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的理财意识不重要?

《金融时报》的理财(FT Money)专栏编辑克莱尔•贝瑞特曾经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英国哈里法克斯银行发起的一项调查。这家银行调查了1700名年龄在8岁至15岁的青少年,想了解他们的理财意识。结果显示,这些青少年认为:

儿子打游戏花掉17万后续(8岁男孩打网游充值5万)(1)

一品脱(473毫升)牛奶的价格是17英镑(约146元人民币);

一条面包的平均价格是15英镑(约129元人民币);

而且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年薪预期都在110万英镑(约948万元人民币)以上。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人不可思议,却又在意料之中。因为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当下的任务就是学习,钱对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需要的爸爸妈妈会给他们买,不需要他们操心如何赚钱,也不用他们操心如何花钱。

在这部分父母心里觉得,觉得让孩子有金钱的概念,让孩子有理财的意识就是不务正业,多此一举。有那点时间还不如:

赶紧去多学几个英语单词;

多做几道奥数题;

多看几本有用的书。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是,这样就真能达到父母们想要的效果吗?还没等到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孩子就已经败给了真实存在的现实生活,还谈什么以后呢?

儿子打游戏花掉17万后续(8岁男孩打网游充值5万)(2)

02 孩子做到了视“金钱为粪土”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位妈妈的哭诉,自己只有8岁的儿子,因为拿着手机玩游戏,很热衷一款很时髦的“吃鸡游戏” 。

恕我眼拙,对这款游戏真不了解,但是据说很多人都喜欢玩,不只是孩子喜欢玩,还有很多家长也是对这款游戏很热衷。

这个8岁的小男孩就对“吃鸡游戏”玩的不亦乐乎。也对充值后各种游戏装备升级后的游戏效果和更加迷恋。

如此以来,前前后后他就充值了5万块钱进去,对比家长还是一无所知,要不是被孩子的姐姐发现告诉父母,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5万块也是一个不小的支出,妈妈瞬间崩溃了,可是这个小男孩还一脸无辜地问:

“5万块是多少钱?”

儿子打游戏花掉17万后续(8岁男孩打网游充值5万)(3)

猛一看上去,这个“熊孩子”真该被收拾,在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里,不懂得体谅父母养育自己和姐姐的不容易,还敢用5万块钱来玩一把“吃鸡游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想让孩子把学习当成全部,最好在这个时间段,把金钱视为“粪土”。一门心思的学习,等到将来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就会有很多的钱源源而来。可当面对孩子真实“视金钱为粪土”的时候,父母又崩溃了。

03 摒弃偏见,重新定义自己的“家教理念”

教育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如果这些教育不在当下进行,未来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未知惊吓在等着愿望很美好的父母:

儿子打游戏花掉17万后续(8岁男孩打网游充值5万)(4)

培养孩子的企业家思维

如果有看过企业家传记,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他们的童年里,都有理财意识和,或者一些类似的经济活动。

当然不是说孩子长大就一定要做企业家,而是这种培养不只是一种企业家的精神,更是一种企业家素质。这是一个英国的常用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发展和革新的理念。

即使不给孩子培养这种理念,至少也该让孩子明白钱为何物,虽然孩子不用参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该对金钱有概念,而不是对5万块钱纯粹没有概念,还一脸无辜。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孩子多来几次这样的无辜,那真是欲哭无泪了。

不要用游戏代替陪伴

这个方法对很小的孩子,还是稍微大点的孩子,绝对都是百试百灵,抱着手机他们可以玩得不亦乐乎,可是对于他们的人生而言,不只有当下,还有未来。

父母这种不负责任的行径对孩子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大点的孩子稍微在可控的范围内玩一下小游戏,也无可厚非,前后充值5万来玩游戏,这个操作真有点失控。

所以,遇见这种事,不都是“熊孩子”的错,家长为该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儿子打游戏花掉17万后续(8岁男孩打网游充值5万)(5)

今日话题:对于孩子充值游戏装备5万元的事你怎么看?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点儿妈妈,是一个二胎妈妈,左手育娃,右手执笔。用学习和思考的态度,努力走在做一个好妈妈的路上,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