笑,也许笑的时候也只是浅笑,用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首诗文来说就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当时的褒姒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微笑的。这恰恰是褒姒的高明之处,这更加激起了周幽王想博美人一笑的冲动。其实,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最好的;越是难以征服的东西,越能激发征服的欲望。幽王也不例外,为了求得美人褒姒的一笑,可以说是做了很多的功课,开展了各项娱乐活动。每日的轻歌曼舞、锦衣玉食都不能打动这位女子的芳心,无论遇到多么有趣的事情,她都是十分平静的样子。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2)

幽王实在想不出什么高招能使褒姒一笑,便问她:“爱卿不喜欢音乐歌舞,那喜欢什么呢?”褒姒答道:“我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记得听说妺喜爱听裂缯之声,想必那声音清脆好听吧。”

幽王道:“既然喜欢听裂缯之声,为什么不早说呢?”于是就命人每天送一百匹帛缯进宫,让宫女们用力地撕,以取悦褒姒。奇怪的是,褒姒虽然喜欢听裂缯之声,却依旧满脸冰雪,不肯露出一丝笑容。

“爱妃为什么不笑?生得这般妩媚动人,如果再开颜一笑,必定更加美丽。”幽王又问。王后褒姒淡淡地说道:“贱妾生来就不喜欢笑,大王不必见怪。”

幽王似乎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褒姒笑。于是说道:“我一定要让你开口一笑。”随即发令悬赏,不论宫内宫外的人,能使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3)

周幽王千金买笑的消息传遍天下,尽管那时的金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金,而是指黄铜。但黄铜在当时也是一种贵重金属,价值不菲。要是真得了一千两金,那也就发财了。这样一来,天下那些成天都想发财的人们便闻风而至。他们来到王宫前,等着为褒姒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希望能博得王后的一笑而得到大额赏赐。

先进来的是一个善于讲笑话的人。他讲了一个很长很长的笑话,边说还边表演,但到最后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在笑。结果他被定了欺君之罪,拉出去斩了。然后又进来一个做鬼脸的,结果真的成了刀下之鬼。接着进来的还有表演魔术、进献奇珍异宝的、说书的等等,不胜枚举,但都没能让褒姒一笑,反而因此获罪,有的成为一具死尸,有的被赶出了宫门。

就这样,过了许久,褒姒怎么也笑不出来,心里窝着一肚子的火,冲着幽王说:“大王您怎么尽找些这样的货色进宫来表演,难道天下就没有可笑之事了吗?我是不想再接着看了。”幽王一听,心里真不是滋味。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4)

过了几天,那个最善于逢迎的大臣虢石父跑去跟幽王说:“微臣有一妙计,一定能使褒娘娘发笑。不知大王可否让微臣一述。”幽王一直在寻找令褒姒发笑的妙方,正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听虢石父这么一说,马上就问道:“你有什么妙计,快快讲给我听。”虢石父对幽王说了一通。幽王听了拍手称赞道:“爱卿真是神人啊!这计策真是好极了,妙极了,明日我就与王后一同到骊山去。”

西周时期,西北方向的犬戎逐渐强大起来,不断骚扰边地人民的生活,偶尔还进犯至西周都城镐京附近。为了防备异族的侵扰,特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上修筑了二十多座报警台,放置了数十面大鼓。要是有西戎攻打过来,把守关口的士兵就可以在烽火台上点燃烽火,召唤临近的诸侯发兵前来相救。同时,还可擂响大鼓,催促诸侯的行动。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5)

周幽王带着褒姒来此游玩,白天观赏美景,饮酒作乐。到了夜晚,幽王就下令让人把烽火点燃。那时正担任三军总司令的姬友,得到消息,吓得魂飞天外,慌慌张张跑到行宫,向幽王禀报:“烽火台是先前的君王们所备,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召集诸侯的,因此一定要取信于诸侯,有大事才能举烽火。现在,没有紧急情况而点燃烽火完全就是戏弄诸侯的举动,要是以后发生了什么紧急的情况,即便是把烽火燃得再旺,诸侯们也一定不会相信,不会再带兵前来援助。那时,大王您准备用什么方式去报警征兵呢?大王,您要三思而后行啊,一定不要随便举烽火。”幽王沉下脸,吼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什么可紧张的。你说了一大堆偏激的话,是何居心?朕想玩玩烽火,有什么不可以呢?今后要是出了事,也和你没有关系,你就不用多管了。”面对如此责难,姬友只能闭嘴。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6)

幽王不顾臣下反对,命令将骊山上的烽火尽数点燃,并把山上的大鼓全部擂响。霎时间,狼烟滚滚,火光冲天,鼓声如雷。那烟火,像无数逃命的巨鲸一样,不断地一股一股喷出火台,向黑暗的远处奔腾而去。周幽王和褒姒则居高临下,准备欣赏这场自以为使人出丑的伟大节目。

附近一些封国的国君们从梦中惊醒,以为镐京已被蛮族包围,国王的生命危在旦夕,就立即集合军队,率领驰援。不久就抵达骊山脚下。封国的部队虽然经过急行,仍精神抖擞,脸上呈现着即将献身国家,为国战死的忠义颜色。可是,他们看不到敌人的影踪,也听不到喊杀的声音。只看到灯火齐明,听到乐声悠扬,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禁摸不着头脑。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7)

周幽王大为满意,派人宣布曰:“谢谢各位,根本没有什么外寇,我只不过用烽火消遣解闷罢啦,请你们原路回去,等候政府赏赐吧。”那些封国的国君和战士,好不容易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只好大眼瞪小眼,自认倒霉,偃旗息鼓,狼狈撤退。

褒姒站在楼上,倚着栏杆看着诸侯们带着兵马跑来跑去,却无一事发生,不禁嫣然一笑,这一笑使她更加美如天仙。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见到了褒姒的笑颜,幽王大喜道:“爱卿一笑,真是百媚俱生,仪态万千。”于是便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中国俗语“千金一笑”和“烽火戏诸侯”典出于此。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8)

随着周的力量日渐削弱,犬戎人不断骚扰周的边境,影响周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

终于,西戎国主率一万五千戎兵,分兵三路入侵周境,戎主自己率领主力人马从中路挺进,没用多少时间,大队人马就团团围住了镐京城。

此时的幽王尚不知大难临头,仍旧在虢石父的奉承之语中做着太平天子的美梦。正在琼台饮酒作乐的幽王忽然听说申侯与犬戎联兵围攻镐京,顿时惊慌失措,急忙遣人出城赶到骊山点燃烽火,满怀信心地等待诸侯大军赶到,内外夹击围城之军。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9)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冲天,任凭骊山上的烽火燃得再旺,大鼓擂得再响,等了许久也没有等来诸侯们的一兵一卒。因为前几次被烽火所戏弄,诸侯大概仍以为这次也是幽王为讨取褒姒欢心而采取的伎俩,并不是真的来了敌人,因此,他们虽然看见了旺旺的烽火,仍按兵不动。

犬戎围着镐京,日夜攻城,士兵谁也不愿意为幽王卖命。更有甚者,趁混乱之中打开城门,放了犬戎兵进来。幽王来不及点兵,见大势不妙,便用小车载着褒姒和伯服从后门逃走。但被犬戎兵追上,一代昏君的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结,而绝代佳人褒姒则不知所踪。直到镐京陷落,诸侯的援军还是没有到来。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幽王为博美人千金一笑)(10)

褒姒的生平绮丽传奇,褒姒的经历褒贬万陈。一个朝代,正如一首歌里面唱到的“兴亡谁认定,盛衰岂无凭?”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女子,承受着似乎与她娇柔的肩膀不相符合的重担,她款款从历史的帷幕下走上来,默默接受古今的评论。然而,也正是这些流传下来的关于她的诗词,才使她穿过了几千年的时光,至今仍然栩栩如生地活在我们的世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