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上,9条金光闪闪、来自重庆铜梁的巨龙在千人交响乐声中奔腾而出。

这是铜梁龙第4次腾舞天安门广场为祖国庆生。在近9分钟的时间里,9条铜梁龙时而上下翻腾,时而交汇盘旋,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

铜梁舞龙技艺介绍 双城新发现看铜梁如何(1)

起于隋唐,盛于明清,时光淌过一千余年。如今,在铜梁这片以龙为魂的大地上,舞龙不仅是一项非遗传承,还发展成一个带富增收的产业。

9月,双城新发现——成渝主流媒体聚焦双城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重庆报道团来到重庆铜梁区,看铜梁如何“舞”龙。

成立国家舞龙队

曾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表演

伴随着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音乐声,11位平均年龄21岁的舞龙队员不断奔跑、跳跃、翻腾,齐心合力舞出站肩、螺旋、单侧等高难度动作。身披铠甲的18米黄色长龙,在他们手中,“活”了过来。

这是一个9月的午后,铜梁区体育馆,铜梁龙舞队的队员们正在为明年的第十四届全运会做准备。这天重庆的温度在32度左右,一场耗时8分40秒的表演下来,舞龙队员的脸上都淌出了细密的汗。

铜梁舞龙技艺介绍 双城新发现看铜梁如何(2)

总教练周可吉对训练结果不是很满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想夺冠,“还要多加努力”。周可吉另一个身份是龙狮舞国际级裁判,他告诉记者,对于国家级比赛而言,毫厘之差,也会导致与冠军失之交臂。

1999年,铜梁竞技舞龙队第一个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国家舞龙队”称号,此后,铜梁区委区政府为打造铜梁龙品牌,成立了专业队伍进行专业训练。运动员们一周五天、每天训练时长达8个小时。

在场11个舞龙手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为首的“女龙珠”(指舞动龙珠的人)是某师范大学舞蹈专业大四学生,一个多月前,铜梁舞龙队通过招聘的方式将她引入。这是一项对体能要求极高的活儿。就算是体能较高的队员,至少3个月,每日训练,“才能达到一定水平”。

铜梁舞龙技艺介绍 双城新发现看铜梁如何(3)

62岁的周可吉是地地道道的铜梁人,舞了半辈子的龙,也见证了铜梁龙从民间艺术,发展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我们是‘中华第一龙’。”他满脸骄傲的告诉记者,铜梁龙先后斩获20余枚金牌,已游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周可吉介绍,与火龙、大蠕龙等其它龙舞不同,竞技龙属于体育竞技类项目,糅合了武术、技巧、杂技、音乐、舞蹈5种技术,每种技术都需运动员单独练习,练好后再进行组合。1994年,国家体育总局首次举行了全国性的竞技龙比赛,比赛设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和全能三个项目。当时铜梁龙和上海龙PK,最终铜梁竞技龙包揽了三个项目的所有金牌,一战成名。

后来,由铜梁编制的舞龙竞赛规定套路、竞赛规则,铜梁竞技龙所使用的竞赛道具被评为全国比赛通用标准。铜梁龙也成了“中国龙”。

每年几千条铜梁龙卖向全国

有公司靠“龙”实现年产值500余万

在铜梁,关于龙的传说数不胜数,《铜梁县志》里也记载了145年前的龙舞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

古往今来,铜梁龙舞演变成了当地人们的一种习俗——每年腊八开始,铜梁日日都会上演龙舞,一直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

对很多外地人来说,闻铜梁之名,皆因龙舞。

对铜梁人来说,没有龙舞,就没有生命。

行走在铜梁街头,记者发现,“龙”已经渗透到了这里的建筑、道路、商店,甚至是店招店牌。“龙”,在给铜梁人带来信仰的同时,也带来了财富——以2020年1月开幕的“第二届中华龙灯艺术节”为例,就有超过400万人来赶会观展,拉动旅游消费收入上10亿元。

53岁的周合平是铜梁龙灯彩扎技艺第三代传人,他的家乡在太平镇坪漆村,他们在村里建立龙灯彩扎基地,时常举办非遗龙灯彩扎培训班,并将承接的龙灯彩扎订单交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制作。目前,公司一年产值约500多万元。

像周合平一样,在铜梁有10多家公司从事铜梁龙彩扎制作,20多家公司从事龙舞表演。尽管现在全国各地仍在扎龙,但铜梁龙每年卖向全国各地的,就有几千条。

铜梁舞龙技艺介绍 双城新发现看铜梁如何(4)

第二届龙灯艺术节龙舞表演

政府搭台布局龙文化产业

铜梁龙灯彩扎从业人员超过200人

事实上,龙文化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铜梁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闫强告诉记者,为用好、用活、用透龙文化,打造一批文化与效益比翼齐飞的产业生态圈,让龙文化千年永续健康发展,铜梁编制了《铜梁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年规划(2016-2025)》,对铜梁文化产业特别是龙文化产业进行整体布局。

在政府的推动下,在这片以龙为舞的土地上,铜梁龙舞艺术也被传承下来——截至目前,全区有龙舞艺术方面的非遗传承人58人,接受龙舞艺术知识普及的大、中、小学生累计达到5万人,基本掌握舞龙技艺的学生近2000人,常年保持学生舞龙队50支。

“铜梁每个学校都有龙舞队,只要在铜梁读过书的人,或多或少都具有龙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周可吉对此尤感欣慰。

在支持研发文创产品方面,铜梁区以龙文化为基础,研发了一系列龙文化衍生产品,用“订单 就业”的方式,把龙灯彩扎与扶贫结合。

铜梁舞龙技艺介绍 双城新发现看铜梁如何(5)

2018.1.1铜梁舞龙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演出

铜梁已布局了6个龙灯彩扎基地,采用“公司 集体 农户(贫困户)”合作方式,委托各村集体组织并管理农户按照订单生产,并根据订单数量、管理水平等给予村集体每年5千到1万元管理费,专业化制作龙灯,逐步形成龙灯产、供、销产业链条。截至目前,铜梁龙灯彩扎从业人员超过200人,扶持发展龙灯制作和文化创意企业20余家,培育民间龙舞艺术表演团队30余支,组建舞龙队伍250多支;已生产灯笼2.5万个,灯笼工费2元/个,预计年生产总量20万个,将带动贫困户增收40余万元。

此外,铜梁还以“培训 就业”的方式,助农脱贫。完成彩扎技能培训的技术人员,铜梁龙文化公司返聘参与龙灯彩扎、灯组安装、运营维护等工作。

截至今年6月,铜梁区文化旅游委已组织三期龙灯彩扎技能培训班,解决农村及城镇就业人员近700人,返聘人员人均日工资150-220元。在制作安装期间,村民每月收入3000-5000多元,为村民找到了致富之路。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钟茜妮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铜梁舞龙技艺介绍 双城新发现看铜梁如何(6)

,